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炅院长:外科医生如何更专注于手术?
2016/10/24 医学界肿瘤频道

    

     随着精准化时代的开启,外科手术理念也随之更新。乳腺外科医生应当怎样顺应潮流,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这是许多乳腺外科专家乐于探讨的话题。

     编辑:任申

     来源:医学界肿瘤频道

     10月21日,第十一届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医学界在会中采访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吴炅教授

     外科医生的双手,不应该是“孤岛”

     “精准”俨然已经成了外科学中的热词,的每一次医学会议中都少不了它的的身影。什么是精准医学?乳腺外科领域的“精准医学”又体现在哪里?

     吴炅教授认为,精准治疗,首先体现在诊断疾病的准确性上。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公众健康意识的提升,疾病往往在早期即可通过影像学手段得到诊断,早期乳腺癌患者比例不断提高。在肿瘤非常小、或仅仅只是钙化灶的情况下,医生不可能单纯依靠肉眼或双手来感觉究竟切除了多少正常的组织--这样的判断无疑是非常不精确的。因此,术前对这些不可触及的肿块标本进行影像学定位,明确肿瘤位置和侵犯范围,是至关重要的。

     除此以外,外科医生还可以通过病理活检手段深入了解肿瘤的生物学信息、利用示踪剂追踪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前哨淋巴结在什么阶段下进行活检?怎样和新辅助全程治疗在时序上进行配合?前哨淋巴结的复核在大和小之间,医生是否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外科补充切除和清扫?

     在提起手术刀前,这些问题都需要外科医生做出全面、精确的判断。

     保乳还是切乳?这是一个大问题

     “做乳腺外科手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病人能否保留乳房。用什么样的方式保?用什么类型的术式保?”

     在中国,保乳手术是从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开展的。国外的一些大样本抽样调查显示,我国保乳手术在乳腺癌手术中的比例约为10%~20%,这几年来比例相对有所提高,在个别医院甚至已经接近欧美国家水平,但总的来说,还是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准。

     吴教授明确指出,首先,现在许多医生缺乏明确的保乳观念,术前也并没有与病人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此外,出于对疾病的恐惧,患者也普遍对保乳手术存在着误解。他们认为手术范围越大,根治的效果越好,因此往往会主动要求做全乳切除。

     但事实上,有很多资料表明,保乳手术和全乳切除可以获得同样的生存效果,甚至有些报道里,保乳手术后患者的生存效果要更好一些。

     “外科医生应该用充分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来教育患者,详细地和病人讨论后续的手术方案,包括保留乳房、或者不能保留乳房情况下的全乳切除以及附带的乳房重建,什么时候进行乳房重建是合适的,等等等等,尽量做到为病人治疗疾病的同时保留乳房的外形和身体的对称性,以提高他们生活质量。”

     保留乳房手术要求在对疾病达到良好局部控制的同时,尽可能少切除正常组织,保留乳房的外形,这对手术切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吴教授介绍道,现在切缘阴性的标准应该是:在保乳手术标本切缘染色上看不到肿瘤细胞

     有研究证明,切缘有肿瘤细胞,同侧乳房的复发风险会提高两倍左右,因此,我们非常提倡采用标本染色的方式来判断切缘是否为阴性。通过将标本的不同面用不同颜色染色,病理科医生可以准确地判断在哪个切缘上有肿瘤细胞,或者肿瘤离某一个切缘的距离是多少。

     “但遗憾的是,在国内大多数医院,这项技术还没有得到普及。”吴教授说。

     在手术中,外科医生也可以借助一些其他的手段,比如超声的定位,来帮助判断一些小肿块的切除范围;通过手术残腔的切削,使手术的切缘得到更好的保障,降低再切除率以及全乳切除率。

     “切缘宽度”并不是唯一标准

     谈到保乳手术的切缘宽度问题,吴教授说,乳腺浸润性癌的切缘宽度没有太多争议,达到上面提及的“保乳手术标本切缘染色看不到肿瘤细胞”这一标准即可。

     而导管原位癌的宽度存在一些争议。可以同样采用这一标准,也可以采用2mm或5mm的标准。

     “‘切缘宽度’并不是唯一标准,患者本身意愿、对乳房外形的预期、外科医生所掌握的保乳整形技术等都会影响切缘宽度的制定。”吴教授说。

     对于那些做全乳切除的病人,如果她们有重建意愿,也可以考虑进行即刻的乳房再造,这要求外科医生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前提下切除其他乳腺组织,这和传统的全乳切除术是完全不一样的。在手术过程中,如何保留乳房的皮瓣、厚度,以及乳头乳晕的血运,对乳腺外科医生来说,也是一项全新的挑战。

     外科医生如何更专注于手术?

     现在,乳腺癌的治疗已从初始的单纯手术治疗进入到手术、化疗、内分泌、靶向、免疫等多种治疗手段的时代,也进入了包括乳腺科、肿瘤科、普外科、整形科、麻醉科、病理科、影像科等明确分工、精细合作的多学科合作时代。

     “乳腺外科是乳腺癌患者就诊的‘第一站’,提高手术技能无疑是最重要的。但与其他学科通道的沟通合作能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吴教授说。

     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外科治疗都离不开与影像科和病理科的信息支持;优化局部治疗策略,不应当忘记引进整形外科医生团队的意见,在进行乳房即刻或延期重建手术时,都需要他们的参与;在全身治疗阶段,同样也少不了肿瘤内科医生的帮助。

     “这样,在为病人制定更合理的全身治疗方案的同时,外科医生也能更专注于手术。”吴教授说。

     吴炅教授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担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软组织肿瘤专业委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乳腺癌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肿瘤靶分子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本文为“医学界肿瘤频道”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并注明作者和来源。)

     投稿请发邮件至 yangxinyuan@yxj.org.cn

     投稿类型:肿瘤科临床经验,知识总结,医学科普,行医感悟等。

     编辑微信y646887231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肿瘤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