协和妇产科的“男神”们
2016/7/31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23年前,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宋鸿钊院士带领21位男大夫在医院举行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活动上,齐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23年后,当初参演如今还在协和妇产科工作的男大夫们,被郎景和院士召集到妇产科学系办公室,按照当年照片中的队形,重唱歌曲。

     作者:田栋梁

     来源:医学界智库

     23年前的一张旧照片,照片记录的是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宋鸿钊院士带领21位男大夫在医院举行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活动上,齐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并夺得一等奖的场景。

    

     据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万希润在其微博上爆料:宋院士压阵,张口不出声,“青蛙服”是东单菜市场5元一件批来的,色泽参差,衣袖左右不同长,得奖后聚餐自助,吃的店家都拒绝继续上海鲜,照片里的人,近一半线已不在协和妇产科。

     23年后一天早上,当初参演如今还在协和妇产科工作的男大夫们,被郎景和院士召集到妇产科学系办公室,按照当年照片中的队形,重唱歌曲。这一次是为协和医院举行的“95协和,医路记忆”微电影大赛的影片拍摄素材。协和妇产科男大夫齐唱这一旋律的场景还曾出现在2015年医院举行的“我与协和同行”文艺汇演中,还是同样的旋律,只是歌词改编成了《协和人永远是年轻》。

    

     当谭先杰接到医院布置的负责拍摄一部微电影,参加医院举行的微电影大赛的任务时,身为协和医院妇产科男大夫之一,同时也是23年前照片中的一员,他立刻就想到以妇产科的男大夫为题材,这一想法也得到了郎景和院士的支持。虽然拍摄过程几经波折,甚至差点流产。但最终的成片《妇产科的男神们》获得了首届协和微电影节的最佳纪录片奖。

    

     协和妇产科的就诊指南

     身为这部微电影的总策划,谭先杰医生在微博上推荐这部微电影时表示:这个必须转,必须看,可以当就诊指南看。

     郎景和院士亲自献“声”,为微电影录制了旁白。在影片中,他介绍了协和妇产科优秀的男大夫们:宋鸿钊、吴葆桢、沈铿、向阳、吴鸣、孙大为、万希润……由于参赛片长限制,最终几十个小时的素材被剪辑压缩在5分钟内,即使是谭先杰的个人完美版也只有6分多钟,因此还有很多优秀的妇产科男大夫们,郎院士未能一一点评。

     如今,协和医院妇产科共有34名男大夫,与77名女医生一起奋战在妇产科临床一线。男医生人数占1/3左右,这在国内综合医院妇产科极为少见,可以说是协和的特色。在影片旁白中郎景和院士也特别提到:“以前妇产科基本都是女大夫来做,可是就有一批男人来做妇产科,因此一个男妇产科大夫稍微显得特别一点,但协和不,协和男妇产科大夫不少,大概占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协和妇产科招收男大夫的传统要追溯到林巧稚大夫,她是第一位担任妇产科主任的中国女医生,也是她亲自挑选了郎景和等男医生进入妇产科。郎景和院士说:“林大夫把我们挑来做妇产科大夫,我这一辈子的命运就已经决定了,我这一辈子要为妇女同胞服务,全身心的为她们服务。”

     协和医院的男妇产科大夫分布于各个领域,妇科肿瘤男大夫稍多,在普通妇科、产科也不少。对此谭先杰说:“通常大家认为男生在体力上有优势,但我个人觉得男人除了不用生小孩,没有生理期之外,几乎没什么特别的优势。您看现在看我们科里的大夫,特别是那些女大夫,完成了生育任务、过了更年期后焕发第二春,事业上越来越“生猛”的很多,所以我认为妇产科的男医生没什么大的优势。”

     这部微电影名为《协和妇产科的男神们》,作为妇产科的大多数的女医生们并没在片中提及。对此谭先杰在拍摄手记中特别进行了说明:郎大夫在一个特别场合解释这个问题。郎大夫说:称男神是为了参赛;只拍男大夫,是因为男大夫较多是协和妇产科的一大特色,也是为了容易出彩。这并不意味着对女性和女同事的不尊重,恰恰相反,这是一群在超级“女神”---林大夫的旗帜之下,专门为女同胞们服务的特殊男人。

     伟大、神圣、纯洁的职业

     中国妇产科领域唯有的三位院士均出自协和妇产科。第一位是林巧稚大夫,那时候还不叫院士,被称为学部委员,她是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学部委员。提及这位协和妇产科的开创者,谭先杰转述了郎景和院士曾经说过的话:“林大夫的贡献不是在国际上拿了多少奖,而是以关心病人的情怀,并且为妇产科未来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是中国现代妇产科的开拓者和引导者。”

     宋鸿钊院士是中国工程院中的第一位妇产科院士,也是第一位在国际学术组织中国担任过主席的大陆妇产科大夫。他攻克了恶性程度极高、曾经被称为”癌中之王”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2012年谭先杰到哈佛大学布莱根和妇女医院参观,在主任办公室等候时见到一位老先生,聊天中老先生表示和协和医院的宋鸿钊院士是老朋友,还从身后的书柜总拿出了一本已经很旧的宋院士的著作《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回国之后谭先杰向郎景和院士提及这件事,郎院士说:“你不认识他,他是哈佛大学妇产科的权威唐纳德教授,与宋大夫齐名,都担任过国际滋养细胞肿瘤学会的主席。

     宋鸿钊院士逝世后,被葬于西山脚下的一处公墓,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另外两位男大夫吴葆桢和王元萼教授也被安葬在这里。郎景和院士称吴葆桢大夫为老师和兄长,他在卵巢癌领域有着突出贡献。1993年7月谭先杰进入协和妇产科,那年的三月吴葆桢大夫已经去世了,谭先杰与吴葆桢大夫唯有的接触是在妇科肿瘤实验室里使用过吴大夫从国外带回来的一个实验器材,上面有他的名字英文字母缩写。

     王元萼大夫也是研究滋养细胞肿瘤的,谭先杰进入协和时他已经处于癌症的终末期了,谭先杰曾随主管医生一起探望过他。但真正了解他的故事,是后来听郎景和院士的讲述。

     每年的三月,即吴葆桢大夫逝世的月份,郎景和院士会带领妇产科的同事们前往西山脚下为这三位前辈扫墓。谭先杰说:“每次去扫墓,天气都特别好,通常没有过多悲伤的气氛,郎院士为会我们讲一些三位教授生前的故事。今年三月,郎大夫特别在吴葆桢大夫墓前朗诵了一首“永远记着老师”的诗。可以说,协和妇产科的故事和精神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一遍又一遍的传递给后面的人。”

     作为一部只有五六分钟的微电影,很难把协和医院妇产科历史上的所有的男医生都写进去,包括离开了协和医院的男大夫们。在如今协和医院的34位男妇产科大夫中,按照绝对年龄谭先杰排在第十三位,虽然拍摄时他告诉摄像不用专门拍他,但由于拍摄班子是他通过媒体朋友搭建的,后期剪辑师还是为他剪了一些镜头,虽然内心忐忑,谭先杰还是默许了这一行为。对于自己的这份私心,谭先杰在拍摄手记中写道:因为我热爱协和,热爱妇产科,所以,我希望自己并不伟大的形象,能永远刻入这个光荣的集体之中。

     影片最后,郎景和院士说:“我们面对的都是病人,而且我们这一辈子要做的事情,就是对于病和病的解除,而且专门为妇女同胞的,应该说是一个很伟大的、很神圣的、很纯洁的工作。”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yxj-fck@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dq010110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