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乙肝,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上)
2017/10/30 医学界感染频道

    

     得了乙肝是不是一定就会得肝癌?乙肝病毒携带者能不能结婚?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了!

     作者丨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消化科 王胤

     来源丨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笔者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两类反应截然相反的患者,一类是拿着检查乙肝的化验单喋喋不休的问个不停:

     “我会不会得肝癌?”

     “我今天和一个乙肝病人一起吃饭了,该怎么办?”

     “我的乙肝五项化验单有阳性的该怎么办?”

     “我有乙肝能不能要孩子?”

     ……

     另一类患者满不在乎,直到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出现双下肢水肿,腹胀时才来就诊,追问病史患者既往慢性乙肝病史多年,未规律检查及口服抗病毒药物。

     普通的患者对乙肝基础知识比较缺乏,同时为了让临床医务工作者更加了解乙肝知识,因此由笔者带您走进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乙肝世界。

     一、乙肝病毒组成及“乙肝五项”

     首先剖根问底,慢性乙肝顾名思义是由一个叫做嗜肝病毒——乙肝病毒引起的慢性乙型病毒感染,乙肝病毒颗粒由外膜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外膜由蛋白质和膜脂质组成,称为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病毒的中心部分为病毒的核心,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内核中心含有病毒基因和DNA聚合酶,如下图所示:

    

     乙肝病毒有三种抗原成分: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SAg),这三种抗原在人体内可引起机体免疫免疫反应,产生相应三种抗体:抗- HBs(HBsAb)、抗-HBc(HBcAb)、抗-HBe(HBeAb),但是由于一般检测方法很难检测到核心抗原(HBcAg),只能检测到其余五项,因此成为乙肝五项或乙肝两对半。

     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利用能量和物质进行繁殖就是我们常说的复制,其在复制时会产生大量的外膜(HBsAg),而能组装成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约占到总病毒颗粒的万分之一,即绝大多数病毒颗粒是有其“表”,而无其“里(DNA)”,因此有不少病人血清检测中HBsAg是阳性而HBeAg和DNA为阴性。而核心抗原和e抗原是促进病毒成熟,二者阳性常提示完整成熟的病毒颗粒存在。

     我们常说的“大三阳”和“小三阳”这样理解,表面抗原(HBSAg)阳性、抗核心抗体(HBcAb)阳性、e抗原(HBSAg)阳性为“大三阳”,表面抗原(HBSAg)阳性、抗核心抗体(HBcAg)阳性、抗e抗体(HBSAb)阳性为“小三阳”。

     二、如何杀死乙肝病毒呢

     乙肝病毒抵抗力强,在血清中30摄氏度左右可存活半年,零下20度可存活15年,加热65摄氏度能存活10小时,只有煮沸10分钟或者高压蒸汽才能灭活。一般的石碳酸、新洁而灭及医用75%酒精等常用消毒剂均不能杀死乙肝病毒,而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碘伏、漂白粉、家庭常用“84”消毒液等杀灭乙肝病毒。而医用所有器械都需要高温消毒或者化学消毒剂浸泡才不会发生医源性感染。

     三、得了乙肝会不会发生肝癌?

     据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全世界约有20亿人口曾经或者正在感染乙肝病毒,但只有约2.4亿人口成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即约88%感染者在感染后将乙肝病毒自动清除,而产生乙肝抗体。而在这些12%慢性乙肝感染者中,如果未经定期检查,必要时治疗,约8-20%的病人在5年后能转化为乙肝肝硬化;在这些肝硬化病人中,如仍未得到有效治疗,5年后约有20%的肝硬化病人进展为肝衰竭而需要肝移植,有约1%-5%的肝硬化病人发生进展为肝癌。因此全球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慢性乙肝的各种并发症。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从慢性乙肝发展到肝癌概率很低,且时间一般都在10年以上,影响乙肝癌变的因素很多,如饮酒、长期进食霉变食物、病毒复制、基因等,而指南特别强调肝癌一般发生在肝硬化和高病毒定量基础上,定期加强监测及时干预治疗,防止肝炎发生,长期口服药物抑制病毒复制就可以有效的预防肝癌发生,据有关数据分析显示2/3的慢性乙肝患者只是终身携带病毒,不发病或者一过性轻微疾病很快自愈,1/3患者只要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大多数是可以保持健康,只有极少数病人可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

     四、乙肝的传播途径及阻断措施

     乙肝病毒是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主要通过输血或血液制品、不安全注射、未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

     20世纪70年代之前,由于医疗卫生条件差,通过输血及血液制品是乙肝最主要传播途径,但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严格的输血检查,目前经过输血传染乙肝已很少出现。而由于不安全注射,尤其注射毒品(共用注射器),如文身、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等也可传播乙肝。

     1性接触也能传播乙肝?

