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外伤读片技巧丨收藏
2017/3/13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手把手教你看好颅脑外伤片子!
作者 |猫猫 灰灰猫影像工作室
来源|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颅脑外伤患者大概可以分成三类
第一类:步行入科,神情自如,衣冠完好,询问得知,不慎磕到撞到或者被打到头部。
影像表现:未见异常,或者轻度头皮血肿。
处理:建议病情变化时及时复查除外迟发血肿(保护患者,也是保护自己)。
第二类:步行或轮椅入科,表情痛苦或焦虑,头发凌乱,或有头部或其他部位开放伤口,简单说有明显暴力外伤的痕迹,主诉头痛,但神志清楚,对答正常。
影像表现:
1、 未见异常,建议病情变化时及时复查除外迟发血肿。
2、 头皮血肿、帽状腱膜下血肿。
3、 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
4、 少量硬膜下/外血肿。
5、 颅内小血肿。
6、 颅骨、颅底骨折。
第三类:车床走绿色通道入科,昏迷或躁狂,多为无名氏,头颅有明显的头皮血肿或瘀斑。
处理:速度完成扫描,做好固定或安排人员陪护,防止坠床。
影像表现:
1、 硬膜下/外血肿。
2、 脑挫裂伤,血肿形成。
3、 蛛网膜下腔出血。
4、 弥漫性轴索损伤,脑白质剪切伤。
5、 颅骨、颅底骨折。
6、 脑疝形成。
如无异常发现,应特别谨慎,建议复查或进一步检查。
挖坑处:
1、颅脑外伤患者均有合并各种基础病变的可能,如脑梗塞病史,脑肿瘤病史,各种先天畸形,某些情况下必须与外伤鉴别。
2、颅脑外伤患者通常为复合性损伤,不止一处病灶,需要全面仔细观察。
3、贫血、外伤合并其他部位大出血的患者,颅内出血可表现为等密度,甚至低密度:需要注意对中线和各脑室、脑池的观察,有受压移位则需警惕周围有病灶存在。
4、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容易被忽略。
4、颅骨骨折很容易被漏掉,但有些征象可以提示:比如乳突和蝶窦积液。
5、扫描范围内的非颅脑病变:眼球、鼻咽、上颌窦。
常见的颅脑外伤CT表现
病例一



诊断:1、左侧额叶、左侧颞叶、右侧顶叶多发血肿。2、蛛网膜下腔少量出血。
挖坑:有多个病灶。
病例二:

诊断:1、右侧硬膜下血肿;2、蛛网膜下腔出血;3、右侧颞叶挫裂伤;4、左颞顶部头皮血肿;5、脑疝。
挖坑:硬膜下血肿需要用中间窗观察,调窗之后清晰显示。
病例三



诊断:脑白质剪切伤
挖坑:脑白质剪切伤是由于脑白质在头颅外伤中受到剪切力的作用,常常会造成神经轴或轴突的损伤,后者常伴有血管破裂出血,这种出血常多发而少量,典型部位在中央或周边的灰白质交界,胼胝体和大脑脚处,广泛的轴突损伤常常预后不佳。
病例四:



诊断:1、右侧颞部、枕部硬膜外血肿;2、颞骨骨折;3、颅内积气。
挖坑:硬膜外血肿不跨颅缝,常伴有颅骨骨折。
病例五

诊断:1、右侧硬膜下血肿;2、脑疝。
挖坑:硬膜下血肿颅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早,脑疝症状出现较快。
病例六


诊断:1、蝶窦积液; 2、颅底骨折
挖坑:外伤蝶窦积液通常提示颅底骨折。
小编说:在急诊忙碌中如何更好地捕捉病灶,影像频道为大家准备了专栏“影像科急诊必备菜单”,敬请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医学界神经病学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