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腹胀、恶心、呕吐2年,究竟是什么病?
2018/1/1 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SMAS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上相对少见,易于漏诊、误诊,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熟悉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作者丨杨卫生 俞 晓 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

     审稿丨陈敏艳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科

     来源丨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前段时间从兄弟科室转入了一位患者,之前也会诊过一次,此次由我接诊,我再次询问病史,体格检查,温习病历。

     图一 CTA成像显示肠膜上动脉起始段与腹主动脉夹角明显偏小,约12度

    

     图二 腹部增强CT显示十二指肠水平段受压变窄,测量直径为0.32 cm

     至此,病情在山重水复中终于迎来了柳暗花明,患者2年来反复出现腹胀、恶心、呕吐症状的原因考虑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形成的夹角变窄,从而压迫十二指肠水平部形成壅积所致。

     当得知检查的结果后,患者的心结似乎解开,曾经的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瞬间消失在九霄云外。我们给予抑酸、促胃肠蠕动、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鼓励患者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餐后使用体位疗法,取左侧卧位、俯卧位或膝胸位。

     继续治疗3天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稍有腹胀,无恶心、呕吐,能进半流质饮食。半月后随访,患者未诉明显不适,并表示已经能正常地上班工作了。

     图三 肠系膜血管的解剖位置示意图

     SMA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成人、儿童均可发病,患者多为体型瘦长的中青年女性,也见于体重快速下降、长期卧床或有脊柱前突的病人[7]。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胀、恶心、呕吐,可伴有腹痛、消瘦,呕吐物通常含有胆汁及所进食物,呕吐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症状发作时与体位有关,仰卧位时由于向后压迫可引起症状加重,而俯卧位、膝胸位、左侧卧位可使症状缓解[6]。长期发作,可导致消瘦、脱水和全身营养不良。

     诊断方面,典型症状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1. 一场关于腹痛、肝损的战“痘”!

     2. 你在临床上碰到过如此凶险的腹痛患者吗?

     作者简介

    

     杨卫生

     男,非著名消化内科医师,硕士研究生,医学界优秀作者,喜欢推敲临床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缀句成文。曾荣获2017年度全国第三届“美丽人生”病例演讲比赛江西省赛区二等奖,江西省首届“赣鄱论剑”病例演讲比赛景德镇赛区二等奖。

    

     陈敏艳

     女,副主任医师,消化内科副主任,长期工作于临床一线,擅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及各种农药中毒的救治,能熟练运用消化内窥镜进行诊断及治疗操作。发表国家级论文多篇,主持市级课题2项,其中课题《百草枯中毒的救治》填补了市级空白。

     参考文献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