     乙肝的性接触实际上也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因乙肝感染者生殖道内分泌有乙肝病毒,在性生活过程中,乙肝病毒可通过生殖道或生殖器破损伤口进入体内导致感染。但实际上因性传播患上乙肝概率很低。

     据统计在没有注射乙肝疫苗的夫妻中,使得另一方感染乙肝病毒并成为慢性乙肝的概率仅为6%90%以上的乙肝配偶在性接触后会自动产生乙肝病毒抗体,而只有少数免疫功能低下者通过性接触感染。因此患上乙肝,如对方注射了乙肝疫苗,乙肝的性传播基本可解决,如在未知对方是否有乙肝情况下发生性关系,只要身体健康抵抗力强,80%以上人群会自动启动自身免疫力,将乙肝病毒杀死,而产生抗体。

     因此,乙肝病毒感染者在对方接种乙肝疫苗后可以结婚。而性传播高危人群主要指性乱人群,因性乱人群常伴有多个伴侣,接触并感染乙肝病毒机会更多,性病发生率很高,常伴有性器官粘膜损伤,使得乙肝病毒更容易进入体内,而紊乱的性生活可降低机体免疫力,不能有效清除入侵体内的乙肝病毒。因此乙肝宣传对象应以性乱人群为主,普通人群性传播的预防应依靠婚前检查和乙肝疫苗。

     2母婴传播能阻断吗?

     母婴传播途径包括宫内、产时和产后感染,宫内感染是指胎儿在母亲体内生长发育过程受到母体乙肝病毒感染;产时感染是指母体分娩时,新生儿吞咽含有乙肝病毒的母血、羊水以及阴道分泌物,或母体分娩时因宫缩促进少量母血渗入胎儿血液循环造成感染;产后感染是指慢性乙肝患者和孩子通过哺乳及亲密接触传染。而产时感染约占85%左右。

     如何阻断其传染呢?

     指南指出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概率近90%,对于慢性乙肝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24小时内(最好在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应在不同部位接种乙肝疫苗,在1月后和6月后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可显著提高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也可以在出生后12小时内先注射免疫球蛋白,1月后注射第二针免疫球蛋白,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间隔1月和6月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

     那么乙肝患者母体可以给孩子喂奶吗?

     这个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的争论焦点,有研究表明,约70%乙肝妈妈初乳中可检测到乙肝病毒,提示通过母乳可能感染乙肝病毒。我国学者认为乳汁中虽有乙肝病毒,但数量远远低于血液,且乙肝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播,因此新生儿出生12小时内注射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后可喂奶,但有乳头破损应暂停,不可口对口喂食,有口服抗病毒药物或运用干扰素的母亲不建议喂奶。

     五、乙肝疫苗接种

     指南指出乙肝疫苗全程接种需3针,接种第一针后,间隔1个月及6个月注射第2针及第三针,接种疫苗主要为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和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一般剂量为新生儿推荐10 μg重组酵母或者仓鼠卵巢细胞健康成人接种20 μg重组酵母或者仓鼠卵巢细胞。接种疫苗后机体至少经过1月左右才能逐渐产生抗体,因此我们应该在完成全程疫苗接种1-2个月后进行抗体检查。

     那么接种后如果没有产生抗体该怎么办呢?

     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或者无应答者,可以通过增加疫苗剂量和接种次数提高他们对于乙肝疫苗应答率,指南指出单次剂量可加大到以往剂量的3倍,即60 μg。

     接种疫苗后抗体能持续多久呢?

     指南指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有抗体应答者的保护效果可至少持续12年,因此一般人群不必进行定期检测或加强免疫。但对于高危人群可进行抗-HBs定量检测,如定量低于10 Miu/ml,可予以加强免疫。

     如何和慢性乙肝患者相处呢?

     指南指出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接触、同一办公室工作、宿舍、餐厅、厕所等无血液暴露接触的一般不会传染乙肝病毒,而流行病学和实验室检查均未发现蚊虫等传播乙肝病毒。而有不少单位和个人有歧视倾向,禁止招收乙肝感染者,这是违法的。

     早在2005年我国相关法律就规定乙肝携带者可当公务员,2010年国家教育部、卫生部、人社部三部委发布通知明确取消入学、就业体检中的乙肝检测项目,维护乙肝携带者入学、就业的权利,保护乙肝携带者的隐私。

     那么到底得了乙肝该怎么诊断呢?要不要口服药物,治疗有无标准?要治疗多长时间?费用要多大?-------且听下回分解。

     参考文献

     1.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care and treatment of person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MARCH 201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EASL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l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3.《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编著者 蔡皓东 马秀云,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感染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