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制作人”有多大市值、亦有多少未来可透支?
2016/5/1 传媒1号

     点击上方蓝字,订阅“传媒1号”

    

     来源 | 湘人李传媒工作室

     1号导读:是年2月,曾塑造一档中国电视综艺现象级节目的总导演又宣布辞职,这是自中国数位现象级节目总导演辞职后的又一案例。此后4月,该导演在某高峰论坛上以某新创公司的CEO出现,引发业界关注。

     据了解,以这位总导演即“金牌制作人”为CEO的公司,目前已经获得上亿元的战略投资,宣称未来,在编剧人才的培养和编剧产业化市场化推动发展之外,依旧会专注于节目生产,并和全国各种媒体展开合作。

     于此,“湘人李来了|电视品鉴会”就金牌制作人成为公司CEO获得上亿元战略投资一事,从两个方向展开对“金牌制作人”的讨论:

     1、做个新时期的“金牌制作人”到底能值多少钱?

     2、新时期的“金牌制作人”又能透支多少未来呢?

     社交电视专家方世彤

     抓住当下,积累资本,让金钱来得更猛烈些

     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现在的中国已经过了“艰苦奋斗”的改革前期,进入了资本时代。每个勤奋工作的人都发现,再努力也不如到资本市场上去玩一把,因为那个不是一倍两倍的估值,而是几十上百倍的估值。这样的疯狂对于金牌制片人来说,无疑是有足够诱惑的,更不必说体制内的金牌制片人了。

     做一个新时期的“金牌制片人”到底能值多少钱呢?

     刚好前段时间上市公司上海新文化收购了上海本地的电视栏目制作公司千足文化。给的价钱是20多个亿。这个数字对于该公司的两位创办者也是制片人来说真的是给得太足了。但是在几年前,华策收购上海的电视剧制作发行公司克顿时,仅仅给了10亿元。这个差别已经让电视制片人们惊讶得下巴都掉了。

     这就是我们必须把握的今天,不把握今天的话,我们还会有明天吗?

     对于现象级节目的缔造者,也是以此构建自身“金牌制作人”价值的媒体人自办公司,争取上市或被收购无可厚非。我想他们绝不会把自己公司市值仅仅定义为几个亿,而这种梦想,未必不可能实现。上海东方明珠和百事通合并的时候,黎叔说要打造千亿传媒航母,没想到并没有达到,但是到股票疯狂的时候,江苏有线上市就搞成一千四百亿的市值了。现在有线公司都冲着千亿市值去努力。千亿成为并非不可逾越的标杆。而金牌制片人,作为这种公司的核心,其价值应该得到高估。

     不过我们放眼全球,会看到那么多的金牌制片人,还是制片人,除了丰厚的薪水,很少有自己去搞上市公司的。虽然有自己的制作公司,但那些大部份是项目公司。没有人会从资本市场获得溢价。他们挣的还是他们应该挣到的那部份。而制片公司里真正能上市的并不太多。这是国外资本市场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区别。

     而从这点来看,当资本市场成熟之后,留给金牌制片人的空间并不会太多。但是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还是处女地,此时的人才是很少的。金牌制片人能此时站在资本的高处也是自然而然的,并非透支未来。不管未来如何,金牌制片人们确实需要抓住当下。只有积累到资本,才能再把中国的电视艺术推向新的高度。让钱来得更猛烈些吧。

     “湘人李来了”电视品鉴会主创湘人李:独立制作人、《电视台长》作者

     从体制内走到体制外,不失为一种理智而光明的选择

     “金牌制作人”是电视台体系内,纯正业务岗位的一种身份标签。在通常意义上我们说的“体制内循环”规则下,也是一种成功的象征。一个电视人,在体制内循环,要么成为总监、副台长或台长,当然也有相应的总经理、副总裁和总裁,要么就要成为一个金牌制作人。否则,真的就是能浑浑噩噩晃荡一辈子了。

     但是突然有一天,电视人开始讲情怀,辞个职,也能捯饬出很多事儿来,成为“唱衰”传统媒体电视行业的一个“挽歌式”的话题。其实无论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有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和失败者。有些有着成功标签的电视人,从体制内晃荡到体制外,未必就有必然的成功逻辑,但也未必就不能成功而失败。

     只有有了资本的介入之后,文化膜拜在资本的底裤下,猥琐而饥渴,贪婪而卑贱。事实上按照我们电视人的节操、情操而言,对资本是操蛋的节奏。为何?按照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则而言,文化是人类的终极灵魂或者信仰,只能资本被文化驯服,跪拜在文化的麾下。可如今,人兽易位,人钱颠倒,一切都是你懂的。

