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对痛风没用,怎么办?
2023/4/14 20:02:39 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asp/image.asp?m=0&w=gh_17f021ebef4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jpg/ouich66cHFoHDiaeAEbxPicuTAAgUOB3YYdksX5Y0tmicVpXibZuD2ibVgibIbqibGQnxDbk3ENWicqo7dPPVRQ6kEylrwA/640?wx_fmt=jpeg)
医学界在CRA现场,听朱小霞教授的精彩分享
撰文|李晶晶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已于2023年4月1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圆满落幕。大会期间,“医学界”有幸邀请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风湿免疫科朱小霞教授分享有关痛风性关节炎的学术见解。
根据《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21年)》,2022年中国痛风患者已突破1500万。痛风是一种会反复发作的长期疾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会导致尿酸单钠结晶的形成,从而导致严重的关节疼痛和炎症。
如果不规范治疗,通常会导致更频繁的发作和进展为慢性关节炎。降尿酸治疗可抑制血清尿酸水平,防止新的尿酸钠结晶的形成,并溶解现有的结晶沉积,阻止痛风发作,以及防止长期关节损伤。因此,识别患痛风的高危人群、鉴别诊断及科学用药对于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极为重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朱小霞教授分享的有关痛风的临床专业经验。
朱小霞教授在CRA现场接受医学界采访
高尿酸血症进展为痛风的高危因素
朱小霞教授表示认识高危因素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防护非常重要,其包括年轻男性、绝经后的女性、有家族史、长期高嘌呤饮食、长期嗜酒、高海拔人群、长期不运动、久坐、喜吃甜食或合并代谢综合征的患者,有很大风险会患高尿酸血症或者更容易从高尿酸血症进展为痛风。
痛风性关节炎与其他类型关节炎的鉴别诊断
典型的痛风发作常表现为突发第一跖趾关节、足背或踝关节的急性肿痛、行走困难或血尿酸增高,因此典型的痛风性关节炎容易诊断和鉴别。
而对于不典型的痛风性关节炎,朱小霞教授表示可以通过现阶段的检查手段进行鉴别:
1.关节超声:超声下可见双轨征、暴雪征或典型的尿酸盐晶体的沉积可以帮助诊断,但该检查需要有经验的超声医生。
2.双源CT:对尿酸盐晶体的鉴别比较敏感。
3.关节腔穿刺:抽取的发作关节积液,进行偏振光显微镜检查,如发现典型的针尖样尿酸盐晶体可以帮助诊断。
痛风急性发作,糖皮质激素怎么用?
目前指南建议强的松0.5mg/(kg·d),疗程为5-10天,病情好转后可以考虑停药或逐渐减停,大多在秋水仙碱和非甾体抗炎药无效或不能耐受时使用。
当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治疗无效时,单用糖皮质激素出现应答不佳的风险仍较高,朱小霞教授建议如果患者没有禁忌症并且可以耐受的条件下,可以使用激素联用秋水仙碱,痛风好转时先停用糖皮质激素,再使用秋水仙碱维持治疗适当时间后酌情停药。对于急性痛风发作尤其是全身症状明显、关节症状较重的患者,激素可以尽早选择,与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共同作为一线用药选择。朱小霞教授强调对于肝肾功能不全、或者肝肾功能不详的老年人来说,糖皮质激素可能反而更为安全。
痛风合并肾脏功能不全,降尿酸治疗需要注意什么?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合并肾功能不全很常见,因此朱小霞教授提醒治疗前一定要评估肾功能。一旦发现肾功能不全,需要积极降尿酸治疗,因为高尿酸不仅导致痛风,还会损伤肾脏、心脑血管等。轻中度肾功能不全,非布司他相对更为安全,苯溴马隆和别嘌醇不是禁忌,可以酌情选择。
肾功能不全是使用别嘌醇发生超敏反应的危险因素,所以需要根据肾小球滤过率来计算别嘌醇的使用剂量,同时在使用前需检测HLA-B5801基因,结果为阴性才可使用,使用期间仍需持续监测患者的皮肤表现和肾脏功能。
![](/asp/image.asp?m=0&w=gh_17f021ebef4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ouich66cHFoHDiaeAEbxPicuTAAgUOB3YYdC2icvnAaKc5ztWicwHj28IsaBOzNngfumMtedj4C6tbsWj03riagxGBsQ/640)
图 朱小霞教授接受医学界采访
还想了解更多风湿免疫的前沿诊疗知识?以及优秀学者的精彩点评吗?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无需登录下载即可进入“医生站网页版”,获取更多内容~更多前沿内容快来“医学前线专栏”瞧一瞧?
![](/asp/image.asp?m=0&w=gh_17f021ebef4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png/ouich66cHFoH2HwXwzV3ZLWI3V0Y7T2xUeB40kkrQvono6MSY3aYOoWbuk8Za8XASiahXg1RFiau2EJay8tnO0KmA/640)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精彩资讯等你来
本文整理:李晶晶
本文审核:朱小霞教授
本文责编:芋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asp/image.asp?m=0&w=gh_17f021ebef47&u=https%3a%2f%2fmmbiz.qpic.cn/mmbiz_gif/1M5YTmIPqarF1jibp0KibLJolerYLrXERDtqKgcgmSMMO07P0piacqdnYxHSyEcibibyVsOwBDcwRibxibHAGlpOAiajiaw/640&wxfrom=5&wx_lazy=1)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