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模式中果真存在“万能模式”吗??
2017/8/21 医学界麻醉频道

今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呼吸机的“SIMV”模式!
作者 | 毕海丰 荣成市人民医院SICU
来源 | 医学界急诊与重症频道
我是一名ICU医生。在神经外科转科的时候科里让我准备一个呼吸机课件给科里讲课。因为神经外科经常会遇到呼吸骤停的患者,需要进行机械通气,但是科里对呼吸机不是很了解。
我看了下科里的呼吸机,一共2台,型号是PB760,是比较老的呼吸机了。
这种呼吸机上有着比较经典的3种或者说5种模式。
这3种分别是A/C模式(辅助/控制通气)、SIMV模式(同步间歇通气指令)、PSV模式(压力支持模式)。
说5种是因为在A/C模式和SIMV模式下分别有压力控制和容量控制两种,因而也可以说是五种。
呼吸机上的模式选择区是这样的。

在说明书中是这样描述的:SIMV为分时形式的A/C和SPONT的结合,故是一种万能模式。在参数调整时可根据VCV,PCV,PSV的设定,分别作A/C和SPONT两部分的设定。
那么到底“SIMV”是不是“万用模式”?
为什么现在有人指出“SIMV”甚至是“万恶模式”?
下面就我个人观点来讨论一下。
首先说说SIMV的工作原理。
SIMV的全称是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中文译名是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这个模式在诞生之初,名字是IMV,间歇通气指令,并没有“同步”这个概念。工作方式也很简单了,预先设定一个控制通气的频率,假定是12次/分,那么呼吸机就会以每5秒一次的频率给患者进行强制通气,这点跟控制通气是一样的。
在强制通气的时候是完全的时间触发,与患者的自主吸气努力无关。
那么“间歇”是什么意思?
这里“间歇”的概念就是在两次强制通气之间患者可以自主呼吸。也就是说,在这个间歇期里面患者是可以“自由”呼吸的。在间歇期患者通过一个持续气流供应系统自主呼吸,同时呼吸机呼气阀打开,这是与控制通气不同的地方。
但是随着IMV应用的增多,问题越来越多地显示出来。强制通气完全由呼吸机控制,非常容易造成人机不协调。
当存在自主呼吸的时候,呼吸机不由分说地来一次强制呼吸,在吸气期还可以,一旦落在了呼气期,换谁都不会觉得舒服的。因此就出现了“同步”的概念。
所谓同步,就是指呼吸机在进行强制通气的时候,会尽可能的与患者的实际吸气节奏保持一致,而保持一致的方法,就是加入触发窗。
典型的SIMV工作时,不再像以前的IMV那样“简单粗暴”的给患者强制通气,而是会等待患者自主吸气努力来触发呼吸机,然后再给予强制(辅助)通气。
但是患者如果没有自主吸气努力,呼吸机不可能永远等待下去,这种等待是有一定时间限制的,这个时间就是触发窗。
在这段时间以内,患者有能力触发呼吸机,就给予一次辅助通气,如果过了触发窗,患者仍然没能成功触发,那么就给予一次强制通气。
触发窗的引入是SIMV与IMV的最大区别,也是SIMV模式最具特色的地方。
由于这个触发窗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两种不同呼吸形态(强制通气和支持通气)并存时给病人带来的困扰,改善了人机关系。
不同的呼吸机上SIMV的触发窗设置也有所不同。
如Drager的机器触发窗在强制呼吸周期之前,时间最长不超过5秒,如果前一次呼吸的呼气时间不足5秒的话,则触发窗覆盖整个呼气相;而Maquet的机器触发窗在强制呼吸周期时间的前90%。PB760呼吸机上SIMV模式表现的是A/C+PSV可能就是这样而来的。
但是在实际呼吸机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PB760的SIMV不是并不是单纯的SIMV,而是SIMV+PSV。现在,几乎所有的SIMV都可以和PSV合用,在间歇期患者可以自主触发呼吸机进行PSV通气,所以目前绝大多数呼吸机上都会有SIMV+PSV这样的组合。
这样说可能很空洞,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一下:
容量控制SIMV+PSV模式,潮气量设为500ml,吸气时间1s,吸呼比1:2,呼吸频率设为10次/分,PS设为12cm H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麻醉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