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每年伤害26万孩子,诊断率却不足5%…
2017/8/24 医学界感染频道

中国每年儿童结核病患病数据约为26万,但实际登记的,仅有5000-8000名。
作者丨丹萌
来源丨医学界感染频道
“很多医生已经不太认识儿童结核病了。”在2017结核病东方论坛暨第八届结核病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班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结核病科主任、上海市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所结核病研究中心主任卢水华说道。
他所说的“不太认识”,指的是现在的医生既难以鉴别诊断,也不太会规范治疗儿童结核病。
事实上,儿童结核病的情况远比人们想象得要严重。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年度报告显示,全球儿童结核病患儿约有100万例,其中有13.6万例儿童死于结核病。
根据WHO和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IUALTD)官方网站中的信息,中国每年儿童结核病患病数据约为26万。
但实际登记的,仅有5000-8000名。

检测手段多样,但各有局限
客观上来说,儿童结核病的诊治的确存在着难点。
由于临床医师对儿童结核病影像学的特点认识不足、儿童痰或胃液培养阳性率低,以及结核菌素试验在免疫抑制儿童和严重播散性结核病患儿中常常表现为假阴性,儿童结核病较成人更难以诊断,误诊、漏诊率非常高。
而且,结核病患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0-12个月的儿童结核病患者和10岁的儿童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完全不同,医生有时不会想到孩子可能患有结核病,也就不会推荐做相应的检测。
应该要做哪些检测呢?
临床上通常基于所谓三联征(阳性结合菌素试验、与结核病相符的放射学和临床表现,以及与怀疑或证实的成人结核病患者有接触的流行病学证据)来进行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诊断。
由于幼儿不会咯痰,即使制成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也很低。卢水华团队发现,反倒是胃液Mtb检测对于儿童结核病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在当前现有的常见检测方法中,清晨空腹状态下胃液检测Mtb阳性率是最高的(40%~92%) 。
同时,现在也有研究发现,粪便中也能检测到Mtb,如果在未来能够提高粪便中Mtb的灵敏度,显然能让检测更简便,对改善患儿体验也有很大好处。
卢水华主任还介绍道,其他免疫学诊断方法如干扰素γ释放试验(IGRAs)、结核抗体检测等对结核病也都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目前来说,病原学检查是结核病确诊的依据,免疫学诊断则是目前用于结核潜伏感染的重要诊断方法。
WHO 和不少国家推荐使用IGRAs进行Mtb感染的血清学检测,IGRAs作为新一代的免疫检测技术,避免了传统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与卡介苗交叉反应导致的假阳性,但其特异性及敏感性都还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牵头多家单位进行了重组结核杆菌ESAT6-CFP10(EC)变态反应原临床研究,“结果令人震惊。”卢水华说。

根据全国流调数据,TB-PPD诊断结核杆菌感染阳性率约为44.5%,他们最近再次使用TB-PPD进行了一个小样本调查,结果是57.1%。但用T-SPOT和EC诊断后发现,感染率仅分别有8.19%和7.14%。
检测的准确性提高有助于人们客观认识结核的流行现状。这种新的皮试方法已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如果能够投入临床使用,不仅特异性高,安全可靠,且价格十分低廉,非常有利于儿童结核病的诊断。
治愈率不超过50%的耐多药结核病,如何诊治?
关于我国的儿童结核病现状,还有一个“恐怖”的数据:我国结核病患儿中有4.9%患的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而世界平均水平仅为4%,我国高了近1个百分点。
MDR-TB的诊治非常棘手,通常治愈率不超过50%。
“现有的机制不足以解释现有的耐药水平。”卢水华说。他们采用更精确的第3代测序技术,发现除碱基突变耐药以外,还有另两种耐药机制。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目前已经制定出一套相对成熟的疑似宿主免疫异常处理方案,通过精细化诊断分析,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或干细胞移植,或采取宿主导向的免疫治疗,或采用传统治疗,给无数患儿带去希望。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感染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