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回不来了”9岁失联女童生前电话曝光:再苦再难请把孩子带在身边
2019/7/15 22:00:05 最箴言

     点击上方蓝字最箴言关注并星标

     把这个世界揉碎了给你看

    

    

    

     龙应台说:“父母和食物一样,都是有有效期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也说过:“孩子小的时候,无论多么困难,一定要自己带。”当然总有父母说,抱起砖头就没法抱孩子,放下砖头就没法养孩子。拜托醒醒吧,别再误以为只要有足够多的金钱、够好的生活和最好的教育就是给孩子最大的幸福。要知道,陪伴才是最好的爱,父母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因为孩子的成长不等人,错过便是一生。

    

     作者/关山月

     9岁的欣欣遗体在海里被找到了。

     曾经无数次的希冀,祈求奇迹的发生,终于随着这一纸声明而破碎。

    

     打捞者一个40多岁的大男人,对着镜头眼泪模糊地说:小女孩真的太可怜了,我打捞的时候都出了眼泪,上身穿着粉色的T恤,下身是白色的连裤袜,裙子不见了,面部都没办法辨认……

     看着视频真的忍不住掉眼泪,无法想象,那么黑的夜里,那么大的海里,9岁的欣欣该有多恐惧多无助?

     而更令人心碎的是,欣欣打给爸爸的最后一通电话内容曝光。

     这个年仅9岁的孩子,不能按时回家,打电话告诉爸爸:“爸爸,我回不来了。”

     不知道小小的她说出这一句的时候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

     我看到这句的时候眼睛酸胀得受不了,真的戳得人心尖疼。

    

     目前案子尚在审查中。

     究竟是何种缘由让一对中年人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痛下狠手还不得而知。

     欣欣的爷爷奶奶因为弄丢了相依为命的孙女自责不已,爸爸妈妈也沉浸在悲痛中无法自拔,甚至余生都无法走出阴影。

     一切的真相都需要警方为我们揭开。可能有些读者对案子还不太了解,我们先放一张图解释一下。

    

     不过,在这件迷雾层层的案子里,我们注意到了下面这个细节。

     租客带走欣欣当花童的时候,这个9岁的小女孩跟着非亲非故的人出去玩,不仅没有害怕,还天真烂漫地跟家人说:“玩得很开心。”

     不难看出,欣欣对那对租客是没有防备心的。

     可想想我们身边,一个9岁的小孩子,难道不是在家人千叮咛万嘱咐“人心险恶,要小心坏人”的安全教育中长大的吗?

     然而从欣欣的爷爷奶奶轻易地把孙女“借给”租客的行为来看,他们确实没有教给欣欣要好好保护自己。

     小孩子的防备意识明显薄弱,在他们的眼中,家人把自己交给别人,明显是已经信任他们。对于欣欣来说,更是如此。

     可你知道吗?欣欣小时候不是这样的,她是一个非常有防范意识的小姑娘。

     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欣欣小时候,父母还没有分居,很注意孩子安全。如果下班脱不开身,会找关系最好的同事去幼儿园接欣欣。

     如果不是关系最好的同事,欣欣再晚也要等到妈妈亲自接才会离开。

     那究竟是什么,让这么一个有安全意识的小女孩变成了没有防备意识全身心信赖别人的模样呢?

     她见证过家庭的破碎。

     爸爸妈妈年龄相差10岁,矛盾很多,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甚至摔东西。

     看似经年的往事,却给小小的欣欣心上刻下不可磨灭的伤疤,充满了不安全感。

    

     她没有等到妈妈,也很少见到爸爸。

     妈妈离开家的时候,小小的欣欣曾问过妈妈:“你还要我吗。”

     妈妈说:“当然。”

     可是,从2016年以后,欣欣就未曾见过妈妈,甚至没有等到妈妈的电话。

     当姑姑问她:“你想妈妈吗?”

