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狼疮指标都正常了,为什么医生不给我停药?
2023/4/15 20:53:16 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2016年12月至2022年12月 , 这位患者的SLE已确诊6年。复查的指标也都基本稳定,每天一粒强的松、一粒硫唑嘌呤,维持治疗中。最近一次检查结果,血常规、抗核坑体、单双链DNA等也都正常了。然而,主治医生甚至没减药。我也忍不住发出了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提出的一个疑问“指标都好了,SLE稳定了,能不能停药?”。

     关于“治愈”

     有人曾说现代医学从没有真正意义上“治愈”

     从根治疾病来说,现代医学对许多疾病都是束手无策的。有人曾说现代医学从没有真正意义上“治愈”一例病例。就连普通的感冒,也会反复发作。一种疾病,它的最终归途有很多种,譬如好转、治愈、无效等。而我们常常说的什么什么毛病“治好”了,其实是“临床治愈”。

     临床治愈是一个医学名词。从医学角度上讲,只要表面症状消失便是治愈 (临床治愈 )。许多疾病只能在临床上治愈 , 但不能完全治愈。需要终身接受治疗 , 如心脏病 、糖尿病 、高血压等。我国有一个《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 里面很多疾病譬如乙肝、肺结核、抑郁症等疾病都可以临床治愈。

     服药时间及方式

     SLE难治的根源在此

     SLE的发病机制及病因虽然目前还不是很明确,但能够肯定的是它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是由于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除此之外,遗传因素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已鉴定出超过40个与SLE相关的基因。环境因素如感染、紫外线、药物、饮食等打破免疫系统的平衡,也会引发SLE。复杂精细的免疫系统、遗传基因、环境种种因素导致目前SLE无法根治。

     指标转阴≠治好、停药≠痊愈

     《2020中国SLE诊疗指南》中指出:SLE治疗的短期目标为控制疾病活动、改善临床症状,达到临床缓解或可能达到的最低疾病活动度。长期目标为预防和减少复发,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预防和控制疾病所致的器官损害,实现病情长期持续缓解,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1.低疾病活动度:

     指疾病活动度评分≤4分、排除评分中任何主要器官、溶血性贫血和胃肠道受累。

     没有发生新的疾病活动。

     医生全面评估≤1(0-3)。

     强的松剂量每天≤7.5mg。

     没有使用毒性免疫抑制剂。

     2.临床缓解:

     指疾病活动度评分为0分。

     医生全面评估<0.5 分。

     仅服用抗疟疾药物。

     由此可见,临床中评估SLE病情不只要看指标,还要结合症状等其他因素。

     目前用于治疗SLE的主要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疟药、传统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在狼疮治疗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糖皮质激素是基础药物,抗疟药如羟氯喹可降低疾病活动度、降低发生器官损伤和血栓的风险,改善血脂情况,提高生存率;免疫抑制剂具有抗炎和抑制自身免疫反应的作用。在难治性或复发性SLE患者中,使用生物制剂可能会提高病情缓解率、降低疾病活动性、减少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剂量和复发率。

     那有的患者停药了?是不是她的SLE就“治愈”了呢?“零用药”并不意味着病情痊愈。即使达到病情完全缓解,但SLE复发率仍然很高,过敏、感染、妊娠生育、环境变化等因素都会加重病情,五年内复发的风险大概在30%-60%。而且每次复发都会加重对脏器的损害,反复复发,脏器的并发症等就会越来越重。这是患者们需要长期治疗,不宜停药的原因。小剂量的药物维持治疗有助于改善远期预后。

     部分患者在病情长期控制稳定的情况下复发的风险大大降低,可以考虑停药。但是停药以后仍然需要长期随访,如果出现疾病复发的迹象,要尽早再加用药物治疗。

     停药时间很关键,切忌私自减停

     停药过早可能引起SLE的复发及耐药率的增加,而过晚又容易出现感染、系统损伤等副作用及并发症,恰当的停药时机非常关键。能不能停药一定要经过正规的医院,由专科医生进行评估之后决定,而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

     对于零用药的患者来说,停药并不意味着不用再定期随访,停药的过程当中,也需要到医院进行定期的监测。一旦有复发的迹象,要及时就诊治疗。如此,才可能达到病情长期缓解,减少复发概率。

     最后小伙伴们再思考一个小问题,我们能通过哪个指标能了解SLE疾病活动性呢?

     Q:

     提示SLE病情活动的免疫指标是?

     A:

     A.抗SSA抗体阳性

     B.补体增高

     C.抗双链DNA抗体阳性

     D.抗核抗体阳性

     E.抗Sm抗体阳性

     想知道答案吗,扫描下方二维码并了解

    

     参考文献:

     [1]冯宇颖,付平.狼疮性肾炎的停药时机[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5,35(06):482-485.

     [2]庞杰.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学指标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3,7(04):113-115.

     [3]蔡小燕.红斑狼疮患者最怕随意停药[J].健康管理,2013(05):103.

     [4]吴海竞,陆前进.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18,35(3):249-257.

     [5]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等.2020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20,59(3):172-185.

     [6]刘海波, 等. 系统性红斑狼疮零激素与零用药的可能性[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0, 53(10):5.

     本文来源:SLE解忧杂货铺本文责编:芋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