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暴走微信运动争第一?小心你的膝盖……
2018/4/10 20:00:00 医学界健康生活
作者 :燕小六
来源 :医学界呼吸频道
朋友圈除了晒吃晒喝晒娃晒心情,还能:晒走路。
「微胖界」代表人物 X 女士,相信「每天一万步,瘦身不得病」。
此前,她一直用手机自带「计步器」,记录每天的运动情况。在「一个人战斗」的情况下,单日最佳记录是 15599 步。
一个偶然机会, X 女士将「计步器」和微信绑定起来。朋友圈「运动排行榜」自动更新每日步数。
自从开启运动 PK 模式, X 女士的求胜(zan)心空前强烈。为了挤进排行榜前 10,每天至少步行两万。若哪天排名前 3,或再有朋友点赞,值得单发一条消息、夸夸自己!

但随着晒步好友越来越多,竞争日益激烈。步数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一天,某友近 6 万步的记录,惊到 X 女士。「我今天参加全马(全程马拉松)。下周还要去**参加半马。」好友说。
X 女士坐不住了。换上运动鞋,出门去跑步。「我不能被他们比下去!」

故事到这儿还没完。
坚持 PK 4 个月,X 女士进医院了:右侧膝盖隐痛,膝关节腔内出现少量积液,诊断为急性滑膜炎。
越胖、越想减肥,越不能多走
晒步晒出滑膜炎的,不是个案。

还有人旅行时多走几步,也成滑膜炎了。

Tips:滑囊炎这个坏蛋
关节附近皮肤与皮下骨骼之间,或腱与骨骼间,有一种充满润滑液的软囊,叫滑囊。它能使身体组织间在活动时的摩擦减到最小。如果滑囊受到过重压力,或受到关节或关节附近组织损伤刺激,就会发炎,形成滑囊炎。
「就是走走路,怎么就滑囊发炎了?」有人想不通。
膝关节滑囊炎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过度疲劳、关节受压或受损。
首先,关节受压过大。一些「迷信」步行减肥的人,自身体重大,膝盖承压也大。且这些的运动机能较弱,腿部膝盖的肌肉也较弱。所以,上身的重量几乎都压在膝盖上,「难以承受之重」。
其次,关节过度疲劳。人的步速约为 4000-6000 步/小时。有些极端情况下,能走到 7000 步/小时。每天若步行 2 万,至少要走 2 小时。
再次,关节受损。户外快走,一路有上坡、下坡、跳坑。若避让不及、上下跳跃,膝盖可能姿势不对、受到撞击,而发生损伤。
此外,髋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踝关节等,也会因为运动不当、姿势不对等,发生滑囊炎。

正确步行的打开姿势
「怕滑囊炎,那就不能走了?」
No. 关键还是「走法」。一起来了解下「完美步姿」。

还有些注意事项:
步速:120—140 步/分钟,比跑慢一些,比逛马路快一些。
强度:呼吸有点快,心跳咚咚的,还能说话但不喘。
姿态:步子别太大,小心扯着 DAN 。
准备活动:开走前要热身,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膝盖扭扭。
时长:根据年龄、体重来设定。一次以 1 小时内为佳。
运动健身 or 争上头条?
「想赢」,这是很多人在朋友圈搏到不能自已的心理动机。
有些「懒人」也想登天。TA 们开发「坐车抖腿」、「手摇机」、「装插件」等方法,投机取「步」。甚至,还有人请狗狗「代练」,把运动手环等绑在狗腿上。

为何有的人宛如中了朋友圈的毒,非得在排行榜上一较高下?这背后有多方面心理动机。
1.网上的「我」才是更好的我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心理学讲师张斌表示,人们的现实自我呈现与网络自我呈现,越来越分裂。简单说,就是一个人在现实中的形象,跟网上形象「常常不一样」。
在微信朋友圈晒步数的人,通过网络,呈现出「很自律、爱运动、健康」的形象。「可以说,微信运动满足了现代人网络自我呈现、自我印象管理的需求。」张斌分析。
2.激活奖励中枢
人的运动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种。内部动机关注运动本身带来的乐趣。外部动机则跟运动结果,或由运动带来的荣誉、他人称赞及其他收益有关。
张斌表示,朋友圈晒排名,是人出于对被奖励、称赞的渴望,从而形成一种「外部动机」。「大脑在下丘脑位置有一个『奖励中枢』。对有些人来说,排名能激活TA的『奖励中枢』。一旦『奖励中枢』开始工作,人愿意为获得奖励,而付出更高的代价。」
3.竞争是天性
高级心理咨询师白凌表示,当一个人被放入竞争性环境中,这会唤起他对他人评价的认知。「也就是说,注重排名的背后,是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这是一种社会助长效应。从正面看,人们会意识到有人在关注、评价自己,从而不自觉地挖掘自己的潜力,试图表现更好。而常常获得好成绩的人,不自觉地会产生「感觉自己棒棒哒」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能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让人更自信。
但,换个角度看,那些自我评价失衡的人,如不自信或自负者,可能会走入死胡同。
所以,请关(ping)注(bi)那个 22:00 还不睡,非要在朋友圈争第一的人。TA 是在用自尊运动呀。
—— E N D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健康生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