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死亡,家属激动,医生拿什么保护自己?
2017/7/7 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15年前,她是妇产科主治医师,经历了医生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15年后,她是一名经验丰富的资深律师,洞悉了医疗纠纷中的纷纷扰扰。“我从2005年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培训,我们现在医院的人文建设不足,尤其是法律能力更为偏弱。”
作者 | 丹萌
来源 | 医学界服务站
“为什么要转行做律师?”很多人喜欢问陈云芳这个问题。
15年前,她已经是妇产科主治医师,不过比起医生,她说自己还是对“社会性”的工作更感兴趣;再加上,“妇产科实在太忙了,5天一个夜班,夜班前面是一个备班,有手术就必须上”,“基本上5天里就有2天是夜班”。
司法考试完毕便转行,她便一头扎入律师行业,而即使已经不再是医师,她也时时关注着医师的工作与休息问题。

陈云芳律师
陈云芳说,15年里,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医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过去只希望在医院得到“治疗”,如今同时追求舒适的环境、人文的关怀,“但是我们的医院没有跟上”。
她见证了医疗纠纷数量的“大爆发”,虽然没有看过具体的数据,但她能感觉到,从2008年开始,中国的医疗纠纷迅速上升,直到2012、2013年左右才逐渐平稳,这其中以产科、骨科、外科、急诊科和儿科尤甚。
“我从2005年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做培训,我们现在医院的人文建设不足,尤其是法律能力更为偏弱。”
比如很多医生不理解“医疗讲究的是流程符合规范”,“有的医院收治患者,认为病已经非常严重,我不给你用这个技术,你可能也是死伤残,我给你用了这个技术,最后结果不好,不能怪我。”
“这样按照结果来判断责任,当然不行。”
而这种误解不仅存在于小医生中,陈云芳说,即使做到主治、甚至主任医师,医生们对法律的误解也依然存在,他们在诊治水平和经验上有高下,在法律能力方面,却是“处在同一起跑线”。
“比如之前有主任问我,陈律师,你看我们现在都用电子病历,这个电子签名到底算不算数?要不要自己签个名?并发症为什么医院还有问题?”陈云芳说,“这在法律里真的是很基础的问题。”
患者死亡,家属激动,医生如何保护自己?
陈云芳最近出了一本书,《住院医师法律能力与职业道德实践》,这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案例》丛书中的一本,融合了11个科室的70个真实的纠纷案例,这些“基础的问题”在书中都能找到答案。

图书封面
我不是学法律的,只是见多了关于医疗纠纷的新闻,有个疑问一直在心里,于是我“斗胆”问她:“我们假设有这样一种情景,一个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死亡,家属不满结果在医院大闹,医生在这个过程中应当怎么保护自己?”
“你说的这是两个过程,也是两个问题。”果然,陈云芳一开口就先纠正了我的错误,“第一个问题是前期应该怎么处置,第二个问题是如果家属去闹了,医生应该怎么处理。”
陈云芳说,第二个问题相对简单,医院作为一个整体,一旦发生纠纷,应当首先尽量让当事人离开现场,不要和家属强行解释,“人在激动的时候很容易做出不理性的行为,所以第一要当事人回避现场。”
第二步,当事人必须立即向医院相关部门客观汇报;
第三步,医院可以派一部分人安抚家属,并尽可能提供一个单独的发泄场所(如会议室);
同时,内部要开始做客观评判,“一切到最后一定会公之于众,不要藏着掖着,凭证据客观理性地分析医疗过程有没有错”;
“没有错就坚持底线,如果有错就引导患方走3条路径:协商,调解,诉讼。”
至于之前的诊疗环节,要判断对错还是要回到之前的4个字:流程管理,包括诊断和治疗两个环节。
陈云芳说,在诊断环节,医生的思维要符合归纳推理的逻辑方式,搜集足够的素材,自己进行分析判断,再得出结论,无法诊治的病也要知道把患者往哪里转;治疗上,要做到每一步都有循证依据,还要充分告知。
“我们现在的医学证据已经不仅仅是教科书,还有诊疗常规、各种各样的指南、专家共识、文献等等。做医生真的很辛苦,我很理解他们,但社会对他们要求很严格,因为医生就应该是精英。”
知识会过时,能力让人举一反三
陈云芳有着丰富的法律经验,说起案例和解读信手拈来,很多亲身经历的典型案例被收录在《住院医师法律能力与职业道德实践》一书里,通俗易懂。
她希望这本书能成为医生的案头书、工具书,甚至是一本能终身翻阅的书,因此不提“法律知识”培训,而一再强调“法律能力”——医学知识会过时,法律条文也会修改,要真正掌握的,是能力,是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技术能力,也是社会能力。
比如在妇产科的章节里有两个典型案例。一是宫外孕,输卵管妊娠,因患者有保留生育功能的强烈需求,医生起初行切开取胚术,保留输卵管,但是后期因持续性宫外孕,输卵管最终被切除。“在这个案例的告知过程里我提到,医生应该循证告知,不要超出循证的范围,告知要有科学严谨性。”
另一个案例是盆腔炎,这是女性常见而饱受困扰的疾病,“我要求医生要有人文性告知,你应该超出自己教科书的范围去做更多的关怀式沟通。”
“这不是矛盾了吗?前面一定要严格地循证告知,后面又说要超出范围关怀式沟通。”“这两个病的区别在于,前者有严格的临床路径,现有的治疗手段非常明确,而后一个病我们现有治疗手段不足,有大量的未认知空间。”
陈云芳说,“会举一反三的人很快就会掌握,什么情况下要循证沟通,什么情况下要人文沟通,这就是法律能力。”
至于“职业道德”,陈云芳解释道,书中职业道德的解释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想教会医生怎样在尽心尽力善待病人的同时,也保护自己,“做医生首先要会保护病人,不保护病人,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但也要会保护自己,不保护自己,谁来为病人服务?”
好消息来了!
医学界携手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为您推荐这一套实用、权威、全面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案例”丛书,单本8折低价,正版保证。现在下单,第二天即可发货(周末除外)~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购买《住院医师法律能力与职业道德实践》: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进入书店浏览本丛书系列其他数目:

此外,还有一份为医学界读者特别准备的福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案例丛书》全套大礼包,原价2684.00元,现在仅售1999.00元,7.4折特惠,限量50套,先到先得,不可错过~

除此外,医生站用户还可在医米商城中点击链接购买本书~
如何下载医生站?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临床药学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