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心脏复苏,药物是真正的解决方案吗?
2016/4/18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胺碘酮或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可恢复和维持稳定心律。研究表明,当患者发生心脏骤停时,急救人员可考虑利用以上药物救治。

     作者:小燕儿

     来源:医课室

     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56000人因院外心脏骤停死亡。很多心脏骤停者患有心室纤维性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为了降低死亡率,美国心脏协会(AHA)开展了“生存链”管理,包括早期心肺复苏术(CPR)和快速除颤的以“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为中心的链条管理。然而,院外心脏骤停心脏复苏存活的患者中神经功能尚良好的比例极少,平均仅为8.5%。

     快速除颤能有效终止持续心室纤维性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但一些患者的心律失常仍会复发。临床上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代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可恢复和维持稳定心律。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指南更新和心血管急救推荐以上药物为IIb级。这些药物可考虑用于对心肺复苏术、快速除颤、血管加压等疗法效果寥寥的心室纤维性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

     因为尚未比较总体生存率,也未表现出生存受益,基于之前试验的推荐还存在太多不确定性。此外,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效果可能受到药物引起低血压的影响。因此,药物的效果未得到充分评估。ROC力图解决这一问题:院外心脏复苏——药物是否是真正的解决方案?这项试验结果近日刊登在《新英格兰杂志》上。

     ROC随机研究试验是第一个随机的、多中心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进行的双盲对照试验,比较研究安慰剂(注射生理盐水)与胺碘酮,以及与利多卡因静脉的治疗效果。以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心脏骤停后行心脏按压、反复或持续一次或多次电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

     结果表明,与3026名患者的安慰剂组相比,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均没有导致更高的出院生存数(主要结果)或良好神经功能(次要结果)。在存活率方面,药物组和安慰剂组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胺碘酮比安慰剂高出3.2%,利多卡因比安慰剂高出2.6%)。但进一步证据显示:这两种药物的抗心律失常效果比安慰剂好,其表现为:首剂量药物就能降低中风风险,更少的患者需要在住院期间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及更少的患者住院期间需行心肺复苏。

     我们如何解释试验的阴性结果?一种可能性,就如作者所说,这项试验存在不足,治疗效果比预期要小。进一步的可能性是给药太晚不足以克服药物延迟效果导致的代谢影响。心脏骤停后立即心脏按压,转化为窦性心律的几率及存活率最高。心室纤维性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发生休克时,如在3分钟内能对其心脏按压,生存率高达74%。,这个短暂的“电阶段”后是“血流动力学阶段”,然而,10分钟后,“代谢阶段”占主导地位,生存的机会大大减少。

     试验中的绝大多数患者(紧急医疗服务(EMS)人员在心脏骤停时还没到达现场)接受药物治疗的平均时间是骤停后19.3分钟。如果接受药物治疗的时间提前,我们假设发生心脏骤停患者(66%)在骤停时刚好旁人施予药物救治,对于这些患者,胺碘酮(27.7%)组或利多卡因租(27.8%)的出院存活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22.7%)。

     可以从当前试验得出什么结论?如何对患有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以及已经进行反复电击的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脏复苏?本试验的数据并不支持所有患者使用胺碘酮或利多卡因,但是这并非绝对。数据表明,当看到患者心脏骤停发生时,EMS人员可以考虑利用这些药物施救。然而,研究数据并没有指示哪一种药物更有可取性。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taoyuquan@yxj.org.cn 来稿邮件主题为:【投稿】医院+科室+姓名

     稿费:100~1000

     小编微信:tyq95289672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