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这个腰椎CT的“大坑”值得大家警惕!
2018/2/27 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单纯腰椎胶片容易造成误诊,腰椎CT无法直接扫描到病变部位,以后碰到腹痛的患者,一定要仔细的询问病史、症状及体征。

     作者|水如烟

     来源|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今天的患者有点少,可能因为是2018年第一天的缘故吧,不紧不慢地写着报告,时间过得非常快,还有五分钟就要下班了,还有一个颅脑及腰椎CT未完成,都不是急诊患者,打算明天一早再写,今天正点下班。

     当时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打开了腰椎CT,看完软组织窗的轴位图像后立刻变得不再淡定,扫描范围内肠系膜有种“旋涡状”的改变,脑中闪现出“肠扭转”三个字。

     1

     病例介绍

     打开患者的门诊病历:

     患者,男性,50岁,以“腰部疼痛不适两个月”于脊柱外科门诊就诊,伴有脐周部疼痛,无下肢麻木及无力

     体格检查:腰椎曲度可,椎旁肌痉挛压痛,左侧腰部压痛,下肢肌力感觉可。

     临床初步诊断:腰椎退变;腰部肌筋膜炎。

     病历上没有明显的信息提示患者可能患有“肠梗阻或者肠扭转”,马上和周围同事会诊,得出一致结论: 所见中下腹肠系膜呈“漩涡样”改变, 考虑中下腹系膜扭转可能(图1-3 )。

    

     图1 轴位 图中+字形为病变部位

    

     图2 轴位

    

     图3 冠状位

     马上按照危急值上报流程,拨打开具申请单医生的电话,告知患者病情,再由临床医生打电话通知家属,记录完成后心里算是松了一口气,接着仔细看了剩下的颅脑CT,未见明显异常,终于可以安心地下班了。

     第二天来到医院,再次拨打临床医生电话询问病情,患者被及时收治入院,完善了全腹部CT检查,CT示乙状结肠冗长,肠管排列紊乱,部分系膜、血管及肠管扭曲呈漩涡征,部分结肠明显扩张积气,并可见液气平面(图4-12)。考虑结肠扭转伴不完全性梗阻。

     患者昨天接到电话时已坐上回家的车,本打算明天拿到检查结果后再来就诊,幸好我们通知的及时,否则病情经过一天的变化,真的可能是不堪设想。后来患者转入胃肠外科就诊。

    

     图4

    

     图5 图中+字形为病变部位,为方便观察,下图中相同部位未再标注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病史简介

     仔细询问病史:患者自述最近两天出现无明显诱因腹痛,为脐周阵发性疼痛,程度中等,可以忍受,肛门排气减少,停止排便,因平素有便秘,所以未在意,无腰背部及肩部放射痛,轻微腹胀,无恶心及呕吐。

     查体:T37.5℃ P97次/分 R20次/分 BP140/89mmHg,神志清,精神可,全身皮肤巩膜无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膨隆,无胃肠型及蠕动波,无腹壁静脉曲张,腹软,全腹深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腹部叩诊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8次/分,可闻及高调肠鸣音及气过水声。

     后来患者接受结肠碘佛醇造影:对比剂经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达横结肠,乙状结肠冗长迂曲,局部扭转,对比剂通过略受阻。

     至此,患者可以明确诊断为结肠扭转并不完全性梗阻。

     完善相关检查后请消化内科尝试内镜下复位,镜下见乙状结肠冗长,壁水肿,局部扭转,复位成功。考虑患者乙状结肠冗长,为避免再次发生肠扭转,决定后期对患者行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

     2

     讨论

     肠扭转是一种严重的急腹症,为肠梗阻的常见原因之一,其病情发展快,一旦延误诊断和治疗,可导致肠穿孔、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成人死亡率约10%~67%。

     3

     病因

     肠扭转除先天性发育异常,如肠旋转不良、留有过长的肠系膜以及束带等原因以外,还主要包括有术后粘连、肿瘤、肠道蛔虫症以及饱餐后运动等。

     4

     CT检查

     目前CT是检查急腹症的重要方法。肠扭转多层螺旋CT除表现如肠管积液、积气、扩张及多个大小不一的气液平等常见的肠梗阻表现以外,还有以下征象:

     (1)漩涡征:旋转肠曲围着某一中轴盘绕聚集,以其肠系膜血管的走行异常和不正常旋转式的闭袢性肠梗阻而形成。

     CT常规血管造影显示肠系膜血管的走行异常如动脉的漩涡样改变、血管的移位跨越中线(转折)、血管变细或突然中断等。

     MPR冠状位重建可见肠系膜血管纠集扭曲、移位。

     需注意的是其他一些非肠扭转的肠管、肠系膜疾病同样也可表现为肠管的“漩涡征”,称“假漩涡征”,鉴别两者最有价值的方法就是CTA,因为肠扭转的同时必伴有血管的扭曲旋转,“血管漩涡征”的特异度很高,可作为肠扭转的特异性征象与肠管“假漩涡征”进行鉴别。

     (2)“鸟喙征”:表现为扭转后两端未被卷入“涡团”的肠管因充气、充液或内容物而扩张,漩涡缘的肠管呈鸟喙样变尖。钡剂灌肠易显示乙状结肠远端的“鸟喙征”,而螺旋CT结合后处理技术可显示扭转肠管两端的“鸟喙征”,可利用MIP沿扩张的肠管追踪梗阻点并判断扭转团的边缘,能够满足现代微创手术对肠扭转的定位要求。

     (3)肠壁强化减弱、腹腔积液和“靶环征”:肠扭转后肠壁血管扭转受压,肠壁缺血引起肠壁强化减弱,静脉回流受阻使肠壁水肿增厚呈“靶环征”。腹腔积液与肠管渗出液及肠管坏死、穿孔有关。

     (4)“U字征”或“S字征”:提示扭转肠袢的解剖形态及位置的改变,常出现在乙状结肠扭转患者,扭转的肠管呈“U字”或“S字”形改变。

     综上所述,螺旋CT扫描及MPR、MIP重组对肠扭转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检查急腹症或肠梗阻患者时,发现肠管的“漩涡征”、“鸟喙征”、“靶环征”等时,应该考虑到此病,并继续行血管重组,分析肠系膜血管有无“漩涡征”或走行异常等情况,肠扭转的诊断不难确立。

     5

     从本例患者得到的经验与教训

     本例患者以腰疼为主诉就诊,因此忽略了肠扭转或梗阻的可能性;如果不看影像报告,单纯看腰椎胶片也很容易漏诊,首先腰椎CT的扫描范围以腰椎为主,不一定可以扫到病变部位的肠管,其次就算同本例患者一样,病变在扫描范围内,但胶片上主以显示椎间盘或者椎体为主,单纯的一两个层面不太容易定性为肠扭转或者梗阻,这个时候就需要影像科医师的协助。

     仔细思考这个病例,其实患者主诉中提到了脐周疼痛,但是因其临床表现及体征不明显而忽略了,因此以后遇到腹痛的患者,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症状及体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