     金牌制作人,现在都想贴上“资本青睐”的标签,因为某某某金牌制作人,已经价值某某某亿元人民币甚至某某某某亿美钞。所以从体制内晃悠到体制外,能在这个晃悠的过程中,套现自己,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人类的一切都是可以交易的,只要有交易,就能货币化,货币化的人,就能清晰地向各界传递最廉价的成功模式。

     说廉价只是对于品质的一种描述。但是,我们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没有谁能拿情怀吃饭购房,也没有谁能拿着电视信仰去走完自己漫长而短暂的一生。我们终归回归货币衡量的价值模式,即使我们最后归于墓地,现在也要考虑一下货币能够安放自己的小盒子。所以说,金牌制作人,能够尽早货币化套现自己,不失为一种理智而光明的选择……

     山西传媒学院讲师王普普

     金牌制作人的未来,在于差异化价值观的选择及实现之路

     金牌制作人“金”在何处,这是我经常考虑的问题。只有厘清这个身份的准确含义,衡量标准,更多讨论才有意义。我想,大概有三种情况:

     一是收入不多金,但行业内身价值钱的体制内制作人,金牌制作人的金字虚位以待。

     二是收入多金,能力多金的双金制作人。

     三是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有极大影响力和推动力,可以授予金牌之称的制作人。

     如果以上边的三种情况来对照的话,最新辞职创办公司的这位制作人在自己“老东家”的平台时,还不算货真价实的金牌制作人。在辞职后,迅速获得亿级别的投资,进入名副其实金牌制作人行列。金牌制作人的未来在哪里,该何去何从,没有对错,没有成功。只有不同价值观的差异化选择及实现。

     金牌制作人的未来,在于差异化价值观的选择及实现之路。如上边三种情况所述,第一种情况为基础,二是世俗生活的价值观,三是理想信念的价值观。二、三分别是在基础之上,向不同方向延展。有些制作人喜欢触摸真实的生活,有些则钟情于理想的魅力。实质上讲,这其实是一种“小我”和“大我”的选择。

     从理论来讲,选择哪种,都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我国的综艺国情与电视原创所处阶段,又减少了选择的绝对公平性。只有当大我足够强大的时候,小我才可以平顺。就好比在一片贫瘠的土壤上,引进优良品种,是一种浪费。真正的资源配置,是需要优化的。

     编剧培训班是要办的,但是培训班的导师,更应主要来自于电视台,结合一部分专业院校。试问,如果电视台本身都没有或者缺少金牌制作人,哪来的精力和时间作为导师培训?首先充实与提高电视台的金牌制作人的数量与质量,确保电视台形成一个足够优秀的大环境,再赖其都会培训更多的,才是行得通的。不然,所有的培训,最后只能是一种形式,一种自以为是。不过,钱是肯定赚了的。

     其实,我特别希望能在电视界设立特别贡献的荣誉奖。以鼓励优秀的电视界人才,能够在行业领域内,做出推动我国电视发展的贡献。毕竟,默默的付出,实现大我的价值观是应该有回报的。

     媒视君

     能获得资本的扶持,对制作人发展是极好的

     走到体制外发展,这对于中国当下的有能力有实力的金牌制片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将自己现有的资源变现获取更大的收益,说到底还是栓在一个“钱”字上。改金牌制作人在辞职后说过:老东家平台是妈妈,自己是妈妈养大的孩子,孩子性格上有些叛逆,想出去闯一闯。

     从这一点上也可看出来,卫视体制下培养出来的人才是优秀的,但是现在时代的发展太快了,仅仅满足于卫视的给予那是远远不够的,把眼光放长放远,走出去干大事,似乎不仅仅只是个别电视人的理想了。

     金牌制作人辞职后自己开公司,有很多资本都会盯上他们,投入大把的钱将优秀的人才聚拢起来,金牌制作人不仅仅是面向自己的老东家服务,自己开公司单干那就是服务广泛化,技术也是得到资本的扶持后更加精湛化,原先在台里压制与体制下的思想与才华都会通过自己的平台得到展示,这对于一个制作人来说是很难得的。

     这时候就有人说了,电视台里优秀的人才都走了,那电视台以后怎么办?内忧外患的情况岂不是更加严重。换种角度想想,资本家投钱将金牌的制作人更加优质化,之后又可以来服务电视台。虽然在价钱上可能有些压力,不过技术上一定是比较好的。

     结语

     好的金牌制作人也需要好的平台支持,并不是说电视台这个平台不好了,只是放眼观望,仅仅局限于小范围内的成长不是长久之计。不过,面对资本化越来越普遍的今天,能在资本的扶持下将本职做好,将初心做得更大,这才是一个金牌制作人在脱离体制下的最好成长。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