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有件事,我不想让你知道
2016/11/15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世界上有三样东西隐藏不了,咳嗽、贫穷和爱情。”而对帕金森病患者来说,罹患帕金森病这件事,隐藏的难度也不小。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慈善机构“帕金森的英国”的调查显示,在英国超过1/3的帕金森病患者都隐瞒了自己的病症。相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帕金森病具有更多的外在肢体表现,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有着更大的影响。除了至亲密友之外,患者最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事就是自己已经被帕金森病“缠上”,往往期望能够在外人面前维持健康的、可胜任工作的形象,并能尽量减少服药次数避免旁人问及。
该如何隐藏“秘密”?
左旋多巴是帕金森病的基本药物,但在使用5-10年后,大约70%-80%的患者都将出现运动并发症[1]。患者头面部、四肢或躯干不自主的大幅运动,“开关现象”中“关”期突然的僵直,在公众场合均引人侧目。但如果停止用药,严重的静止性震颤、步态障碍等症状又会“死灰复燃”,这就让患者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此外,患者长期用药还可能发生抑郁等非运动症状,对其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2014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指出,应针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的治疗;治疗不仅要立足当前,并且需要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并且应尽可能避免、推迟或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运动并发症。为实现这一目标,指南将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列为首选药物,尤其推荐用于早发型帕金森病患者的病程初期[2]。
国际指南同样对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帕金森病予以认可,经典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更是获得了欧洲神经学会联盟(EFNS)和国际运动障碍协会(MDS)指南最高级别的推荐[3]。
临床研究显示,以普拉克索起始治疗,不仅可强效改善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亦有所提升,UPDRS II+III评分较基线降低8分以上[4];著名的CALM-PD研究随访4年的研究结果指出,普拉克索起始治疗,运动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可减少52%;一旦患者出现了症状波动,联合普拉克索治疗也可得到显著改善,减少关期时间可达1.8小时/天,优于儿茶酚邻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和B型单胺氧化酶(MAO-B)抑制剂[5]。

普拉克索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此外,普拉克索是唯一获指南推荐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抑郁的抗帕金森病药物,80%归因于其直接抗抑郁效应,机制可能与其对皮质-额叶以及边缘系统D3受体的激活有关。有研究发现,卡麦角林或培高利特治疗不满意的帕金森病患者,在转换为普拉克索缓释片治疗8周后,存在中或重度抑郁的患者其抑郁评分显著改善[6]。

普拉克索缓释片改善患者抑郁评分
能不能一天只吃一次药?
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展开的调查表明,相较于一天三次的给药方案,95%的早期患者和89%的晚期患者更偏好一天一次的服药方式[7]。这不仅是出于隐私保护的需要,一天一次也可令患者不易漏服、错服,依从性更佳。
目前,森福罗?(普拉克索缓释片)作为国内首个获批一天一次的抗帕金森病药物,已经能够实现患者这一梦想。基于其先进的缓释技术,可维持24小时平稳的血药浓度,提供更持续的多巴胺能刺激,推迟左旋多巴使用、延迟和减少运动并发症的发生[8-9];其安全性也与普通片相似,且绝大多数的不良事件是轻度的[10]。

普拉克索缓释片较普通片血药浓度更平稳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缓释技术依靠药片的聚合体骨架,故用水吞服时不能咀嚼、掰开或压碎;同时建议每天同一时间服用,伴随进食不会影响药效。对于新诊断患者,可在第1周以普通片0.125mg tid起始治疗,第2周普通片0.25mg tid,在第2周内以当前日剂量等剂量隔夜转换为缓释片0.75mg qd,第3周应用缓释片1.5mg qd;对于已服用稳定剂量普拉克索的患者,可用当前日剂量直接等剂量隔夜转换为缓释片。

新诊断帕金森病患者的推荐用药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振国, 万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2, 19(5):328-331.
[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14, (6):428-433.
[3] Ferreira JJ, et al. Eur J Neurol. 2013; 20(1): 5-15.
[4] Poewe W, et al. Neurology. 2011;77(8):759-66.
[5] Holloway RG, et al. Arch Neurol. 2004; 61(7): 1044-53.
[6] Mov Disord. 2013 Jun;28 Suppl 1:S1-511.
[7] Schapira AH, et al. Eur J Neurol. 2013; 20(1): 50-6.
[8] Eisenreich W, et al. Parkinsons Dis. 2010 Dec 19; 2010: 612619.
[9] Stocchi F. Parkinsonism Relat Disord. 2009;15 Suppl 3: S68-71.
[10] Wang Y, et al. Transl Neurodegener. 2014 Jun 2;3:11.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邮箱:chenxiaoqing@yxj.org.cn
小编微信:xq152201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