羟氯喹为何是风湿病的「神奇良药」?刘毅教授有话说
2023/4/16 20:00:20 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如何早期识别并将类风湿关节炎控制在临床前期?
撰文|李晶晶
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六次全国风湿病学学术会议已于2023年4月1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圆满落幕。这是国内风湿病学界一年一度的学术盛会,每年都有数千名医师及学者参加。
在年会期间,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毅教授做客直播间分享个人学术见解。
刘毅教授在CRA现场接受医学界采访
风湿性疾病是一组侵犯关节、骨骼、肌肉、血管及有关软组织或结缔组织为主的疾病,其中多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多隐蔽而缓慢,病程较长,且大多具有遗传倾向,因此该类疾病的诊治有一定难度。那么针对在风湿病中羟氯喹的应用以及如何延缓类风湿关节炎进展等热门话题,刘毅教授给出了专业的解答。
羟氯喹可应用于多个风湿病的关键
羟氯喹是一种在风湿病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药物,几乎覆盖了所有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的基础治疗。羟氯喹最早作为抗疟药存在,随着研究的进展,其也被广泛应用于风湿病中。羟氯喹有免疫抑制、免疫调控、抗凝、调节血脂、保护肾脏等作用,具体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但其功能广泛、副作用小,因此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
刘毅教授强调,“虽然有文献提到羟氯喹可以小剂量使用,但大部分文献还是建议羟氯喹每日剂量达到400mg,低于400mg时作用会减弱。我个人认为如果没有副作用,成人使用羟氯喹至少还需用到400mg,并且较为安全。此外,孕妇使用羟氯喹也是安全的。”
类风湿关节炎早期干预很重要
从健康状态进展为类风湿关节炎大致需要十年,因此有足够的时间在早期通过发现其高危因素或易感因素而预防其进展。可以通过戒烟、调整生活方式、调节肠道菌群等将疾病控制在早期阶段。
早期类风湿关节炎可能起源于肺部、肠道或口腔,局限在这些部位就称为早期的局灶阶段。局灶阶段不干预便会逐渐进展为全身阶段,产生的抗体随着血液到达膝关节滑膜、掌指关节滑膜等靶器官造成损害。因此在C期或D期之前,筛查到有抗CCP抗体的人群,可以通过一系列干预将其抗体滴度降低或转阴,使疾病控制在临床前期阶段。
人工智能在风湿病中应用的展望
目前人工智能越来越热,提到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医生,刘毅教授说到,“我认为医生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医生的工作除了是一种“技术”外,也是一种“艺术”,相比于人工智能的“冷漠”,医生可以通过充分的交流和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温暖和了解,对于治疗的结果也会产生影响。不过人工智能也会帮助我们更好的管理患者,比如通过人工智能问诊可以了解到该去什么科室就诊,了解药物有何副作用等。”
采访最后,刘毅教授感慨道,“我们这一代人是风湿病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现阶段我国风湿病的发展与国际很好的接轨,给了年轻人更多学习的机会。风湿病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疾病,因此年轻医生应该更全面、更高层次地去看待这个疾病,学会用推理和逻辑思维去了解风湿病。”

图 刘毅教授接受医学界采访
还想了解更多风湿免疫的前沿诊疗知识?以及优秀学者的精彩点评吗?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无需登录下载即可进入“医生站网页版”,获取更多内容~更多前沿内容快来“医学前线专栏”瞧一瞧?

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精彩资讯等你来
本文整理:李晶晶
本文审核:刘毅教授
本文责编:芋子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点击「阅读原文」学习更多临床技能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