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崔健代言的“正品”《中国之星》到底好不好?
2015/11/24 传媒1号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传媒1号”

     作者 | 浅度

     本文为学院专栏作者原创文章,转载须经授权。

    

     作为最先掀起综艺狂潮的综艺类型,今年的音乐类节目像极了变脸的川剧,捯饬着不同的妆容,增减着不同的花式,希求延续着音乐节目的生生不息。姑且不论版权之争、道义之辨,但真真有不少节目挺是出彩,诸如小抄着韩版《看见你的声音》的爱奇艺版《偶滴歌神啊》与北京卫视版《歌手是谁》,又如坚持原创地抄袭着韩版《隐藏的歌手》的四频道联播的《隐藏的歌手》。顺便一提,还有一档《蒙面歌王》,也是这一路数。

     然而,当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怎么为音乐类节目提供变种基因之时,却有一档逆行的节目,它摒除矫饰,洗尽铅华,素素然落落大方地开唱了。这就是《中国之星》。

     1模式上让我眼前一亮的“崇高感”

     先说点这个节目表现不错的地方。

     老实说,当初注意到这档节目是因为前面加了一个金字招牌“格莱美”,叫《格莱美致敬中国之星》。这么一去掉,气场登时弱掉一半...甚是可惜...

     第一眼看到这个创意之时,心中不禁一阵,顿时脑海中轰然想起了多年前读书时候老师最爱的黑格尔美学巨作《判断力批判》。在黑格尔老人家的美学体系里,最重要的一条美感定律就是崇高。而在这档以“格莱美”之名的节目里,最核心的美感就是崇高:这份崇高感,不仅是面对观众的,感召着观众共襄盛举,一起见证着中国音乐人走出国门,在世界级音乐盛宴里占得一隅。平心而论,这一招是非常高明的,体育界里有奥运会,综艺界里有前辈《最强大脑》,急速发展的中国与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确需要更多的窗口,更多的机会,来佐证自己的民族身份的确是在世界舞台上步步攀升的,来确信自己的生存状况的确是有蒸蒸日上的前途的。

    

     同时,这份崇高感更是面对歌手的。我一直相信,最牛逼的节目创意人,是懂得人性的人,而最牛逼的节目创意,是能够激发参与者活力、能量、真实、欲望的,是能够让他们像着了火一样自发地愿意去表现的。而最佳的一个方法,就是让这个节目有意义,而有意义的最高段位,或许就是给予一个崇高而可实现的理想。因此,从模式的角度上来说,我认为这个节目聪明极了!

     我时常在想,综艺到底是什么,它跟其他各种视频内容的内在机理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虽然愚钝中仍然没有想透一个一言以蔽之的结论(或许想要一言以蔽之的想法又是另一种愚钝),但我在恍惚中总觉得综艺其中一种上品一定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件。如果说奥运会其实就是一场大型季播体育竞技真人秀,我觉得也未尝不可。而这就是在季播的时间内攫取了全世界注意力的、地球上至今为止最大型的事件哪!而为什么它能揽获几十亿人的注意力?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这是一场以体育之名为各国观众提供国民身份认同的大事件。而我猜测,如果我们把奥运会作为原型,按照一定的标尺缩放,或许就是锻造事件型综艺的法门。比如,用省份认同取代国家认同的节目?

     2崔健代言《中国之星》:此节目乃正品也!

     容我妄议,或许《中国之星》在节目定位上大字标红了“真实”,于是在首期的节目中,你不断会被强化着这个节目关于真实性的印象。

     比如,崔健在赞美谭维维的时候是这样的...

    

     比如,常石磊在演唱出问题的时候,大伙儿的反应是这样的。首先是孙楠...

    

     然后是刘欢...

    

     还有吉克隽逸...

    

     最后是节目组以字幕的形式以字幕的形式,把事件的前因后果、责任细节以及解决方案完完整整地讲出来,结结实实地大写了一条slogan:此节目乃正品也。

    

     还有,导师们也会非常实事求是的产生意见分歧而不是摔耳机的撕逼,比如,当刘欢说袁娅维的爵士乐可以离开歌词而存在的时候,崔健竟然不带半点含糊地说了这么一长串...

    

    

     但是你在两个大师针锋相对的观点交手中,除了看到欢哥一丝若有似乎的尴尬,似乎找不到剑拔弩张、玻璃心碎了一地的火花,反倒觉得这就是人高手之间正常而真实不过的异见表达。

    

     恍惚间我觉得这是一档在门楣上大写了“真”字的音乐节目,不知道要让那些扛着“真人秀”大名的节目的节操置于何地。

     而《中国之星》最强大“真实感”的来源,非崔健莫属。这个朝鲜族的北方汉子,用他藏不住的真性情,让观众见识了有史以来最个性、最人性、最痛快、最舒张的生命体表达。比如,他还会这么说话...

