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被行人咬伤打狂犬病疫苗,对吗?
2017/9/11 医学界感染频道

深入思考,此事竟然有些道理!
作者丨毕海丰 荣成市人民医院SICU
来源丨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近日,一则新闻“成都女子因丈夫违载被查撕咬交警大腿,交警已注射狂犬疫苗”引起关注。

图片截取自微博
许多网友评论“看到注射狂犬疫苗,我就想笑”“注射狂犬疫苗?哈哈”等等。许多网友对注射狂犬疫苗持怀疑甚至反对态度。那么,就这则新闻,谈谈我的看法。
1
狂犬病疫情如何?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狂犬病病毒主要通过破损的皮肤或粘膜侵入人体,临床大多表现为特异性恐风、恐水、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下滑可见更多精彩内容!
近年来,其报告死亡数一直位居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前列,给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狂犬病在全球广泛分布,除南极洲外,所有大陆均有人间狂犬病报告。进入21世纪后,狂犬病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威胁,全球每年约有60000人死于狂犬病,是致死人数最多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目前,99%的人间狂犬病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亚洲的狂犬病病例数居全球首位,估计年死亡人数达30000人。印度为当前狂犬病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据估计年狂犬病发病数为20000-30000例,发病率为2/10万。中国人间狂犬病发病仅次于印度,2007年疫情高峰时,年报告病例数达3300例。2004-2014年,狂犬病死亡人数一直高居我国传染病死亡数的前3位。
2
狂犬病患者不一定都发狂
狂犬病在临床上可表现为狂躁型(大约 2/3 的病例)或麻痹型。由犬传播的狂犬病一般表现为狂躁型,而吸血蝙蝠传播的狂犬病一般表现为麻痹型。狂躁型患者以意识模糊、恐惧痉挛,以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如瞳孔散大和唾液分泌过多等)为主要特点。
麻痹型患者意识清楚,但有与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相似的神经病变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进行性、上升性、对称性麻痹,四肢软瘫,以及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与 GBS 不同的是,狂犬病患者一般伴有高热、叩诊肌群水肿(通常在胸部、三角肌和大腿)和尿失禁,而不伴有感觉功能受损。如无重症监护,病人会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1-5天内死亡。
3
狂犬病病毒感染途径不只一种
大多数人间狂犬病的病例是由于被患狂犬病的动物咬伤所致,少数是由于被抓挠或伤口、粘膜被污染所致,因移植狂犬病患者捐赠的器官或组织发病也偶有报道,但病毒不能侵入没有损伤的皮肤。
咬伤发生时,伤口暴露于狂犬病毒,病毒通过软组织破损处侵入人体,在人体内潜伏于神经系统,潜伏期短则数天,长则数年,一旦发病,死亡率近乎100%。
人间狂犬病潜伏期从 5 天至数年(通常 2-3 个月,极少 超过 1 年),潜伏期长短与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经分布等因素相关。
按照暴露性质和严重程度将狂犬病暴露分为三级
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接触或喂养动物;
(2)完好的皮肤被舔;
(3)完好的皮肤接触狂犬病动物或人狂犬病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
I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裸露的皮肤被轻咬;
(2)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首先用肉眼仔细观察暴露处皮肤有无破损;当肉眼难以判断时,可用酒精擦拭暴露处,如有疼痛感,则表明皮肤存在破损(此法仅适于致伤当时测试使用)。
III 级暴露: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
(1)单处或多处贯穿皮肤的咬伤或抓伤(“贯穿”表示至少已伤及真皮层和血管,临床表现为肉眼可见出血或皮下组织);
(2)破损皮肤被舔舐(应注意皮肤皲裂、抓挠等各种原因导致的微小皮肤破损);
(3)粘膜被动物唾液污染(如被舔舐);
(4)暴露于蝙蝠(当人与蝙蝠之间发生接触时应考虑进行暴露后预防,除非暴露者排除咬伤、抓伤或粘膜的暴露)。
4
狂犬病暴露后怎么办?

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处置,图片来源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暴露于啮齿类动物、家兔或野兔时通常无需接受狂犬病暴露后免疫预防。但美国CDC没有明确指引说明是否注射疫苗,建议根据情况评估。
美国CDC明确指出:家禽、蛇、蜥蜴、鱼类、昆虫等非哺乳类动物不会携带狂犬病毒。
如果是野生动物咬伤,包括雪貂、土狼、臭鼬、狐狸、浣熊等动物或其他任何食肉动物,以及行为怪异的或没有疫苗注射历史的宠物咬伤,建议都进行疫苗注射。
发生在头、面、颈部、手部和外生殖器的咬伤属于 III 级暴露。(WHO 推 荐:由于头、面、颈、手和外生殖器部位神经丰富,建议这些部位的暴露属于 III 级暴露)。
暴露于蝙蝠属于 III 级暴露。
暴露后预防处置应立即开始
如果伤人动物在 10 日观察期内保持健康, 或经可靠的实验室使用恰当诊断技术证明该动物未患狂犬病,则可以终止免疫接种。
但是在中国,宠物接种疫苗的习惯尚不普遍,同时在国内啮齿类动物伤害也有狂犬病传播的报告,所以在国内,如果不能确定是极低风险的情况,还是建议常规接种狂犬疫苗。
在暴露后,要进行暴露级别的判定,并根据相应的级别进行处置:
① 判定为I级暴露者,无需进行处置;
② 判定为II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相关规定进行狂犬病疫苗接种;
③ 判定为III级暴露者,应立即处理伤口,并按照相关规定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5
那么被人咬伤到底该不该打狂犬疫苗?
1. 如果是被正在发病的狂犬病人咬伤,必须注射狂犬病疫苗!
2. 被可疑动物咬过的人咬伤,最好注射狂犬疫苗,以防万一。因为病毒其潜伏期多为半年以内,一般为半个月至三个月,长则可达上十年。
3. 但被人莫名其妙地咬伤则需要谨慎,确认咬人者的狂犬病毒感染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咬人者被宠物咬伤或抓伤过,即便本人已经注射过狂犬疫苗,被咬者也应到防疫站注射狂犬疫苗。如果咬人者家中养有宠物,被咬者也应注射疫苗以防万一,因为养宠物的过程中极有可能无意间被宠物抓伤或舔舐伤口。
只有咬人者家中没有养宠物,也没有被宠物咬伤过,被咬者才不用注射狂犬疫苗。如果伤口较深还要再注射破伤风疫苗。此外根据咬人者是否合并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情况,也应该给予相应的伤口处理甚至预防性用药。
PS:除了狂犬病暴露后的免疫接种处置外,对于伤口,还要进行局部处理、清创以及相应的外科处置;如果是被老鼠等啮齿动物咬伤,还要警惕流行性出血热,如果被猫抓伤,还要注意猫抓热,被牛、马、羊等咬伤要注意Q热,布鲁氏病等。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EB/OL].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2.Soft tissue infections due todog and cat bites. [EB/OL]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soft-tissue-infections-due-to-dog-and-cat-bites
3.Human Rabies Prevention —United States, 2008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Practices. [EB/OL]http://www.cdc.gov/mmwr/pdf/rr/rr57e507.pdf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感染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