     懂事的欣欣说:“不想,有爷爷奶奶就好了。”

     而爸爸更是在天津打工,常年都不在家。

     如果不曾见过幸福的模样,孩子可能不会那么难过。可欣欣见过自己完整的家庭,感受过父母的疼爱,谁知一朝巨变,那些美好全都离她而去。

     这世上,比求而不得更让人难过的就是得而复失。

     所以,才会有下面的场景:

     奶奶说:“欣欣的妈妈从小就离开家,这孩子有一个习惯,谁对她好一点,她就特别粘人。”

     爸爸说:“他给女儿买过很多布娃娃,她常把它们排成一排,对着说话。”

     一个个画面浮现在眼前,欣欣小小的背影孤单地映衬着玩偶,谁对她稍微好一点就能俘获小女孩全心全意地信任和依赖,想想就让人心酸得受不了。

     这个缺少爱的孩子,让人止不住地心疼。

     有个妈妈非常难过:“他们怎么能把孩子交付给非亲非故的租客呢?当妈后,我真的不惜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人性。孩子放在谁那我都不放心。”

     是啊,孩子是妈妈经历命悬一线才带到世界上的宝贝,怎么忍心让他们经历万分之一的风险?

     这句话,或许你已经听过无数遍,但是我还要说:再苦再难,请把孩子带在身边。

    

     曾有这样一张照片刷屏网络。

    

     广西的两名小学生,藏在前往县城的大巴车底,等到站后司机检查才发现了这两个全身被溅得满是泥泞的小男孩。

     司机吓了一跳,满是后怕,问他们:“为什么要藏在下面,不知道有多危险吗,万一出事了怎么办!”

     两个小男孩一边抹眼泪一边说:“可我们太想妈妈了,我们想找她,家里不同意,我们也没钱买车票。”

     原来2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广东打工,只有逢年过节才会回家。小小的孩子并不知道广东有多远,只知道能离爸妈近一步就近一步。

     所以哪怕全是山路,哪怕随时有被甩在车底的危险,他们凭着离爸妈越来越近的信念,硬生生地捱过了这90多公里的路。

     对他们来说,危险远远抵不上对父母的想念。

     离开父母的孩子真的非常可怜。

     曾有一份《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活动调查分析报告》显示:32.9%的家长每天会和孩子联系一次,39.8%的家长每周会同孩子联系一次,21.1%的家长每个月才和孩子联系一次,4.9%的家长每年才和孩子联系一次,1.3%的家长甚至和孩子没有联系。

     我早些年去支教的时候教过一个女孩,非常腼腆,见到老师怯生生地不敢打招呼。

     其实山里的留守孩子格外多,但她是尤为特殊的一个。母亲早些年去世,父亲去外地打工,留下她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爸爸一年才回一次家,平常也不和孩子联系。

     而爷爷奶奶要照顾叔叔家更小的孙子,根本没空管她。她心里极度没有安全感,在家里特别小心翼翼,害怕自己被嫌弃。

     吃饭永远吃最小的碗;帮爷爷奶奶洗衣服,大冬天在河里冻得手都裂开;身上的衣服小了都不敢跟爷爷奶奶说;想妈妈的时候就深夜里望着天上的星星偷偷痛哭……

     有次下雪,看见她冻得哆哆嗦嗦嘴唇发紫,我赶紧拿了一件羽绒服披在她身上。可她竟然说:“老师,你别给我穿,我怕给你弄脏了。”

     一句话生生把我眼泪给逼了出来。

     我蹲下来抱着这个特别瘦弱的姑娘:“没事,老师还有呢,这件就送给你。”

     也许是太缺乏温暖了,也许是她想起了妈妈,我只记得,她紧紧地揪着我的前襟,默默地哭了很长时间。

     离开父母的孩子极度容易没有安全感,他们缺乏温暖,缺少陪伴,会变得格外“懂事”来伪装自己,害怕自己被嫌弃。

     如果等不到爸爸,也盼不到妈妈,他就像那只离群的孤鸟,在生活中看不到希望。

     而那些成长中的伤痛,是日后任何温暖都无法弥补的。

     感动万千父母的短片《你给妈妈打几分》

     ▽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学教授李玫瑾说过:“孩子小的时候,无论多么困难,一定要自己带。”

     因为3岁前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父母一定要陪在孩子身边。

     或许有人会说:“孩子,对不起,妈妈抱起砖头抱不起你,放下砖头又养不起你。“

     但是有更多人告诉我们:“为人父母,挺住就是一切!”

