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才是最好的社交食物,因为……
2018/9/14 17:53:14 医学界健康生活
如果说夏季是小龙虾的天下,
那么,大闸蟹就是秋天的王者!
为什么说大闸蟹是最好的社交食物呢?
因为
。
。
。
你玩不了手机
你会心甘情愿放下手机,
拿起一只蟹,认真专心地
掰、抠、戳、吸……
与小龙虾不同,
你还可以让对象剥,撒一把狗粮。
大闸蟹可不一样,万万不可代劳。

清初吃货戏曲家李渔就见解颇深:
「凡食他物,皆可人任其劳,我享其逸,
吃螃蟹却不可,旋剥旋食则有味,
人剥我食,则不仅味同嚼蜡,
且似不成其为螃蟹了,
仿佛是吃别的东西」。
意思就是:

本宫要自己剥,绝不假手于人
▼
投胎在这个国度,这个季节,
大闸蟹就注定要被推上热榜。
很快,大闸蟹就要
刷屏朋友圈、
刷屏抖音、
刷屏中秋、国庆佳节!

拜拜了,哥们,该你上场了~

感觉我要 红
▼

妈鸭,我们真的 红 了!
▼
(以下文字,请配上江西老陈醋食用)
与外来入侵物种小龙虾不一样,
大闸蟹的可是地地道道的国产货。
而且吃蟹的历史源远流长,
是我国古代文人生命体验的重要部分。
毕竟「吃」是我国一脉相承的文化!
▼
古人也钟爱大闸蟹
在《红楼梦》三十七回就记载了
贾母带着一家小萝莉和小鲜肉们
吃螃蟹的场景:
时值金秋,江南一带五谷丰登,
螃蟹也正是肥美。
大观园的才子佳人们谈画作诗也累了,
于是史湘云小姐姐提出:
要不明天我做东,我们聚个餐吧~
吃货宝钗小姐姐便提议到:
好呀,正好我有个主意。
我隔壁大爷家,田里的螃蟹正肥,
前儿送了几斤来。
家里从老太太到姨娘们,
有多半都是爱吃螃蟹的。
大家一起赏桂花吃螃蟹可好?
众姐妹齐声回应:
+1
+1
+1
……
于是,一场大型家庭螃蟹盛宴
伴着月色如期举行,好生热闹~

图片来源:《红楼梦》剧照
吃着吃着,宝玉小哥哥不禁赞美道:
持螯更喜桂陰凉,泼醋擂姜兴欲狂
黛玉小姐姐紧跟着: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读书人秀恩爱就是不一样

翻译你和你对象的对话,
意思大概是:

卧槽,太好吃了吧,沾点姜醋,真 TM 香啊!
哈哈哈,我这个黄好多,大钳子都好多肉!

不过呢,大闸蟹这么美味,
也会引来不少传言,
关于大闸蟹的传言是真是假呢?
▼
蟹「红」是非多,这些传言不可信
1. 蟹黄、蟹膏胆固醇太高,不能吃?
真相:
蟹黄、蟹膏中确实有很多胆固醇,
正因为此,蟹黄蟹膏才会这么香醇。
但是,跟蛋黄一个道理,
膳食指南已经取消了
胆固醇的每日限量,
因为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与饮食中的胆固没有直接关系,
并不是吃得多,血液里就多。
整体上说,大闸蟹是个
低热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每100克103千卡热量),
营养还不错。
再说,吃蟹不吃蟹黄蟹膏,
那还有什么意义?

2. 高尿酸、痛风的人不能吃?
答案是:仍然能吃!
螃蟹不是高嘌呤食物,
而是中嘌呤食物
要比沙丁鱼、黄豆类的低多了!

所以,痛风、高尿酸患者
平时可以适量吃蟹。
(一天吃一只,一周不超过 3 次)。
3. 大闸蟹有寄生虫,吃了拉肚子?
真相:
跟小龙虾、鱼类一样,
水产品的确比较容易携带各种致病菌,
如果加热不彻底,
就可能会发生急性肠胃炎,拉肚子。
所以,不管是什么水产品,
一定要彻底加热!
此外,一些人可能有「肠易激综合征」,这类人肠子比较娇气,
稍一受刺激就容易拉肚子。
不管是火锅、还是冷饮都容易拉肚子。
再加上吃螃蟹时,
一般都配着比较丰盛的一顿大餐,
还喜欢喝点酒,
对胃肠道也是不算小的刺激。
所以,这种情况就要克制、少吃。
4. 重金属超标,不能吃?
真相:
正规渠道购买的大闸蟹可放心吃,
野生的大闸蟹可能会重金属超标。
螃蟹会不会重金属超标,
取决于它们生活的环境
有没有受污染、重金属有没有超标。
总的来说,
自然条件好、环境监管严格的湖区
养殖出来的螃蟹受污染较少。
而对于那些野生的螃蟹,
由于不知道其生长的水质环境,
倒是很有可能受到污染。
比如附近有一些化工工厂,
每天排放大量各种污染物,
又没人监管、治理,
这些水域里的大闸蟹就可能有
重金属超标的危险。

5. 大闸蟹不能和西红柿同食?
传言螃蟹里的砷元素,
会和西红柿的维C反应生成砒霜。
实际上,你的肚子不是化学实验室,
并不具备化学反应
必要的温度、浓度、催化剂这些条件。
除非,你一次性吃进几百斤螃蟹,
再加几百个西红柿,
再用你的内力升温催化,
才会走火入魔中毒身亡~
最后,大闸蟹要怎么吃?
最高端的食材,
往往只需要用最朴素的烹饪方法——
清蒸大闸蟹:

放上一口蒸锅,
将洗刷干净的大闸蟹
冷水下锅,
蒸15分钟左右,
直至蟹壳呈红色,
蟹肉熟透。
同时,将葱姜蒜切碎,
加上醋、酱油、糖等拌匀蒸热~
最后的最后,请放下手机,
和家人、
和对象、
和朋友,
对着月色,
慢慢、慢慢吃~

来,年轻人,这边扫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界健康生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