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舜:过去10年,这些研究改变了中国肺癌历史!
2016/11/24 医学界肿瘤频道

    

     中国肺癌研究从90年代时“赶潮”国际水平,发展到如今“弄潮”学术研究,未来它能否成为世界的“领潮儿”?在这几十年间,中国都经历了什么?

     采访专家: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 陆舜教授

     记者:kuku兜

     来源:医学界呼吸频道

     “纵观中国肺癌发展,依我看应分为三个阶段,即:1999年到2009年、2009年到2019年及2019年以后的未来。在这期间,中国肺癌研究从‘赶潮儿’变身为‘弄潮儿’,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变成世界肺癌研究的‘领潮儿’!”

     今年6月,在第 52 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大会上接受美国《纽约时报》记者采访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陆舜教授这样打趣地答道。

     中国肺癌“逆袭”30年

     1999年到2009年是中国肺癌起步的十年,陆舜教授将它称之为“赶潮儿”的十年。

     1999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成立

     陆舜教授在11月11日在《2016年(第二届)上海中山肺癌论坛》上作题为《肺癌十年回顾与展望》精彩报告。

     EGFR基因突变的故事

     在全球现有关于EGFR-TKI在敏感突变人群的8-9项随机3期临床研究中,几乎所有都有来自中国的声音。其中,LUX-LUNG6研究来自中国台湾,而ICOGEN及CONVINCE研究则完全由中国自主开展。(图1)陆舜教授不觉自豪地指出,“中国EGFR的故事很值得‘听’,在EGFR-TKI研究中,中国已走在了世界前列。”

    

     (图1)

     EGFR突变丰度高低可直接指导靶向治疗!

     与欧美等国家病人不同,中国晚期肺癌病人中30%都会出现EGFR突变的情况,据此使用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率可达70%以上,但剩余的20%~30%肺癌病人为何用药无效或者短时间后就失效?

     2011年7月,由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吴一龙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发现,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丰度可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图2)

     研究中表明,EGFR突变丰度高的病人靶向药物疗效最好,低丰度的病人效果较差,没有突变者则没有效果。这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靶向药物量效关系的概念,并对未来肺癌更有效、更精准的个性化治疗策略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图2)

     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J Clin Oncol)。

     能与第三代AZD9212相媲美的中国“味道”

     在刚结束的ESMO大会上,张力教授报道了一项我国纯自主研发的新药第三代EGFR-TKI AC0010(艾维替尼)的结果。陆舜教授对此积极评价称,“这项药物研究已经完全能同国外第三代AZD9291相媲美!”

    

     (图3)

     陆教授介绍,AC0010很可能是继目前唯一上市的第三代EGFR-TKI--AZD9291之后最有潜力的药物之一。与AZD9291类似,AC0010已经表现出颇具前景的抗肿瘤活性(客观缓解率高达62%),同时缓解期持续时间也非常可观。(图3)

     研究于2014年10月启动,截止今年8月共入组52例经EGFR-TKI治疗后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评价AC0010的安全性、抗肿瘤活性、药代动力学等信息,并试探II期临床试验的推荐剂量。

     ALK基因突变的故事

     克唑替尼对中国ALK(+)患者同样有效!

     回顾过去,在PROFILE 1029研究出炉之前,几乎所有关于ALK基因突变的临床研究都集中在西方国家,鲜有中国人群和东亚国家人群参与入组。而在分子医学及精准医学时代,基因的突变与人种及地域的差异均存在联系,不同人群针对基因突变治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现阶段的中国急需一项大型临床试验研究来证实:针对ALK基因突变治疗,中国患者是否同样有效?

     2016年6月的ASCO大会上,陆舜教授代表研究组介绍了这项来自中国的ALK通路随机Ⅲ期临床试验,成功地弥补了这片研究空白。

     PROFILE 1029中,研究者得出,中国ALK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后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也是11个月,结果与先前全球多中心PROFILE 1014研究惊人地相似,甚至疗效更佳。这一结果令中国肺癌学者欣喜不已。(图4)

    

     (图4)

     ROS-1基因的故事

     克唑替尼在ROS-1(+)患者上再显身手!

     ROS-1重排是目前发现的另一个重要的肺癌驱动基因,这一驱动基因在所有患病人群的发生率仅为2%,因此传统的“头对头”随机对照研究需要召集大量患者进行筛选,显然不可行。

     为此,中国肺癌学者另寻妙招,采用单臂的临床试验方法在中国大陆联合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开展了一项亚洲地区Ⅱ期临床试验。

    

     (图5)

     研究结果同样令人振奋。研究得出, ROS1重排阳性晚期NSCLC患者经克唑替尼治疗后,亚洲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13.4个月,中国患者为12.9个月,均显示出了优于传统化疗的结果。(图5)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上有4项类似的临床试验,而结果却不尽相同。美国临床试验得出PFS为19个月,而法国及一项欧洲的回顾性研究显示PFS仅9个月。可见,ROS1阳性治疗在不同国家级地区疗效不同,而最低的有效率均大于9个月以上。

     这项研究让克唑替尼成为中国ROS1阳性患者另一个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案。

     两种TKI药物“头对头”,谁才是赢家?

     传统的肺癌临床研究总会将一种新型药物与传统化疗作对比。那么,直接将两种TKI靶向治疗药物“头对头”对比,会有何种结果?

    

     (图6)

     LUX-Lung 8研究便是第一项在晚期肺鳞癌(SCC)患者中直接将两种不同的靶向治疗药物阿法替尼与厄洛替尼疗效进行比较的临床试验。

     在此试验中,中国肺癌学者对东亚患者人群中预先计划的亚组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阿法替尼相较于厄洛替尼应用于晚期肺鳞癌患者在无进展生存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图6)

    

     (图7)

     研究显示,阿法替尼治疗可使死亡风险明显降低(19%),并使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长超过7.9个月,超过厄洛替尼(6.8个月);接受阿法替尼治疗一年后仍存活的患者数量要明显多于接受厄洛替尼治疗的患者(36.4% vs. 28.2%)(图7)

     至此,中国肺癌研究从17年前的跟着国际临床研究“赶潮儿”一路走来,如今这股发展的势头早已不可小觑。国际上,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试验有了中国的声音,甚至由中国主导。

     纵观中国肺癌发展史,在每一个令人骄傲振奋的重要节点,中国都交出了理想的答卷。这承载着诸多肺癌学者的心血注入,也同时需要更多的新兴力量助力。让我们翘首期待未来液体活检、免疫治疗等更多有效肺癌诊疗技术的加入。肺癌的精准之路,仍源远流长。

     注:

     [1]1998年8月19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DA)成立,现已更名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

     专家简介:

    

     陆舜 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 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临床医学博士,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擅长于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对肺癌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及转化性研究均有较高造诣,熟练掌握肺癌的靶向治疗及化疗进展。陆舜教授现在也担任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国际事务部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副秘书长兼常委,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肺癌学组组长、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候任主任委员等数十项学术职务。

     投稿请发邮件至 yangxinyuan@yxj.org.cn

     投稿类型:肿瘤科临床经验,知识总结,医学科普,行医感悟等。

     编辑微信y646887231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肿瘤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