     在江西火车站,一个母亲背着超大的行囊,重量压弯了她的腰,可她仍强有力地抱着襁褓里的孩子。

    

     在浙江一个深夜的街道,女环卫工因为丈夫重男轻女而离婚,自己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

     有时候工作太晚,只能委屈孩子在路边写作业。

     她不止一次地哭着说:“对不起孩子。”

     可女儿特别懂事地说:“妈妈,我只要能和你在一起,什么都没关系。”

    

     在汉口一个飘雪的冬天,母亲手里拿着满满的行李赶路,只好把孩子拴在腰上,又怕孩子被风雪打湿,用嘴紧紧咬住抱过孩子的衣服,一点都不敢放松……

    

     在东北凛冽的寒冬,家里没人看着孩子,爸爸不放心留孩子一人在家,把孩子包裹得严严实实和自己一起看摊。

    

     在嘉兴的暴雨天,这位独自抚养女儿的单身父亲,一只手紧紧地抱住女儿,另一只手拿好要送的外卖。

     一手担着生活的重量,另一手却托起了未来的希望。

    

     无论再苦再难,是经历婚姻的失败,还是在温饱线上徘徊,他们都坚持把孩子带在身边。

     因为,父母的陪伴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存在,父母的臂膀是孩子儿时最可靠的庇护,父母的怀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温暖的回忆。

    

     前段时间,高考结束后,曾发生这样感人的一幕:一个男生考完最后一门功课后,从考场自信满满地走出来。

     看到在校门口焦急等待的母亲,他突然急匆匆地跑到母亲面前,没等妈妈反应就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妈妈,这些年你辛苦了。”

    

     原来,这位妈妈是单亲家庭,离婚时很多人都劝她不要孩子,但她仍冒着所有人的反对,坚持把孩子带在身边。

     这些年来,无论再苦再难,她都没有抱怨,更没有把孩子当成负担,她说:“我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我就要对他负责。”

     所幸,孩子没有辜负母亲的付出,也为妈妈送上了一份高考的高分答卷。

     知乎上有个问题说,为什么有些孩子长大后特别排斥父母。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这样写道:“往往是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时候,你却看不见。而在孩子长大后不需要你的时候,你却紧紧跟着,步步相逼。”

     曾有一首孩子写的小诗让无数家长泪目:

     “我不喜欢看月亮,因为月亮每个十五都会圆,而我的家人却没有团圆。我又喜欢月亮,因为我是那么的希望父母能和我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月亮。”

     孩子的陪伴期是有限的,如果你现在缺少陪伴,等你以后明白过来了,就再也来不及了。选择了做父母,把他带到这个世界就要为他负责。

     无论再苦再难,也请把孩子带在身边;

     如果在现实的压迫下,你无法做到,也请离孩子近一点,再近一点,多给他们打个电话,告诉他们:“爸爸妈妈只是换个方式,继续爱他。”

     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但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竭尽全力抵抗生活中所有的风雪与余震,咬牙前行。

    

     因为黑暗会过去的,希望会到来的,明天会好的!

     谨以此文献给小天使欣欣:

     希望你来生能平安喜乐,万事胜意,成为家人手中呵护的珍宝,你值得这世间所有的爱和温暖。

    

     *本文选自本文凯叔讲故事(kaishujianggushi)。作者关山月,自由撰稿者,走人间世,写世间人。3000万孩子听故事大全,爸妈的育儿宝典。

    

     看更多深度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 关注最箴言

    

     把这个世界揉碎了给你看

     陪伴才是最好的爱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最箴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