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公布】四种特殊情况的处理建议
2016/4/21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逐年增加,而且绝大多数首诊于急诊科,如何进一步缩短ACS患者从首次医疗接触到治疗的时间,并给予规范处理就对急诊医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为此,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等日前发布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现就该指南中对几种特殊情况的急诊处理介绍如下。

     合并急性消化道出血

     接受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ACS患者常合用质子泵抑制剂(PPI),以减少消化道出血风险。但要注意部分PPI可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疗效;有研究证实,PPI不影响替格瑞洛抗血小板疗效。

     如若发生急性消化道出血,应评估获益与风险是否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可大剂量静脉应用PPI,必要时输血或内镜下止血。

     严重出血的患者需暂时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并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对血液动力学稳定、血细胞比容>25%或血红蛋白>80/L的患者可暂不输血。

     PPI是预防和治疗阿司匹林相关消化道损伤的首选药物。阿司匹林导致的消化道出血在经过PPI治疗和/或内镜下止血后,严密监测至少24 h,如没有发生再出血,可重新开始抗血小板治疗,但需与PPI联合用药,同时密切监测患者出血复发的可能。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抗栓用药选择

     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的应用:

     患者肾功能正常或在CKD1~4期,剂量无需调整;CKD5期,即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15 ml/min·1.73 m2不建议应用,仅可用于选择性指征,如预防支架内血栓。

     抗凝药物的应用

     普通肝素:在冠脉造影前可予负荷量60~70 U/kg,I.v.(最大5000U),维持剂量12~15 U/kg/h(最大1000 U/h),控制目标为15~25倍对照的aPTT。不同肾功能剂量均无需调整。

     依诺肝素:在肾功能正常以及eGFR高于29 ml/min·1.73m2的CKD1~3期患者,剂量为1 mg/kg s.c.,2次/天;对于CKD4期患者,即eGFR在15~29 ml/min·1.73m2者,减量应用,具体1 mg/kg s.c.,1次/天。CKD5期患者,即eGFR<15 ml/min·1.73m2者不建议使用。

     磺达肝癸钠:eGFR<20 ml/min·1.73m2的患者不建议使用。

     比伐芦定:对于肾功能正常以及eGFR高于29 ml/min·1.73m2的CKD1~3期患者,负荷量为0.75mg/kg,I.v. ,1.75 mg/kg/h维持;对于eGFR在15~29 ml/min·1.73m2的CKD4期患者,不减少负荷量,但调整维持量至1 mg/kg/h;对于eGFR<15 ml/min·1.73m2的CKD5期透析患者,不减少负荷量,调整维持量至0.25 mg/kg/h。

     STEMI患者心源性休克的处理

     心源性休克可为首发表现,也可发生于急性期任何时段,必要时需行血液动力学监测。除一般处理措施外,严重低血压时静脉滴注多巴胺的剂量为5~15 μg/kg/min,必要时可同时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3~10 μg/kg/min。大剂量多巴胺无效时也可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2~8 μg/ min。

     表1 STEMI患者心源性休克的急诊血运重建治疗建议

    

     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抗栓处理

     若血小板减少到<1000 000/L(或者较血小板计数基础值相对>50%),立刻停止肝素(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者其他肝素类药物)。

     如治疗前有明确的血小板减少至30 000~40 000/L,抗凝要选择进一步导致血小板减少可能

     性最小的药物,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应用璜达肝癸钠或比伐芦定。

     此外,目前尚无证据对此类患者应用优化抗血小板治疗,可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为基础的初始治疗,但治疗过程中需监测血小板计数和出血倾向,若血小板计数持续减少,需立刻停止肝素和抗血小板药物。

     来源: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6, 25: 397-404.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一生可能只见一次的病例】

     欢迎购买《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

     “很多疑难复杂病例,一个医生一生也只能见到一次。”而《GAP-CCBC精彩病例荟萃2015》就是这样一本书。

     长按图片,显示识别二维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购买流程:

    

    

     关于非法网站冒用我刊名义进行征稿的特别提醒

     近期我们发现一些网站冒用“中国循环杂志”名义征稿,并承诺“职称论文权威快速发表”。

     我刊郑重提醒各位作者,向《中国循环杂志》投稿,一定要登录中国循环杂志官方网站

     http://www.chinacirculation.org

     进入“作者投稿”,在“作者投稿管理平台”中投稿。

     本刊联系电话:010-68331146、010-88396014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