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精神分裂症,你了解多少?
2017/3/24 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虽然现代生活中男女地位越来越平等,但是女人跟男人性别的差异使得男女在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精神疾病男女也可能存在不同,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精神分裂中的男女差异,看看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一些特点。
来源丨大话精神
女性发病晚
多年来,大量的研究发现,在患病率上女性跟男性并没有显著的差异,有研究发现在发病率上男女比为1.4,女性相对常见晚发性精神分裂症,年轻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更为常见。
男性的发病时间在18-25岁,而女性的平均年龄则为25-35岁,而且女性的发病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在15-30岁(月经初潮后),一个是在45-50岁(绝经期前后),这可能跟女性雌性激素水平的变化相关,雌性激素假说认为,雌激素对精神分裂症具有保护作用,可推迟女性的起病时间,并减轻临床症状,随着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下降,致使一部分潜在的女性患者此时发病,联用雌性激素可更好的改善症状。
女性易发偏执型精神分裂和情感症状
多项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易发阴性症状,且更严重。Morgan等发现,女性易发抑郁和焦虑症状。女性更易出现情感症状。Andia等发现,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在女性中更为常见,这与北京安定医院对汉族人群中的研究结果一致。
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较好
Goldstein的研究发现,男性患者的注意力、语言记忆和执行功能的测评得分要比女性患者差,Bozikas等发现,女性的学习记忆功能要优于男性。但是,男女间认知功能差异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女性患者的社会功能表现更好。
相比男性,女性患者的的适应能力更好,男性的DAS量表得分更高,表明残疾程度更高。Rodriguez和Grossman等发现,女性的社会功能更高。男性患者表现出更多的基础(住宿、食物、日常活动)和功能(教育、金钱、个人护理)需求,表明女性在基础和功能领域优于男性,男性需要训练以获得社会功能。
大脑结构
精神分裂可能与大脑早期的发育相关,精神分裂症的大脑异常可能存在性别差异。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大脑异常。MRI检测发现,男性患者具有更大的大脑沟、侧脑室、第三脑室和前颞角,但下丘脑可能更小。
女性药物治疗应答更好剂量小
Goldstein和Cohen等比较了奥氮平和氟哌啶醇治疗700名女性患者和1295名男性患者的疗效性别差异,结果发现奥氮平组女性患者治疗4周时症状减轻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并一直保持到研究结束。
氟哌啶醇疗效的性别差异受病程影响,首次入院患者治疗6周后女性症状较男性重,而再次入院患者治疗6周则女性患者症状较男性轻。另外不论奥氮平组还是氟哌啶醇组,都表现出女性患者绝经前的治疗反应比绝经后好,不受病程影响。
有研究表明,男女患者对抗精分药物的有效剂量不同,其氯丙嗪等效剂量女性为1.7mg/kg,低于男性的3.2mg/kg。姚建军等人发现低剂量奥氮平女性疗效显著优于男性,认为女性使用奥氮平治疗应以中低剂量[0.09-0.18 mg/(kg.d)]为宜。
女性与男性对药物剂量和反应上的差异可能与生理特点有关。男性的胃酸含量更高,胃肠通过时间更长,导致需要更高的生物利用度;更大的BMI和器官以及更高的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导致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更少。大多数药物具有亲脂性,而女性的脂肪分布更多,导致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更长。
此外,大多数抗精分药物通过P450酶代谢,女性的酶活性较男性要低,代谢更慢,使得男性需要更多的药物剂量。吸烟男性患者较女性多,吸烟可导致CYP1A2酶活性增高,而奥氮平、氯氮平等药物需要CYP1A2代谢,因此,对此类药物吸烟的男性需要更大的剂量。
不良反应更多
虽然,抗精分药物引发的不良发应在男女间更为常见,但由于女性对药物的应答和剂量更敏感,更易引发不良反应。女性更易引发体重增加,同时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更高。抗精神病药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使得女性易发高泌乳素症,如停经、溢乳、性欲下降、骨密度改变等,对女性患者造成显著的精神痛苦。
孕期和哺乳期
鉴于孕期和哺乳期服用抗精分药物可能对胎儿产生的不良影响,推荐使用最安全最小剂量进行单一药物治疗。若一定要母乳喂养,推荐哺乳后服药,并检测婴儿的血药浓度以避免药物毒性。可辅助使用Ω-3脂肪酸、VD等。产后期,应提供心理健康家访。
虽然,男女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颇有争议,但多数结果表明,女性女性精神分裂症发病相对较晚,药物治疗更敏感,但不良反应更多,雌性激素可能对发病和治疗影响较大。女性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相对较好,对于短、中期预后更好。孕期和哺乳期需要更严谨的治疗和更多关注。
参考文献
1. Abel K M, Drake R, Goldstein J M. Sex differences in schizophrenia[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psychiatry, 2010, 22(5): 417-428.
2. H?fner H. Gender differences in schizophrenia[J].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03, 28: 17-54.
3. Crawford M B, DeLisi L E. Issues related to sex differences in antipsychotic treatment[J]. Current opinion in psychiatry, 2016, 29(3): 211-217.
4. Tang Y, Gillespie C F, Epstein M P, et al. Gender differences in 542 Chinese in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J]. Schizophrenia Research, 2007, 97(1): 88-96.
5. 郭春梅, 司天梅, 舒良. 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6(4):199-202.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