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林院长:综合医院急诊室1/3病人有精神心理问题
2017/5/27 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精神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有多高呢?
作者丨田栋梁
来源丨 医学界精神频道
5月25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牵头,联合天津市安定医院、河北省第六人民医院作为组长单位的“京津冀精神与心理健康促进联盟”在北京启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院长在启动会上说:“美国有个数据让我很惊讶,在所有综合医院急诊病人中,1/3的都有精神和心理问题,需要精神科医生帮助,或者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处理。”
对于这个数据,结合国内情况,陆林院长表示仔细想了想觉得也是可信的。“除外伤以外的急诊病人,很多是因为急性焦虑抑郁发作,而急诊室的医生不太关注或者不懂病人精神心理问题,给病人做完检查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就让病人出院了,病人回去后还是会觉得不舒服,因此还会再回到医院。”

陆林院长在自己的门诊中曾遇到一个很典型的病人,他背了一书包的资料来看病,说分别在北京三家三甲医院住过院,还是没觉得有好转。陆林院长问他是什么病,他则说不知道,就是感觉不舒服。翻看他带的病历资料,陆林院长发现他几乎所有检查都做过了,都没查出什么严重问题,最后才来到了精神科,这就是很典型的焦虑症,甚至还有些躯体化症状。然而由于他反复出入于综合医院,现在病程已经长达两年多了。
陆林院长还见过另一个极端病例,那位病人告诉他,在两年中自己打120被送到急诊室,已经有9次了,每次医生给他做完检查后都说没什么问题,就让他回家了,但过一段时间他又会感到不舒服。陆林院长说:“这是典型的惊恐发作,但综合医院急诊医生不一定能识别出来。”
中国的精神卫生人才十分匮乏,在综合医院中尤甚。美国注册的精神科医生有4万多名,而我们国家现在注册的精神科医生只有27000多名,而美国人口是我国的1/4,而且美国一个精神科医生背后还有多个临床心理医生组成一个团队,美国注册的临床心理医师达20万人,平均一名精神科医生背后有5名临床心理医生,共同帮助病人。陆林院长说:“我们国家的精神科医生都是单打独斗,没有心理学家的帮助,临床心理医生也很缺乏。”
今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抑郁症,这是世界卫生日首次把精神专科疾病作为主题。抑郁症是可诊断、可治疗的,然而我国的问题是抑郁症患者不去医院就医或者选择了错误的科室,导致病情被延误,最后甚至走向极端。陆林院长表示,其实很多慢性病人都有精神心理问题,大量的社区病人都得不到正确的诊断和识别。
知名心血管病学专家胡大一教授是为数不多的呼吁关注病人精神心理的医生,他表示在他的门诊中80%的病人都有心理问题。对此陆林院长问他作为心内科医生为病人开精神用药会不会不太专业,胡大一教授无奈的说:“病人不愿意看精神科,只好我们心内科医生开了。”
不久前陆林院长到美国参加精神卫生年会,会上公布的一个数据让他感到很吃惊,数据披露:每年美国医生自杀人数达400多人,其中自杀率最高的是外科医生,精神科医生的自杀率相对偏低。
由于国内没有医生自杀率的相关数据,陆林院长特意向胡大一教授咨询:作为一位70多岁的老医生,您觉得我国医生自杀的多吗?胡大一教授想了想说不多,但又想了想之后说也不少,并且列举了自己工作过的医院中所发生的三起医生自杀事件,近些年医生自杀也不时被媒体报道。陆林院长认为各行各业都存在着精神心理问题,医生群体的精神心理问题不仅影响自身和家人,对社会、对病人也都会产生影响。

而在京津冀一体化和国家大力推进医联体建设的大背景下启动的“京津冀精神与心理健康促进联盟”宗旨就是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促进京津冀三省市的精神与心理健康促进水平,推动构建新形势下京津冀精神卫生领域协同发展新格局,采取多种合作形式,促进京津冀三地精神卫生诊疗水平提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精神病学频道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