    

     他还会兼职起现场导演热场的活儿,教起了观众怎么配合歌手...

    

     我是这么看待目前真人秀里明星们的表现的:第一种是放不开因而显得很假的,第二种是放得开但本性实在招黑的,这两种都是节目需要退避三舍的;第三种是放得开但其实是演得真,本质里还是真假参半的,这种效果好,但一旦查明事实货不对板,对节目和名人都有杀伤级危害,比如大松鼠和陈赫,至少都需要一段恢复期;第四种呢,自然就是全之天性而本性迷人的人,这就是真人秀的上上之品了。在我看来,崔健就是这样的上上之品,也是《中国之星》里最大的看点之一。看到新闻里说,崔健已经做好了随时被节目组“踢走”的准备,我不禁想,节目组该不会真这么不识大局吧?

     3但离完美不止一步之遥

     好了,赞美完了这档节目里我最喜欢的两点之后,也该回头聊聊其他一些个人意见了。其实本人对番茄台一直很有情节,觉得番茄台的节目都挺有格调的,但除了《金星秀》和《今晚八零后脱口秀》外,几乎每档节目都有三两句闲嘴想说。比如,一档讲格局讲格调的节目里,真的好把《中国好声音》里标志性的递话筒直接照搬过来吗?虽然我理解你们是一个妈妈灿星生的...

    

     又比如节目包装真的有这么难吗?为什么非得让观众看到你致敬《我是歌手》的痕迹...

    

     当然,这是很容易增删的细节,在我看来,最紧要的有以下两条:

     第一,节目太过干净,太过纯粹。整一期《中国之星》100分钟下来,3位推荐人、9位歌手结结实实地唱了12首歌。过了个片头、进了条立白皂液的广告后,立马就是崔健的开场演唱,一直唱啊唱啊唱,直到节目结束前5分钟,又打快板似的完成了投票、淘汰。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洪涛...一个故意能把公布结果环节拉长到节目1/4的男人……

    

     因此,我说《中国之星》这个节目很干净、很纯粹,但纯粹得就像一场高品质的音乐演唱会,而不像一场这个时代的音乐综艺。没有过多的赛前纪录,没有过长的赛后投票,也没有过深的嘉宾互动,不禁又想起芒果制造出的那股相爱相杀的歌手之情,比如,投票之后,他们会这么说……

    

     因此,我想说的是,《中国之星》在节目的核心内容歌手演唱与推荐人表现力上已经可圈可点了,只是需要再稍微轻施粉黛就会窈窕出人,也会在《我是歌手》上映之前,抢先瓜分观众的热情与注意力。比如,看节目的时候我就觉得推荐人这思路真心好,这就相当于大师的朋友圈啊,是建立在熟人气场之下、自带私生活光环的路数啊!可惜,节目并没有满足我对大师朋友圈的窥私欲,我并没有看到大师怎么去寻找TA所举荐的人的历程,我也并没有看到赛前赛后,两人私下的持续交流互动...我想,如果推荐人们不是坐在我老以为是“导师”的评委席里,而是每个推荐人有一间TA的“推荐人客厅”,TA所有的推荐对象都在这间屋子里,包括推荐人也在这间屋子里,只在推荐对象要上台前,一路护送着TA登台演唱,为TA说推荐词,在台下为TA摇旗助威...顿时伐木类的感觉出来了有没有?那么,台上竟然不坐着导师一般的推荐人了,那么应该坐着谁?稍安勿躁。

    

     第二句想对《中国之星》说的,就是你们该把“崇高”的里子外翻出来。老实说,若不是之前已然了解节目的创意,我真的以为《中国之星》就是简化版的《我是歌手》,崇高的命题、主旨在节目中并没有反复渲染,甚至连蜻蜓点水的痕迹都很微弱。在早先放出的节目策划上,说有美国音乐人参与评审,很可惜,我好生看了两遍,好像还是没有看到歪果仁...或许是执行上遇到了难度。然而,直通“格莱美”是节目的核心创意,那么与国际接轨就是节目必须攻下的大山,这样才有可能营造出走出国门的崇高感,也才有可能借着“国”字的力量把观众个人的情绪升华成国民的意志。因此,作为评论人(而不是导师)的,可以一名为格莱美评委资历的人(有公信力),一名为国际选秀比赛的评委(有国际范的娱乐感),一名为三名推荐人之外的国内顶尖音乐人(有本土性)。除此之外,在节目内容中、节目宣传上,反复强调节目的崇高意义,反复引导观众的意义需求的情绪,比如说穿插些国际之名音乐人对某些歌的点评,比如邀请一批国际音乐评委做现场听评。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还是对外国人怎么看待中国挺好奇的,那么,或许音乐也是其中一个切片。

    

     秋季戛纳电视节国内首度发布

     行业动态 最新节目

     尽在冬季电视论坛

     您不容错过的

     节目创意“孵化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