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和平:“降服”结核病,这个解决方案靠谱!
2017/8/24 医学界感染频道

    

     终止结核病,多学科协作模式势在必行。

     编辑丨小池

     来源丨医学界感染频道

     每年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WHO发布的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Unite to End TB:Leave no one behind”,即全人类联合起来消除结核病。

     对此,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第十四届结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肖和平教授做出了另一种诠释:“Leave no one behind,从科学技术层面而言,其中的重要内涵就是多科学协作,一个学科都不能少。”

    

     (肖和平教授在会上做报告)

     8月17-20日, 2017年《结核病东方论坛》暨第八届《结核病基础与临床新进展研讨班》,《中国结核外科论坛》暨第三届《结核外科诊疗新技术进展专题研讨会》在上海举行。

     会上,肖和平教授就结核病的防治问题做了《多学科协作,终止结核病》的精彩报告,高屋建瓴,纵览全局,深入探讨了多学科协作策略对于防治结核病的重要意义。

     新的目标,新的挑战

     2014年,第六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采纳了WHO的“2015年之后肺结核预防、治疗和控制的全球战略和目标”,宣告结核病防治由“遏制结核病策略”转向“终止结核病策略”,以实现没有因结核病而面临灾难性费用影响的家庭为目标。

    

     (2015年之后肺结核预防、治疗和控制的全球战略和目标)

     然而,WHO2016结核病年度报告显示,从2014年至2015年,新发结核病人数不降反升,情况不容乐观。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和耐多药结核病双重高负担国家,耐多药结核病的低治愈率、高费用和高死亡率涉及到社会、家庭和个人多个层面,给患病者及其家人带来了严重的负担。肖和平教授为现场观众分享了两个因患结核病而致贫、返贫的病例。

    

     他指出,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仅仅依靠结核病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是不够的,已有的结核病防治模式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如何应对这一挑战?肖和平教授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多学科协作”。

     以史为鉴:可供借鉴的结核病防治历史

     结核病领域的跨学科协作最早可追溯到该疾病被发现之初。

     当时,医院里并没有专门的结核科,普通内外协作十分常见--即便是今天,在美国胸科医师协会依然可以看到呼吸科与结核之间的重要关联性。

     我国对核病的重视始于解放初,也就是20世纪中叶,正值科学分化时代,国内建立了一大批结核病专科医院或疗养,今天的胸科医院或肺科医院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国务院于1979年通知在全国各地全面新建或恢复结核病防治机构,很快几乎每个省市(自治区)、地甚至县都建立了结核病防治所,“没有防痨机构就没有防痨事业”成为当时业内的一句名言,结核病科被进一步细化,结核病防治事业因此获得长足发展。

     可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因受经济因素的影响,结核病防治机构风光不再,大多萎缩或发展不前,结核病卷土重来。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全国展开了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大调整。绝大多数结核病防治所被一分为二,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部分归属 CDC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疾病控制中心),国家投巨资予以支持。结核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得以大加强。

     但是,结核病临床几乎脱离了公益事业的轨道,在经济上陷入自负盈亏之中,专业进一步萎缩。同时,结核病的临床工作与预防因此出现了不协调的现象,影响了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正常运转运作,结核病医防合作迫在眉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从MDT到多学科协作

     “结核病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

     在会上,肖和平教授反复强调这一点,他引用了社会学家Herb Gintis教授的话:“21世纪将是跨学科整合的世纪,所有领域都会从这种协同作用中受益……”

     提到多学科协作,许多人首先会想到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

     这一概念源于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医生率先提出:即由来自普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科室专家组成工作组(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针对某一疾病,通过定期会议形式,提出适合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继而由相关学科单独或多学科联合执行该治疗方案。

     除了MDT外,肖和平教授还引用了另外一个概念“B2B”,即bench to bedside/bedside to bench,意指基础医学和临床之间的相互转化,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近年来,结核病的病原学检测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结核病的临床检出率有望得到提高,这是B2B在结核病领域的一个表现。

     但是,防治结核病的多学科协作并不是单纯的MDT或B2B,而是一个以结核病学为主体的大协作模式,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级疾控中心与结核病定点医院“三位一体”、分工合作。

    

     推广结核病防治的多学科协作模式,同样也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6年,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开展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针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全国开展结核病分级诊疗和综合防治服务试点工作。

    

     21世纪是跨学科整合的世纪,我国领导人看到了这一重大机遇,通过顶层设计,投巨资展开了本世纪以来最大的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结核病防治工作因此获益匪浅。

     从地方到军队、从预防机构到医疗部门、从高等院校到科研院所,从综合医院到专科医院,结核病研究工作从被动到主动,结核病的多学科协作达到了空前规模,产出多项成果,结核病防治事业出现了勃勃生机。

     当前,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申报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可以预见,结核病多学科协作做将被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最后,肖和平教授总结道,一个好的策略,如果应用得当,其释放的威力是巨大的。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举全国之力,充分运用好多学科协作这一有效武器,我们一定能够降服人间恶魔--结核病!

     本次会议精彩纷呈,《医学界》后续还会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感染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