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背、腿、手、颈的拉筋方法(值得一看!)
2018/3/7 健康养生

    

     道家有一种说法:筋长一寸,寿延十年。所以长寿者通常都有一副柔软的筋骨。中医虽然没有专门针对筋缩的疗法,但各种撑拉的方法在习武、气功、瑜加锻炼中一直存在。

     目前西医还没有筋缩的概念,很多病人被治疗了很久还不知病因何在,比如有的筋缩就被当作腰椎间盘突出。

    

     拉筋过程中,一般医师认为当患者感觉到筋被拉紧疼痛时便要停止,以免拉伤筋肌。

     其实正是因为筋缩了,不易拉开,所以愈紧愈要拉开,不然它就愈缩愈紧了,它被拉过痛点后就会松多了。

     但也不是不顾一切拼命拉!没病痛的人想避免筋缩可每天拉筋。平日坚持拉筋就是最好的保健法之一。

    

     "拉筋",不仅仅能促进睡眠,还能防癌、抗癌、促进全身气血循环、使人返老还童、延年益寿,可普遍改善各种慢性病症状: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气喘、肾病、肝病、肩周炎、失眠、个性固执、心情烦躁,气血循环不良,新陈代谢变缓。

     如果我们不希望未老先衰,就要赶紧做拉筋的功课。年纪越大的人练拉筋,练起来会越辛苦,很难忍受,成功率变低,常会半途而废,因此拉筋健身宜早不宜晚。

     拉筋配套清净饮食

     拉筋健身欲成功,宜懂得配套。它的配套是清净的饮食,也就是健康素食--低油、低糖、低盐、低蛋白、高纤维,尽量少或不吃鱼类、肉类、奶类、蛋类,而以五谷杂粮,加上少量坚果作为营养来源,再配上煮熟的蔬菜、生菜、水果。

    

     清净的饮食:健康的素食,使血液中的毒素减少,使血液变成弱碱性,也使血液不致太浓、太黏、太浊。因此就能大大降低得癌、得各种慢性病的机会,也使血液循环良好,不致淤积阻塞。

     拉筋健身的项目

     1.拉腹筋; 2.拉背筋;3.拉腿筋;4.拉手筋;5.拉颈筋。

     拉腹筋:

     方法是:在床上或软垫上跪下,让脚背贴在床上或软垫上,然后将两脚后跟往左右两侧拉开,再使臀部落下,坐在床上或垫上,然后让身体慢慢向后仰。

    

     先使头部碰到床上或垫上,然后背部慢慢躺下去,面部朝天,背部贴紧床上或垫上,保持60秒再起身。这个动作常导致脚筋的酸痛,宜忍耐。做久了酸痛会减轻,使人不至于忍受不了。

     拉背筋:

     第一种是,在床上或垫上先伸直两腿,然后再以额头碰膝盖,至少碰10下。练时两腿要尽量伸直,尽量不要使膝盖向上弓起。

    

     第二种是,坐在床上或垫上,使两脚合掌,掌面向上,两脚小趾并拢,然后以额头碰脚大拇趾,至少碰30下。刚开始较难碰到,练久了就会碰到。

     拉腿筋:

     拉腿筋又叫做"劈腿",这是所有拉筋动作较困难的一种,练得成的人不多。一旦练成了,也可算是人生的一大成就。

     它的动作是让两腿往左右两侧劈开。刚开始时,臀部距离床面或垫面很高,但只要不灰心,持之以恒,有一天臀部就可以贴紧床面或垫面,使两腿成为一直线。

    

     这动作要想成功,非要有非凡的信心、毅力及恒心不可。只要天天拉,有一天一定会成功。

     腿筋是人身上最大最坚韧的筋,纵使用力拉也不至于拉断,不用怕。天天在软垫上练劈腿,每次练两分钟,对表操课,两分钟到就起来走一走,走一两分钟后,就继续拉,每天一连拉五次。有志者事竟成,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身心健康,值得大家努力去完成。

     拉手筋:

     拉手筋对年纪较大的人也是一份苦差事,但总比练劈腿容易得多。

     拉手筋的方法:先以右手的手掌背贴住背脊,掌心向外,手指朝上。然后再以左手手指从左肩向下伸,与右手手指互勾。至少要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互勾。

     起先勾不到,可以用绳子做成绳环帮忙。以左手握着绳环向背后垂下,让右手的手指勾住,再以左手用力向上拉高,手筋酸痛要忍耐,拉数分钟再放开休息。

    

     每天拉几次,每次拉数分钟,当手筋渐渐变软变长了,便不用绳环帮忙,可以直接用两手的手指互勾,至少半分钟或一分钟。其功效是使肩膀筋骨放松,治肩周炎绝对有效。

     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互勾能拉得到,大概左手在下,右手在上互勾就不成问题。因此没练到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的拉法也可以。

     拉颈筋:

     方法是:站立、两脚与肩同宽,然后使身体慢慢向右侧弯,必须弯到右耳孔朝向地面,接着使身体慢慢向左侧弯,也弯到左耳孔朝向地面,如此一左一右,一直连续做,至少3分钟,大概可以做120下。

     如果有慢性鼻炎的人,这个体操动作,每天至少要做到10分钟。等慢性鼻炎好了,可以减为每天练3分钟。午睡前看着手表做3分钟,觉得受益良多。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健康养生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