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种颅骨单发溶骨性病变影像表现,一网打尽!
2017/8/10 医学界骨科频道

     颅骨单发溶骨性病变影像表现有哪些?

     原文 |《Brain and Spine Imaging Patterns》

     翻译 | 张隐笛

     来源 | 新乡影像医学

     图A MRI增强示溶骨性的颅骨病变。增强有强化,邻近的硬脑膜及头皮软组织亦可见强化。

     图B1及B2 T1WI矢状位及横断位序列示额骨左份膨胀性低信号病灶。

     图B3 T2WI横断位示额骨左份高信号囊性灶,有的时候,血-液平能够在这些小的囊肿中见到。

     图C1及C2 T2WI横断位示矢状窦区域旁颅骨内板结构欠规整并可见高信号灶

     图C3及C4 FLAIR横断位示矢状窦区域高信号结构

     图C5及C6 T1增强横断位及冠状位示矢状窦区域强化结构

     图D1及D2示横窦区域见一长T1、长T2灶累及枕骨内板及板障

    

     E1、E2图 枕骨右份见一以T1高信号、T2高信号为主病变

     F1-F4图 颅骨右份及邻近硬膜外间隙见一肿块灶,呈T1混杂低信号,T2高信号,DWI肿块灶呈明显弥散受限,增强邻近硬脑膜见强化。

     G1-G3图 横断位及矢状位示:病灶以等T1信号为主,其中夹杂小片高信号灶(可能为出血);T2呈混杂高信号,包绕颅骨

     H1-H4图,左额部前凸示一T1稍低信号,T2高信号肿块,其内见长T1、长T2坏死囊变灶及低信号血管流空影,邻近颅骨见骨质破坏,横断位及冠状位增强示病灶呈不均匀强化

     I1 T1WI示一溶骨性、低信号病灶累及大部分颅外骨及小部分硬脑膜

     I2 T2WI示一高信号灶累及颅骨、硬膜外间隙及颅外头皮

     I3-4 T1WI横断位及矢状位示一大的强化肿块累及颅骨、硬膜外间隙及颅外头皮

     J1 T2WI示一混杂高信号肿块累及颅骨、硬膜外间隙及邻近头皮,肿块灶内见小的囊变区

     J2 矢状位增强序列示一巨大硬膜外强化肿块灶破坏邻近颅骨,向颅外生长,其内见小囊变无强化灶

     K1-K2 T1WI横断位及矢状位示脑膜、发育不良脑组织及脑脊液通过枕部的局部骨质缺损区形成疝

     K3 T2WI提示疝内容物为脑脊液及发育不良脑组织

     原发灶通常来源于乳腺、肺、前列腺、肾脏、甲状腺、黑色素瘤。板障的累及一般发生于颅骨内外板之前,因为板障内血供丰富,颅盖骨的发生比颅底骨发生更常见。典型的骨转移通常为肿瘤细胞的血行播散,但是也可以是直接累及或静脉逆行所致。约70%的转移性骨肿瘤发生于肋骨,骶骨和颅骨(残留红骨髓的位置)。

     L1-L2 横断位及矢状位T1WI示右顶骨、矢状窦旁见一溶骨性、等信号病灶,累及邻近硬脑膜及头皮。

     L3 横断位T2WI示一稍高信号灶累及颅骨、硬脑膜及头皮软组织

     L4 T1增强示病灶强化, 累及颅骨、硬脑膜及头皮软组织

     M1-M4 T1横断位及矢状位示额部一等信号病灶通过额骨向颅外生长累及头皮软组织,FLAIR呈混杂高信号,增强横断位及冠状位示病灶累及额骨及邻近头皮软组织

     N1 T1WI矢状位示右侧额骨颅骨内板骨质缺损,并可见一巨大、颅外混杂信号软组织肿块

     N2 T2WI冠状位示右侧额部一巨大高信号肿块灶,致邻近颅骨内板骨质破坏

     N3 矢状位T1增强示病灶明显强化

     Q1-Q2 T1WI矢状位及冠状位示一等信号肿块累及颅骨、硬膜外间隙、颅外头皮软组织,Q4-Q6示病灶强化。

     Q3 横断位T2WI示一巨大稍低信号肿块包绕颅骨、硬膜外间隙向颅外生长。浆细胞瘤在T2WI上通常表现为低信号,是因为肿瘤中细胞数量多且核浆比例大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骨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