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欺诈大曝光!大部分都是骗人的...专坑老年人!
2018/3/15 医学界健康生活

     作者:麦芒

     来源:麦子健康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了 2017 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报告,其中提到老年人消费陷阱多,保健品和治疗仪是主要「坑老产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具备了养生保健意识和「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购买保健食品和器械也就自然成了老年群体的一种消费选择。

     目前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信息不对称、认知能力弱、身体机能下降等特点,通过虚假宣传、设置消费陷阱等手段骗取钱财。

     1

     「坑老产品」四大问题

     1、虚假宣传

     很多药品刻意标注虫草、灵芝等「高大上」的药材;

     有的药品还打出蒙药、苗药等「少数民族」旗号;

     还有一些药名点出宫廷等「知名概念」做担保。

    

     图片源自网络

     为了推销药品,经营者往往用不科学的论述来渲染药效,标榜疗效快、药效绝,刻意混淆保健品与药品的概念区别。

     2、药品质量无保障

     经营者通过非法渠道购进中药、中成药,或者不具备资质、无证生产销售的药品。

     有的中药材中甚至存在染色、增重、掺杂、掺伪等问题,药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3、针对老年人特殊销售

     利用老年人求医或保健心切,渴望得到专家、医生指导的心理,采取养生讲座、免费体检、免费咨询等方式以虚高的价格向其推销产品,特别是所谓的中药、中成药和保健品。

    

     图片源自网络

     4、售后服务难以保证

     消费者购买的保健品通常以邮寄方式的送达,无销售凭证,没有发货地址和联系电话。

     当出现问题要求退换货时,售后服务人员会以主治医师的身份劝说消费者继续服用,或者以各种理由推诿,甚至屏蔽消费者的电话。

     由于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发生纠纷后消费者无法与之取得联系,合法权益难以保障。

     2

     「坑老」典型案例

     中国消费者协会及地方消协发布了一系列「坑老」典型案例,提醒广大消费者:

     1、高价「多功能」床垫无功能

     曾先生反映其母亲于 2015 年 10 月从某商家购买了一款价格1万多元的「多功能健康床垫」,没有消费凭证。商家口头宣称该床垫可治疗手脚疼痛、抽筋等问题,并可疏通血管。但曾先生购买后却发现该床垫并不具备商家宣传的功能,与商家协商退款却被拒绝。

     建议消费者在购买保健产品时,务必索取并保存购物凭证、产品宣传单等,以便在发生纠纷后有效维权

     2、养生馆针炙治疗承诺不兑现

     李先生患有中风后遗症,身体局部麻痹,无法正常走路。2015 年 10 月,到某养生馆进行针灸治疗,费用 5000 多元,商家承诺针灸治疗后可让其身体康复 80%,不影响正常走路。但李先生在治疗后发现腿部未见康复,无法行走,且疼痛感加重,因此要求商家全额退款,但多次协商后,商家仅同意退回部分费用,李先生腿部的疼痛感及麻痹感仍未消除。

     案例中,养生馆并非医疗机构,不得通过任何方式宣传疾病治疗功效。该广告宣传内容对消费者李先生造成了欺骗和误导,诱使其进行消费,构成虚假广告。

     由于李先生在治疗后腿部未见康复,无法行走,且疼痛感加重,其可以要求养生馆全额退款;如养生馆的治疗造成其病情加重的,李先生还可以要求养生馆赔偿后续治疗费等损失。

     3

     保健品消费 6 大花式陷阱

     1、假借送赠品或免费试用引人上钩

     有些商家通过「赠药」、「免费试用」、「发放礼品」、「抽奖」等方式,聚集老年人参加各种促销活动。

    

     图片源自网络

     促销现场往往气氛热烈,并请所谓的患者现身说法,甚至雇人制造争先恐后购买产品的假象,造成不买就没有了、不买就吃亏的心理暗示,使老年人不知不觉中被「洗脑」,进而花钱购买大量产品。

     2、组织「免费讲座」或「免费旅游」兜售产品

    

     图片源自网络

     有些商家名义上是开展免费健康讲座、免费旅游活动,实际则是为了兜售保健品

     邀请所谓「专家」、「医生」给老年人免费体检、看病,讲保健品的成分和效果,引起老年人兴趣。

     有些老年人因为盲信「专家」的话而买入保健食品或保健器械,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

     另有老人在参加义诊咨询、免费体检后,偏听偏信「医生」建议,把治病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保健品上,甚至拒不遵循正规医院医嘱,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组织老年人到景点或者公司旗下山庄「免费旅游」,名义上是回馈客户,实际上是企图「洗脑」,渗透保健品的效果。

     其中最有迷惑性的「大招」是带老人参观生产车间,让老年人亲眼看到真材实料的保健品生产出厂,以侧面证明其宣传「所言非虚」。

     3、夸大保健品效果

     利用老年人对保健食品和药品概念不清、存在理解误区的弱点,暗示其保健品具有治疗效果,甚至捏造出各种功效。

    

     图片源自网络

     有些保健品使用「三天起效,永不复发」、「一周时间,根除疾病」等鼓吹疗效的宣传用语,诱骗消费者购买。但事实上,保健食品不是药品,并不具有治疗功效

     4、虚构「权威证明」骗取信任

     某些商家发布非法保健品广告,假借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学术机构或行业组织的名义和形象,为其保健品的功效作背书。

     还有保健品广告含有无法证实的所谓「科学或研究发现」、「实验或数据证明」等措辞,从而诱导老年人对相关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

     5、安排「托儿」现身说法

     一些同龄「老人」现身说法,他们会说自己是XX保健品的会员,效果确实好、有优惠、有特权……

    

     图片源自网络

     一番讲述以后,本来还半信半疑的老人一听到自己的同龄人都这么说,便会打消顾虑。

     6、服务到家,「亲情」回访

     销售人员陪老人回家取钱取卡,一路服务到底,直到花钱消费。

     4

     6 招预防掉入保健品消费陷阱

     1、子女多关心老人

     子女平时要多多关注家中老人的身体、心理变化,对于患有疾病或身体出现不适的老年人,家人应及时陪伴其到正规医院就诊与治疗

     平时多宣传安全教育,有意识地将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诈骗案例告诉老人,让他们对常见的诈骗手段有所了解,有所防范。

     2、把钱存银行

     把钱存银行而不是放在家里,最好由子女帮忙存储,密码也由子女设置。

     假使骗子成功骗到老人的信任,想要取钱还是要联系子女。子女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阻止老人落入陷阱。

     3、老人购买保健品前要多征求子女意见

     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前,应事先征求医生建议或与家人商议后再定。

     由于老年人更易受到保健品广告和促销活动的诱惑,因此家中的晚辈更有责任帮助长辈们科学理性地选购保健品。

     4、不混淆保健品与药品概念

     谨记保健品不是药品,但凡宣称具有治疗功效的保健品都不可信。

     5、谨记保健品外包装有「小蓝帽」

     在购买保健品前注意查看产品外包装上有无卫生部的「小蓝帽」标志。

    

     图片源自网络

     这是国家帮助消费者辨认区分真假保健食品的特制标志,保健食品标志的颜色为天蓝色小蓝帽图案。

     6、养成保全证据的习惯

     务必索取并妥善保存发票、宣传单张等凭证,一旦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可将协议、发票等作为维权证据。

     最后放大招!

     万一遭遇欺诈和虚假宣传,保留证据,并及时拨打

     12331

     全国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电话,或登录网站http://www.12331.org.cn

     进行投诉!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健康生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