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生不仅仅是看病这么简单
2018/2/11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们本想做一个治病救人的本分的小大夫,一直在以“良相”的标准要求自己,但有时,医疗之外的责任远超“良相”之上。

     作者|匿名

     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打从学医之初,就听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话,当时没有特别的体会,只是觉得作为一个医生真的很自豪。等从医学院毕业了,对当时教导我们这句话的前辈很是不满,看看现在这医患关系,可从没听说哪个时代还有殴打甚至杀戮宰相的,这良相和良医,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没有可比性。

     在临床上摸爬滚打了几年,才发现,“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强调的是医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而不是社会地位,要想做一个好医生,需要具备宰相一样治国平天下的能力,也就释然了,这和当前临床“活多钱少任务重”的处境,还真的是十分契合。

     做医生,从来不只是看病救人那么简单,尤其最近临床上碰到的两个特殊病例,让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心肌梗死1年后,反复发作室速

     患者是个50岁左右的中年人,1年前诊断了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当时就诊时间晚,没能及时开通冠脉,做了PCI,在前降支放了2枚支架,出院后规律吃药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没有胸痛、活动后气短发作。

     但是从1月前,患者反复发作心悸,心电图证实为室速,室速发作时伴有黑曚,没有意识丧失,超声心动提示左室射血分数55%,前间壁及心尖局部室壁运动异常。和患者及家属充分交代了当前为心肌梗死1年后出现的持续性室速,伴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症状,猝死风险很大,需要植入体内转复除颤器(ICD)进行猝死预防。

     患者来自农村,家里一儿一女,理解现在的病情,同意植入ICD进行治疗,但是没钱。患者还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家属治疗态度很积极,但受限于费用问题,后续的治疗没有任何进展。

     建议患者出院后筹集费用再次住院,患者家属拒绝。我们只能一边建议患者通过媒体和社交软件募捐,一边联系基金会进行费用减免。等待了半个月后,在社会捐助和基金会的协助下,患者植入了保命的ICD,顺利出院。

     一个简单的故事,有人关注患者和家属耍无赖不交钱强行要做手术,有人关注医院不交钱不给植入ICD昧着良心,也有正能量的发现,最后在社会好心人士帮助下问题解决十分圆满。

     但自始至终,参与其中的医生,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责任。

     血红蛋白下降至6 g/L,患者和家属拒绝输血

     患者80多岁老人家,因心衰收入院,入院血红蛋白(Hb) 9g/L,后出现黑便,考虑消化道出血,复查Hb下降至6 g/L,患者自觉心悸、气短较前加重,考虑不除外和消化道出血相关,告知患者和家属患者当前具有输血指证,需要输血,提高Hb水平,一方面缓解心悸、气短症状,一方面防止血流动力学进一步恶化。

     患者家属拒绝,理由是入院时Hb正常,入院后出现的下降,这是医院的责任,另外一方面,输血不安全,可能传染疾病。

     主治医生没办法,只能一点点沟通,从心衰可引起应激性溃疡,导致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是患者本身心衰并发症的一部分,到我们医院如何从血库获得血液制品,如何进行检测,如何避免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的传播,足足沟通了2小时,终于在签署了输血传播疾病主治医生负责到底的手写文件后,家属同意进行输血。

     经输血和其他综合治疗后,老人家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后,家属把手写版协议和一面锦旗交给了我们的主治医生,为布满阴霾的医患关系送来了一丝曙光。

     医乃仁术,做一个好医生,需要有仁恕之情,博爱之怀,但有时,这种宽容和博爱,尺度要很大。比如这个患者,我们大可以充分交代出血必要性,在其拒绝后就不再进行进一步的劝导;我们也没有责任去签署“手写文件”来获得他们的谅解。如果这些没必要中的任何一个发生了,我想都等不到患者顺利出院,主治医受到锦旗的结局。

     或许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患者可以顺利出院,但失常我们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承担了过多医学之外的责任,而一旦我们稍微承受不住,可能就会导致不好的结局。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我们本想做一个治病救人的本分的小大夫,一直在以“良相”的标准要求自己,但有时,医疗之外的责任,远超“良相”之上。希望我们能更多地理解、更多地合作,一起对抗疾病,不要因为自己对医生提出了“太高的期待和要求”,导致合作关系“破裂”,影响了疾病的诊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