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根除中的不良反应,你知道多少?
2015/12/22 医学界消化频道

    

     幽门螺杆菌根除一直是医生和患者的共同难题,医生为方案的选择、患者的依从性等头痛,而患者却困扰于治疗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那么在HP根除过程中有哪些药物不良反应呢?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刘世义

     铋剂

     铋剂的应用确实在临床上解决了部分问题。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起,对于其引发的不良反应直到现在仍相继有个案报道。服用常规剂量的铋剂,体内铋的含量较低,出现毒性作用的可能性较小,但也有可能出现肝和肾损伤、皮肤风疹、皮炎等不良反应。大剂量应用铋剂可引起不可逆的椎体外系损伤及肾衰竭。更重要的是重金属铋对脑部和肾脏的损害尚未引起相关专科的重视,相对应的检查也属空白,所以对长期及重复使用铋剂的患者,应注意体内铋的蓄积所存在的潜在风险。

     1.神经系统:铋性脑病最早是1973年在澳大利亚首先发现,后来在法国和西欧也陆续有报道。1979年,法国已有945例铋性脑病的报告,其中72例死亡。在澳大利亚,已有超过1000例的铋性脑病报道。法国和澳大利亚的数据评价显示,大剂量(金属铋摄人>1.5 g/d)、长期使用时(数月到数年)必须注意铋中毒的发生风险。

     2.消化系统:服用铋剂期间,口中可能带有氨味,有时出现黑色绒毛状舌苔。其他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为腹泻、便铋、粪便为灰黑色,易与上消化道出血的黑便相混淆。停药后可消失。

     3.泌尿系统:铋主要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吸收,进人血液循环后,经肾脏排出体外。使用常规用量(480 mg/d)铋剂4周时血药浓度为7.0 ug/L,每天经肾排泄率为2.6%,停药60d后尿中铋浓度才能恢复到用药前水平,长期服用可造成肾衰竭。1992年Lancet曾报道过量应用铋剂引发的急性肾衰竭,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于铋剂的重视。

     4.骨骼肌肉系统:骨骼的不良反应常发生在不同部位,与骨内铋的浓度过高有关。较常见的是与铋性脑病相关的骨关节病,常以单侧或双侧肩痛为先兆症状,发生率约占脑病的3.0%。

     5.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胶体次构椽酸铋是氢氧化铋和构椽酸的络合盐,这种大分子在水溶液或碱性溶液中呈胶体状态,在酸性环境下(pH<5)失去稳定性。Spenard等通过36例健康受试者参与的一个随机对照试验,考察了奥美拉哩对“三合一”胶囊(柠檬酸二钾铋140 mg+甲硝哩125 mg+盐酸四环素125 mg)中铋的生物利用度的影响,同样用实验证明了PPI制剂能增加铋的吸收。因此,临床上要警惕PPI制剂促进铋的吸收可能带来的危害,联合用药要谨慎。不难发现在各种临床药物手册里均提到:抑酸剂可增加铋剂吸收人血,不宜与铋剂同时服用。

     甲硝唑

     甲硝唑为硝基咪唑类衍生物,杀菌力强,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目前在临床各科广泛使用并取得很好疗效,但也发现一些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变态反应),在临床使用中应引起特别注意。

     1.消化道症状:甲硝唑不良反应,以消化道症状最为常见,包括恶心、呕吐,腹部绞痛,食欲减退,一般不影响治疗。

     2.精神、神经症状:甲硝唑易通过血脑屏障,有时可出现头昏、失眠、震颤、小脑共济失调、神经错乱,长期大剂量可引起抽搐、周围神经炎、运动失调、癫痫样发作等。

     3.心动过速、心律失常:甲硝唑对心脏毒性反应来势凶猛,出现胸闷、全身不适后未引起重视,直至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征象才

     4.致泌尿道不良反应:甲硝唑的副作用在肝、肾疾患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疾病。肝脏发育不成熟或肝脏受损,甲硝唑在体内代谢明显减慢,肾脏发育不成熟或肾功能受损,甲硝唑代谢半衰期延长,代谢产物在体内蓄积。

     5.造血系统毒性反应:甲硝唑可致轻度暂时性血液变化,表现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停药后可恢复。可能由于破坏加速而不是骨髓受抑制。有研究表明甲硝唑影响正常凝血系统,缩短凝血时间。

     6.致突变作用:甲硝唑体外实验使细菌的突变率增加。甲硝唑及其代谢产物对细胞有一定毒性,有发生畸变的可能,有报道说长期大剂量应用有致畸致癌作用。

     7.过敏反应:甲硝唑可引起变态反应,如荨麻疹、致哮喘样发作、甚至过敏性休克。

     8.其他:甲硝唑是治疗伪膜性肠炎的有效药物,但本身也能引起伪膜性肠炎。有文献系报道应用甲硝唑引起固定药疹及玫瑰糠疹样皮疹。有报道甲硝唑可引起舌苔严重剥脱、失语。应用甲硝唑还可以引起口腔溃疡、麻木、异样感,味觉和听力障碍,咽部及腮腺水肿,关节疼痛、肌肉酸痛、龟头溃疡等。

