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4-RD伪装的疾病太多怎么办?一文赠你「火眼金睛」识别真假!
2023/4/14 20:02:39 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IgG4-RD鉴别要点,学完就通透了!
IgG4-RD是一种免疫介导的纤维炎性疾病,可累积多个器官。由于它临床表现多样、特异性低等特点,鉴别诊断成为关键。此次刚结束的CRA年会中邀请到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文教授为大家带来IgG4-RD及其相似疾病的鉴别,一文打尽“误诊团伙”。
IgG4-RD相关研究的机遇与挑战
2003年,日本学者Kamisawa T等首次提出IgG4系统性疾病的概念,认为该疾病与IgG4阳性浆细胞密切相关。2010年,Takahashi H等在Autoimmun Rev杂志发文,将这类病变正式命名为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现如今,对IgG4-RD的研究已经持续将近20年,有研究指出,这20年间IgG4-RD的研究趋势逐年升高,从中不难看出国际学术界对于IgG4-RD的关注与重视。
通过分析IgG4-RD研究领域中被引用最多的文章,发现聚焦的内容主要在疾病定义、临床特征、诊断标准、病理、诊治共识和治疗方面。其中发掘出9个高频关键词,而有5个关键词与IgG4-RD无关(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罗道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可见其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张文教授指出,在IgG4-RD的诊断方面,临床上有很多陷阱。在我国,IgG4-RD漏诊、误诊、过度诊断的现象并存。引起漏诊和误诊的原因主要是IgG4-RD具有肿瘤样改变,患者的非典型表现,血清IgG4正常或少见单一部位受累。过度诊断的原因为IgG4-RD有大量模拟疾病,如肿瘤、结缔组织病、Castleman病、结节病、罗道病、木村病、真菌感染等。
IgG4-RD的诊断之所以如此困难,主要是因为IgG4-RD缺乏诊断“金标准”。而且它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标志物(血清IgG4)特异性不高,影像上也有多种表现需进行鉴别,病理方面同样特异性不高,需要排除其他疾病。确诊之路困难重重。其中,张文教授以病理为例,讲解了IgG4-RD的病理结果多样性。
IgG4-RD受累器官典型病理改变有密集淋巴浆细胞浸润(特别是IgG4阳性的浆细胞)、席纹状纤维化、闭塞性静脉炎和嗜酸细胞浸润。然而,并非每个患者的病理结果都是这样如教科书般典型。
目前认为,IgG4相关器官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四个阶段。因此,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进行活检,得到的结果自然差异较大。除去发展阶段的影响以外,不同受累组织的病理结果亦有差异。当疾病累及腹膜后纤维化时,表现多为席纹状纤维化和闭塞性静脉炎;疾病累及泪腺、唾液腺、淋巴结时,以淋巴浆细胞浸润表现为主。
因此,在IgG4-RD的诊断过程中想减少误诊,一定要将临床症状、影像表现、血清学和病理结果相结合。
减少IgG4-RD误诊的四大金刚
张文教授提出IgG4-RD诊断的四大要点:掌握典型表现、重视排除标准、熟悉疾病特点关注细节、关注治疗反应。而对于表现不典型的患者进行多学科讨论,随诊过程中不断审视,及时纠错。
掌握典型表现
掌握本病的典型表现可以大大减少误诊。典型表现即具有本病特征性的表现,患者出现典型表现时确诊的把握性更大。而非典型表现为可在本病出现,但也常发生于其他疾病,需要进行鉴别。《2019年ACR及EULAR IgG4相关性疾病分类标准》中明确提出IgG4-RD的典型表现,其中以泪腺、大唾液腺、胸部、胰腺及胆管系统、肾脏、腹膜后的表现最为突出。
对于泪腺和大唾液腺,典型表现是对称性泪腺、颌下腺、舌下腺、腮腺肿大,非典型表现是单侧泪腺或唾液腺肿大眼肌受累。
关于胰腺和胆管系统,典型表现是胰腺弥漫性肿大合并(或不合并)胆道受累,非典型表现是局灶性、多灶性胰腺重大,或单独胆管系统受累。
