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5岁孩子也会长肠道癌前病变,内镜微创诊治显“身手”
2018/3/9 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前段时间,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小患者,5岁的小男孩童童(化名),偎依在奶奶的怀里,眼光闪躲着大夫,眼角还挂着几滴泪珠。

     作者丨刘柱 寇滦

     来源丨消化内镜之音

     辗转求医路

     “大夫,有天晚上他拉完大便后,纸上带血。”

     童童奶奶告诉内镜中心主任高峰玉教授,3个月前,她发现童童便后带血,顿时整个家庭都很紧张,担心孩子是不是得了什么大病,然后立即去了当地医院就诊。

    

     “可能是肛裂,观察看看”

     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大夫考虑到孩子的年龄较小,消化道疾病概率较小,怀疑是肛裂,建议观察。

     “我们这看不了,你们去省城大医院吧”

     童童奶奶继续向高主任讲述就诊经历:孩子大便一直带血,我们又去市里的医院,那里的大夫看了后告诉我们这病他们看不了,建议让我们来济南的大医院看看。

     “省立医院大夫告诉我们,应该来找你们”

     童童一家人来到济南后,首先去了某知名三甲医院,医院儿科大夫详细了解病情后,怀疑孩子肠道病变可能性大,确诊应该做儿童消化内镜检查。但是医院目前还不能做儿童内镜,于是联系了省妇幼保健院儿科黄磊主任,黄磊主任同意上述意见,并立即消化内镜中心高峰玉教授,为孩子开启了绿色通道,准备肠镜检查。

     多学科会诊,共同诊治

     高主任认真询问病史、仔细查体后,考虑结肠息肉可能性最大。儿科主任黄磊也赞同,麻醉科主任也积极参与会诊并对孩子进行麻醉前评估,一起为这次结肠镜检查做术前准备。

     一切准备就绪后,奶奶安慰着孩子说:“你肚子里有个大虫虫,得进去杀掉它”,童童听了也很认真的重复着:“杀了大虫虫!”

     孩子天真的几句话让术前紧张的氛围变得轻松许多,内镜中心的医生护士们也都习惯了每天的这种紧张而又温暖的场景。

    

     图注:高峰玉主任为童童行结肠镜诊察

     在直肠距肛门7cm的地方,发现一枚息肉,息肉表面发红,一碰还在出血,这就是出血的地方。

     高主任边娴熟操作着结肠镜,边解说着操作技巧:首先在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让粘膜凸起来,息肉与粘膜分离,有液体垫保护,不但预防出血,而且不容易引起肠道穿孔;然后圈套器套住息肉,通电切除,手术创面再使用APC电凝止血;最后使用止血夹封闭创面,并将切下的息肉送去病理检验。

    

     图注:内镜下息肉切除

     让所有人都很震惊的是,病理化验结果显示:腺瘤性息肉

     这是一种恶变率很高的息肉,是结肠癌的前期病变,在儿童息肉中是相对罕见的。几乎可以说这次内镜诊治是救了孩子的命!

     结直肠息肉是小儿便血的常见原因

    

     高峰玉教授介绍道:小儿消化道出血超过60%的病因是结直肠息肉引起的,其次是结肠炎。

     息肉主要是指粘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息肉。儿童肠息肉多发于2~8岁。一般息肉较大,直径多在0.5~3.0 cm之间,90%左右的病理类型为幼年性息肉,属于良性病变。此病例中病理类型显示为腺瘤性属于腺瘤性息肉,比较罕见。

     儿童肠息肉主要表现为无痛性反复便血,也可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甚至有息肉自肛门脱出的表现。

     结肠镜检查是目前首选的最准确的确诊检查手段,并且可以在肠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避免了外科开腹手术。

     儿童幼年性息肉绝大部分为良性,但可引起出血、肠梗阻、肠套叠。有报道显示单发的幼年性息肉也有恶变潜能,其恶变过程推测为幼年性息肉-腺瘤-癌。另外,腺瘤性息肉、P-J综合症、家族性息肉及多发性息肉等,这些种类息肉复发及癌变机率较高,更应该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

     发现结肠息肉后应及时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术。该手术属于内镜下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是目前治疗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姑姑,我刚杀死一个大虫虫!

     让人印象深刻的一个情景是,在内镜手术结束后,麻醉师随即喊醒了童童,并让童童奶奶来陪伴孩子。

     奶奶告诉童童:“你肚子里的大虫虫,咱已经杀掉它了。”没想到童童跟奶奶要手机,要跟姑姑视频通话,通过手机的这一端,童童用骄傲而又兴奋的语气重复着这句话:姑姑,我刚才杀死了一个大虫虫!

     是的,消化内镜中心的医生护士们与童童一起杀掉了一个很可怕的“大虫虫”!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