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下输血发生严重过敏,抢救成功丨病例分析
2016/12/11 医学界麻醉频道

    

     输血已成为临床抢救、治疗危重患者的一种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术中输血过敏反应在临床麻醉工作中较为常见,大多为轻度,全麻下严重过敏性休克却不多见。现就本院1例全麻下输血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报道如下。

     作者:谢景远,张帆,夏中元

     来源:医学界麻醉频道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患者,男,43岁,体重70 kg,因颞叶恶性肿瘤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颞叶切除术,自诉无过敏史,术前Thbc 105.0 g/dL,Hct 31%,其他术前检查无明显异常。入室血压150/111 mmHg,心率75次,脉搏氧饱和度98%。

     麻醉诱导:长托宁0.5 mg,丙泊酚50 mg,依托咪酯10 mg,舒芬太尼40 ug,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20 mg,麻醉诱导平稳,气管插管顺利,并行颈内静脉穿刺及足背动脉穿刺置管,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顺式苯磺酸阿曲库铵全凭静脉麻醉,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2、术中过程

     患者肿瘤较大,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明显,失血量约800 ml,给予晶体、胶体液维持循环稳定,血压一直维持在110/75 mmHg左右,氧饱和度一直为100%。9h后手术临近结束,血气示Thbc 78.1 g/dL,Hct 28%,其余血气分析无明显异常。

     输血浆200 ml后,患者无异常,随后输入浓缩红细胞2 u,5 min后血压逐步下降,减浅麻醉后,血压、心率仍然缓慢下降,间断给予甲氧明及多巴胺无效,高度怀疑输血过敏,此时已输红细胞10 min,约30 ml,血压75/55 mmHg,心率60次/分,氧饱和度降至97%,此时患者皮肤无明显异常。

     3、抢救过程

     麻醉医生高度怀疑为红细胞悬液引起的严重过敏反应后,立即停止输血,换输液器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立即静注氢化可的松50 mg,5%氯化钙注射液10 ml,间断给予多巴胺,血压仍进行性下降,血压最低值40/30 mmHg,心率44次/分,氧饱和度95%,立即静注肾上腺素30 ug后血压、心率开始缓慢回升,静注甲强龙80mg后血压、心率大幅度回升,泵注多巴胺也开始起效,血压、心率逐步回升至正常,暂停泵注多巴胺后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平稳。

     此时麻醉医生手伸入无菌单触诊发现患者腹部皮肤出现直径约2-3 cm的斑丘疹。1 h后手术结束,揭开无菌单,患者腹部皮肤斑丘疹直径缩小,约0.5-2 cm。

     术后所拍患者皮肤症状:

    

    

     患者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拔管后安返ICU。由于病情发现及时,处理得当,患者恢复良好,24 h后随访已无异常,无并发症发生。

     讨论

     全麻输血期间,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血压下降,过敏反应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本病例在输血初始血压缓慢下降,输血后10 min血压急剧下降,血管活性药物无效。本病例为典塑的输血所致的过敏性休克,输血前认真查对无误,发生过敏反应后余血送检验科、中心血站化验无异常。分析过敏原因可能是病人对血中的一种可溶性物有应变性,也可能是输入血中含IgA,而病人缺少IgA形成抗IgA导致发生过敏反应,因此,常规的术前输血免疫学检查并不能完全杜绝输血过敏反应。

     输血所致的过敏性休克枪救成功的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和处理。全麻下患者的中枢神经被高度抑制,机体反应能力可能下降,因此,过敏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能不会及时表现出来,容易出现误诊,更不能依靠皮肤、粘膜症状来判断是否发生过敏,急剧的血压下降是全麻下过敏休克的特征性表现,常与输血有密切关系,但也容易错误判断为其它原因所致,延误抢救时机,导致严重后果。

     严重过敏反应发生后,除应立即停止可疑药品或血液的输入外,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稳定呼吸和循环系统,挽救患者生命。

     (1)稳定循环:

     a. 快速输注电解质溶液。补充过敏所致毛细血管渗漏的液体丢失,维持有效循环容量。

     b. 及时静注小剂量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β2受体激动作用可以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α受体激动作用可以使皮肤、粘膜、内脏血管收缩,并能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并使血压回升;同时能够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是过敏性休克的首选抢救药物。如循环严重严重抑制时还可以持续静脉输注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和胰高血糖素。

     (2)缓解支气管痉挛:

     a. 如非全麻术中,应吸入纯氧,必要时气管插管。

     b. 给予吸入麻醉药,加深麻醉。

     c. 可吸入沙丁胺醇或静注氨茶碱。

     (3)静注肾上腺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虽抗炎作用强,持续时间长,水钠储留作用小,但起效慢,达峰时间长(12-24 h),因此过敏反应时并非首选,宜选用不需要代谢直接作用于其受体的氢化可的松,1-2 mg/kg,可6 h后重复给予,24 h不超过300 mg。也可静注甲强龙1 mg/kg,最大不超过1 g。(本部分参考《2014版中国麻醉学指南与专家共识》)

     本病例由于输入的血量较少,且发现及时,抢救措施得当,病人转危为安。此病例也提示:

     a. 输血前除常规检查外,献血员、受血员应检查免疫球蛋白。

     b. 术中如需输血应尽量在手术室输完,一旦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可以更为及时有效的采取抢救,此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血氧饱和度也很快降至95%,若术后发生在夜晚的普通病房,可能就很危险了。

     投稿邮箱:mz@yxj.org.cn

     投稿请注明:医院+科室+姓名

     要求:原创;拒绝一稿多投

     业务合作:021-58545118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麻醉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