     克拉霉素

     1.主要有口腔异味(3%),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2%~3%),头痛(2%),血清氨基转移酶短暂升高。

     2.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轻者为药疹、荨麻疹,重者为过敏及Stevens—Johnson症。

     3.偶见肝毒性、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4.曾有发生短暂性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报告,包括焦虑、头昏、失眠、幻觉、恶梦或意识模糊,然而其原因和药物的关系仍不清楚。

     四环素

     1.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上腹不适、腹胀、腹泻等,偶可引起胰腺炎、食管炎和食管溃疡的报道,多发生于服药后立即卧床的患者。

     2.本品可致肝毒性,通常为脂肪肝变性,妊娠期妇女、原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易发生肝毒性,但肝毒性亦可发生于并无上述情况的患者。四环素所致胰腺炎也可与肝毒性同时发生,患者并不伴有原发肝病。

     3.变态反应:多为斑丘疹和红斑,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心包炎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加重,表皮剥脱性皮炎并不常见。偶有过敏性休克和哮喘发生。某些用四环素的患者日晒时会有光敏现象。所以,应建议患者服用本品期间不要直接暴露于阳光或紫外线下,一旦皮肤有红斑应立即停药。

     4.血液系统:偶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粒细胞减少。

     5.中枢神经系统:偶可致良性颅内压增高,可表现为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6.肾毒性:原有显著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可能发生氮质血症加重、高磷酸血症和酸中毒。

     7.二重感染:长期应用本品可发生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等引起的消化道、呼吸道和尿路感染,严重者可致败血症。

     8.四环素类的应用可使人体内正常菌群减少,导致维生素B缺乏、真菌繁殖,出现口干、咽炎、口角炎、舌炎、舌苔色暗或变色等。

     9.由于四环素可与牙本质和牙釉质中的磷酸盐结合,因此服用四环素可致牙齿黄染,牙釉质发育不良及龋齿,并可导致骨发育不良

     左氧氟沙星

     1.胃肠道不良反应:临床试验表明,左氧氟沙星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1%。

     2.血糖代谢障碍:氟喹诺酮类药物中,以加替沙星对血糖的影响最为常见。虽然左氧氟沙星对血糖的影响不大,但临床使用时仍应注意左氧氟沙星可能引起的以及与其他可致血糖改变的药物合用时产生的血糖异常,尤其是对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血糖浓度,一旦发生血糖异常应立即停用,并给予适当处理。

     3.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氟喹诺酮类药物相关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症状可表现为头昏、头痛、失眠及个别的癫痫、精神症状等。但有易患因素(如癫痫、脑损伤或缺氧)、代谢紊乱或药物相互作用(如合用氨茶碱或类固醇类抗炎药)时较易发生。

     4.过敏反应:美国约翰尼斯(Johannes)等的一份回顾性文献研究表明,住院患者使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反应发生率分别为莫西沙星2.0%~2.1%、环丙沙星2.6%、左氧氟沙星2.9%~3.3%、加替沙星3.2%~3.6%(见表)。临床症状多为红斑、瘙痒、药疹、皮肤黏膜水肿及过敏性哮喘。

     5.肾毒性: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肾毒性主要表现为血尿素氮和血清肌酐上升。左氧氟沙星导致肾毒性的情况并不常见。尽管如此,肾功能减退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时,需减少治疗量。

     6.肌肉、骨骼系统的不良反应: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均可发生腱炎、肌腱断裂有关的不良反应,其中以培氟沙星发生最多。美国药物上市后再研究(PMS)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调查报告显示,使用左氧氟沙星的患者发生肌腱炎的概率为10万分之一。

     7.光毒性: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光毒性反应与其8位的卤原子有关(如司帕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克林沙星及西他沙星)。左氧氟沙星在极少情况下(<0.05%)出现光毒性反应。

     8.肝毒性:喹诺酮类药物对肝功能的损害表现为可使肝酶指标异常升高,亦可见巩膜和皮肤黄染,偶见肝炎、胆汁滞留或肝衰竭。

     呋喃唑酮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等;

     2.CNS(大量长期):头痛、头晕、嗜睡;

     3.过敏反应:药物热、皮疹、肛门瘙痒、哮喘、直立性低血压、低血糖、肺损伤(长期),肾衰者禁用等;

     4.溶血性贫血、黄疸、精神障碍(过量),三环类抗抑郁药合用可引起急性中毒性精神病,避免;

     5.周围神经炎(过量):末梢感觉异常、疼痛、乏力、肌肉萎缩和腱反射消失;

     6.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

     7.双硫仑样反应:应用药物(头孢类)后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或接触酒精)导致的体内 “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liushiyi@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小编微信:choudan110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消化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