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血丝痰伴气促2年,反复辗转各大医院,“幕后真凶”到底是谁?
2018/2/12 医学界呼吸频道

这种疾病很多人都没听过......
作者|李达仕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1
为了捉住“真凶”,我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2014年9月17日我科对患者进行胸部平片检查,结果示:左上肺野见弧形外高内带片状致密影,上缘达第3前肋重叠处,右中下肺野见少许絮状模糊影。纵隔轻度右移。详见图1。
2014年9月24日行胸部平扫+增强MPR:纵隔向右移位,纵隔区见多发团块、结节影,最大者大小33×23mm,增强无明显强化。详见图2-3。
为进一步明确肿物性质,2014年9月26日于CT引导下行纵隔肿物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示:可见少许纤维脂肪组织,间质小血管扩张,可见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及胸腺小体,未见恶性病变。详见图4。
经多次会诊、全科讨论并取得家属同意后转至我院胸外科行进一步诊治。2014年10月11日,对患者进行静脉复合麻醉双腔气管插管,取左侧卧位,取腋中线第七肋间1cm切口放入胸腔镜进入右侧胸腔,取腋前线第四肋间和腋后线第八肋间切口,置入操作器械,电刀切开纵隔并探查到一大小约3×2×1cm的肿物,肿物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术中肿物快速冰冻结果回报良性肿物,用超声刀小心剥离肿物并予以切除,冰冻结果:(纵隔)良性脉管肿瘤,倾向为海绵状淋巴管瘤。
石蜡结果:镜下可见管壁厚薄不一、管腔大小不等呈海绵样分布的血管组织,腔内可见红细胞,符合海绵状血管瘤表现,详见图5。免疫组化:脉管内皮CD31弥漫(+),CD34灶(+),D2-40灶弱(+),余HMB45、Melan-A及Ki-67均(-)。经一系列努力,最后的“真凶”确定为是它--纵隔海绵状血管瘤。

2
病例反思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呼吸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