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如此剖析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这样你还不懂?
2017/12/24 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2017年12月23日,在“2017中国儿科整合消化及消化内镜学论坛”上,来自陕西省人民医院的李增烈教授作《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诊断及治疗的进展》的报告,83岁高龄的李增烈教授是中国消化内镜技术的泰斗,小编简要整理他的报告,以飨读者。

     来源丨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李增烈教授

     认识“主角”

    

     光镜:9~14μm,常2叶有带相连,胞浆中多高折光率颗粒可做类似阿米巴运动,可吞噬免疫复合物、肥大细胞颗粒,细菌等;

     电镜:胞浆内多圆形、椭圆形颗粒,单膜围绕,其内又有细小颗粒,中央有电子密度,矩形核心(S颗粒)、无核致密成分(A颗粒);

     生化:颗粒中含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吸引中性粒细胞因子及组胺,能吸引嗜酸性粒细胞。

     致病机制的认识

     以往对此类疾病的机制并不清楚,现如今已经比较明了。主要是由IgE介导的过敏反应、Th-2参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所引发。

    

     病变范围广泛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可波及消化系统的各个部位:

    

     临床症状“五花八门”

     李增烈教授认为,EG的临床症状与病变的深度有关,不同的症状可能提示我们病变的深度有所不同。

    

     内镜下表现多种多样

     李增烈教授认为,EG内镜下的表现也与病变深度有关:

    

     杨素芳等报道了内镜下所见的频度:

    

     ☆部分病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改变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

     机制: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抑制趋化;

     优点:起效快、诱导缓解率高(90%),持续维持缓解状态,再用药仍有效;

     方法:泼尼松0.5-1 mg/kg/d,2周后逐渐减量,6-8周内逐渐减量,激素依赖者可长期维持治疗(小剂量),或定期冲击治疗;

     注意:激素不良反应。

     布地奈德

     优点:诱导缓解及维持治疗均有效,不良反应低,用于激素依赖型好;

     方法:起始量9 mg/d→6 mg/d。

    

     2其他治疗方法

     ①注射丙球

     ②注射干扰素

     ③粪菌移植:特别是腹泻患者,激素治疗前应用

     ④外科手术:症状重、内科治疗无效,有穿孔、肠梗阻等,手术治疗后仍要内科治疗

     3饮食治疗

     评价:可用于首先试验治疗,或辅助治疗,单独应用效果有限;

     适应证:食物过敏史(+),病变在黏膜层以上者;

     方法:奶类——肉类——蛋类要素饮食的应用,请临床营养师协助。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