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带血,除了痔疮,还可能是这种病……
2022/10/12 19:30:00 医学界外科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值班遇到病人便血,怎么办?
值班时,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医生,病人又拉血了......”
“拉血”,也就是下消化道出血,即Trietz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
希望通过今天这一病例的分享,大家在临床上遇到这种“拉血”的患者,莫慌,可以参考这份诊疗流程。
病例摘要
▎主诉及现病史
患者女性,78岁,便血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共5次,每次约100ml,伴有腹痛、头晕、心悸不适。
▎既往史
患者既往体健,无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
▎体格检查
T 36.8℃,P 78次/分,RR 20次/分,BP 100/64mmHg。心脏叩诊无异常,听诊心音无增强或减弱,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肺部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及胸膜摩擦音;腹部平软,触及可疑包块,肝脾未触及肿大。
▎入院诊断
便血查因:消化性溃疡?肿瘤?缺血性肠病? ▎治疗经过
1. 禁食,静脉营养支持;2. 艾司奥美拉唑40mg ivgtt q12h抑酸护胃,生长抑素3mg ivgtt qd减少血流;3. 输注悬浮红细胞。 根据入院诊断完善相关检查:
滑动查看1. 常规检查
血常规:WBC 6.7×109/L,RBC 2.8×1012/L,HGB 58g/L↓,PLT 113×109/L,N% 68%。凝血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2. 消化性溃疡?完善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炎。
图1:胃镜结果
3. 肿瘤?肿瘤标志物(-);完善肠镜: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小肠来源出血。
图2:肠镜结果
4. 缺血性肠病?完善小肠CTA:可见小肠管壁增厚,考虑间质瘤可能;肠系膜血管未见明显异常。
图3:小肠CTA结果
修正诊断,便血,小肠间质瘤可能性大。转普外科行手术治疗。
认识小肠出血
小肠出血也称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指经常规内镜(包括胃镜与结肠镜)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 小肠出血可分两类:
1.显性出血:以黑便、便血为主要症状,同时通过检查手段可明确出血部位。2.隐性出血:表现为存在反复发作的缺铁性贫血,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同时通过检查手段明确出血部位。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小肠出血?
1.年龄小于40岁: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肿瘤、Meckel憩室、Dieulafoy病以及息肉综合征等。
2.年龄大于40岁:血管畸形、Dieulafoy病、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应激性溃疡、肿瘤、小肠憩室以及缺血性肠病等。
3.少见病因:过敏性紫癜、小肠血管畸形和/或合并门脉高压、肠道寄生虫感染、淀粉样变性、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遗传性息肉综合征、血管肠瘘和卡波西肉瘤等。
▎如何采用辅助检查识别小肠出血呢?
1.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小肠出血的总检出率为10%~25%,此检查对肿瘤、憩室、炎性病变、肠腔狭窄及扩张等诊断价值较高,同时价格低廉,技术要求相对简单,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开展,此检查应用较少。
2.小肠造影:
(1)CT小肠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CTE):CTE能清楚显示小肠肿瘤病灶的大小、形态、向腔内和腔外侵犯的范围以及肿瘤的血液供应情况等。CTE对小肠出血的总体检出率为47.6%,其中出血明显的病灶检出率为64.3%,而隐匿性出血病灶的检出率仅14.3%。
(2)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CTA对急性小肠出血的诊断价值较高,适用于活动性出血(出血速率≥0.3ml/min)患者,诊断消化道出血的阳性率为70.8%。
(3)磁共振小肠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nterography,MRE):MRE可观察的肠道疾病包括肠壁增厚及强化、肠腔狭窄以及肠管扩张等,对小肠克罗恩病的早期诊断价值较高。
3.选择性系膜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s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率为44%~68%。DSA受消化道出血速度影响:当出血速度达到0.5ml/min以上时,其对出血部位的检出率达50%~72%;而当出血速度低于0.5ml/min时检出率则下降到25%~50%;同时可对出血病灶进行注药和栓塞等治疗。
4.核素显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主要用于出血病变的初筛和大致定位。运用99mTc标记的红细胞进行扫描,对微量慢性出血有其他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适用于出血量介于0.1~0.5ml/min的慢性反复性出血,其对小肠出血的检出率为15%~70%,对于Meckel憩室的诊断阳性率为75%~80%。
5.内镜检查
(1)胃镜和结肠镜:大多数初诊为“潜在的小肠出血”的患者在常规胃肠镜检查中漏掉了出血部位,通过重复内镜检查后可明确出血部位,其中重复胃镜检查的患者的诊断率从2%提高至25%,重复结肠镜检查的诊断率从6%提高至23%。
(2)胶囊内镜:对可疑小肠出血的诊断率为38%~83%,胶囊内镜检查阴性者再出血率为6%~27%,重复检查能提高诊断率。最佳时机为出血停止后3天,最长不应超过2周。
(3)小肠镜:包括双气囊小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可经口或/和经肛途径检查,能直接观察小肠腔内的病变,可进行组织活检和内镜下治疗。双气囊小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对可疑小肠出血的诊断率分别为60%~80%和65%~74%,且对显性小肠出血的诊断阳性率高于隐性出血。
图4:小肠出血诊治流程
▎小肠出血如何治疗?
1.支持治疗: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深静脉置管),给予适当的止血、补液、输血等治疗。
2.小肠出血药物治疗:
(1)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通过抑制血管生成,减少内脏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和改善血小板聚集来减少出血,如奥曲肽、兰瑞肽等。(2)沙利度胺:抑制表皮生长因子的抗血管生成作用。
3.血管栓塞治疗
4.外科手术治疗
适应证:1.急性大量出血合并肠梗阻、肠套叠、肠穿孔、腹膜炎者;2.出现失血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经正规内科治疗后仍不能纠正者;3.反复多次不明原因出血导致患者贫血,再次复发出血者。
参考文献:[1]中华消化杂志编辑委员会. 小肠出血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18年, 南京) [J]. 中华消化杂志, 2018, 38(9):577-582.[2]AL JANABI M, SAMUEL M, KAHLENBERG A, et al.Symptomatic paediatric Meckel’s diverticulum: stratified diagnosticindicators and accuracy of Meckel’s scan[J]. Nucl Med Commun,2014, 35(11):1162-1166. [3]ROBINSON C A, JACKSON C, CONDON D, et al. Impact of inpatient status and gender on small-bowel capsule endoscopy findings[J]. Gastrointest Endosc, 2011, 74(5):1061-1066. [4]KIM J B, YE B D, SONG Y, et al. Frequency of rebleeding events in 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ith negative capsule endoscopy[J].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3, 28(5):834-840. [5]SINGH A, MARSHALL C, CHAUDHURI B, et al. Timing of video capsule endoscopy relative to overt obscure GI bleeding:implications from a retrospective study[J]. Gastrointest Endosc,2013, 77(6):761-766.[6]SZILAGYI A,GHALI M P. Pharmacological therapy of vascular malformations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J]. Can J Gastroenterol,2006, 20(3): 171-178 .
本文来源: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李艳华
本文审核:杨卫生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小杨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外科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