胸部表现也非常多种多样,典型表现主要为支气管血管周围和隔膜增厚,椎旁带状软组织影。非典型表现为实性结节、肿块、圆形磨玻璃影(GGO)、胸膜增厚或结节和胸腔积液。
肾脏的典型表现为肾盂增厚、软组织,双侧肾皮质低密度区。非典型表现为肾脏肿胀、肾周围软组织密度环以及蛋白尿。
除此以外,张文教授还提到,她们团队开展的一项有关2019年AECC和2020年RCD诊断标准验证的研究。研究共纳入876例IgG4-RD患者,213例模拟疾病患者和89例其他疾病患者。模拟病例为具有与IgG4-RD相似的临床表现、会导致诊断混淆的疾病(AAV、CD、NHL、RDD、胰腺癌、淋巴增值性疾病、ECD、结节病、IMT、浆细胞肉芽肿、其他肿瘤等)。其他疾病为血清IgG4水平升高或有类似病理特征的非IgG4-RD疾病(多种CTD等)。
研究发现2019 AECC诊断标准特异性非常高,可以达到97.7%,病理结果同算的话特异性会更高。但其敏感性相对偏低。AECC和RCD的诊断标准各有优势。AECC适合临床表现典型的患者,无病理也可诊断。而RCD在不符合AECC的患者中,诊断非典型器官受累,或非典型病变,如垂体、硬脑膜、肺结节等具有优势。
重视排除诊断
由于有很多疾病可以模拟IgG4-RD,因此重视排除标准也是减少误诊的重点。在《2019年ACT及EULAR IgG4相关性疾病分类标准》中,也明确了IgG4-RD诊断的排除标准为在临床、血清学、病理学非IgG4-RD特征和已知模拟IgG-RD的疾病。
而根据受累器官和部位分类,头颈部、肾脏、胸部、大血管等部位,有很多相关疾病需要鉴别。其中IgG4-RD与肿瘤的鉴别诊断极为重要。IgG4-RD和肿瘤可以互相模拟,肿瘤误诊为IgG4的情况需要高度重视。胰腺癌、胆管癌、淋巴瘤、腹膜后肿瘤、IMT、肾盂癌等都可能会模拟IgG4起病。IgG4-RD也可能作为副肿瘤综合征起病。另外一种特别的现象是,有些患者的肿瘤周围会有肿瘤相关的免疫反应,如果穿刺到产生免疫反应的组织,极大可能误诊为IgG4-RD。因此如果治疗效果差,一定要反思诊断是否正确。
除此以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血管炎、罗道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慢性真菌感染、脂质肉芽肿病等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也十分重要。
熟悉疾病特点,关注细节
IgG4-RD多为慢性隐匿或亚急性起病,全身表现不突出,部分患者出现乏力、体重下降的症状。病理机制为慢性炎症伴纤维化,多数为多器官受累,少数为单器官受累。
《IgG4-RD综合诊断标准(2020年修订版)》详细介绍了IgG4-RD的综合诊断标准,提出了更多疾病诊断相关的细节。
总结:提高IgG4-RD诊断正确性的要素
1.具有典型表现和典型pattern,诊断更有信心;
2.常见器官不典型受累表现,或少见器官受累,结合临床+血清+影像+病理全面分析;
3.具有排除标准涵盖的临床表现时应高度重视鉴别诊断;
4.中等量以上激素治疗效果不佳需重新审视诊断;
5.多学科讨论可显著增加诊断的正确性。
专家简介

张文教授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协和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风湿免疫科副主任
中华风湿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
北京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女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风湿病分会常委
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专业IgG4-RD学组组长
IgG4相关疾病国际诊断标准执委
更多风湿前沿快来“医生站”瞧一瞧?

长按识别二维码
或点击阅读原文
精彩资讯等你来
本文首发: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本文作者:美惠本文审核:张文教授
责任编辑:芋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