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视造假源于贪心 评价体系正慢慢失去公信力
2016/12/27 传媒1号

    

     作者 | @绝对敏捷 来源丨影艺毒舌(ID: yingyidushe)

     影视圈最无奈的是原来有能力有专业素养有敬业精神的一批制作人和制作公司开始跟随所谓的市场放弃了对于创作的坚持,把灵魂卖给了资本。

     电视剧市场的真实写照:没有评价标准,没有评论参照,更没有共识和基本判断,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这也可能是许多人最想要的结果——浑水才好摸鱼嘛。

     “

     电视剧可以有猎奇题材,但主流应是深入生活和注重价值观传达

     ”

     什么叫完整的人物塑造?不是开篇的恨之入骨也不是起点的爱之入心,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人物的使命。通过这个三番四抖的过程,要么抵达社会问题,要么震撼人生思考,要么温暖发冷的情感,要么冰冻过热的人性。

     总之,要明确人物承载的戏剧任务。普通观众可以说不喜欢哪个人物,但业内人要明白不喜欢是非常成功的塑造,无感才是最大的创作失败。

     现在电视剧不好看,很多时候是情节不好看,演员再好看也没有用,用演员代替情节对行业来说是毒瘤。

     情节没有想象力,可能是没有功夫去等待灵感,过多重复没有突破,也可能是整个行业都陷入抄袭的怪圈儿。再写得不好的原创也叫创作,只有坚持不断地努力进取,你才可能进步到高水平,近而被人尊敬。

     而抄袭就不同了,再精妙的抄袭也不叫创作,也绝对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而被大家认可,即便是取得短暂的甚至是轰动性的成功,你还是下水道里的老鼠,偷窃的标签是永远去不掉的。

    

     除了抄袭造成的创作桎梏,电视剧越来越不好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如今绝大多数创作者都没有深入生活。整天阳春白雪花前月下,都在咖啡馆里体验生活那能叫下生活吗?不下生活就容易造成戏没有份量,只能用过场戏撑时间或者用演员状态去凑集数,厚重和精妙被抛弃了,观众不骂才怪呢。

     艺术高于生活好像是书本和老师一直教育我们的法则,但看看现在的生活剧,基本丢失得差不多了,选材和截取明显出现极大生活偏差,高富帅白富美是广大群众的普遍面貌吗?豪华与奢侈是普通人消费得起的吗?恶俗极端是每天的生存状态吗?巧合与机遇是家常便饭吗?人物关系越写越窄,故事空间越做越小,情节桥段越堆越假,逻辑关系越走越虚,经不得推敲、品不得内涵还不能批评,最可惜的是白白浪费本来不错的故事核儿。

    

     此外,节外生枝这种非创作主要手段有时也叫人无法忍受,而且很多时候可以看出来这是策划人或者策划会上的结晶,根本不是一气呵成的真正创作状态,许多类似抖机灵的桥段真是不能频繁使用,即便是为了撑时间咱也多少掺合点儿技术含量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行业里有一些人把大量观看美剧、韩剧、英剧当成必要手段,创作时都想借鉴,写剧本的不借鉴剧本策划也要借鉴,策划不借鉴制片人也要逼着你借鉴,最后出来的成品四不像,没有灵魂东拼西凑支零破碎,文艺创作不是这种借鉴能解决的。这么多年了,除去直接扒人家剧本,我们写出一个完整的韩剧风格作品吗?写出一个完整美剧风格作品吗?反正我没看到。阅读学习很有必要,但最好适度。

    

     再看看现在所谓发展最快的网络剧和网络大电影,成批出现的鬼、怪、神、盗、墓、穿、爆、血等等题材的产品令人十分不安。看来之前一些业内人士的痛批一点作用没起,监管部门和承载主体都纷纷被搞定了吗?这是什么文艺繁荣?这是文艺倒退还差不多。小公司,初学者,年轻人去搞这些玩意儿也就算了,业内支柱性公司也一窝蜂去做这样的东西,还有什么价值和使命担当?到底是什么门没有关严?社会影响有多坏真的没有部门或者专家去评估吗?都手下留情吧。

     “

     影视圈有专业素养有担当的创作者已越来越少,再不根治怕要整体沦陷”

     不得不说现在很多影视公司是不具备出品电视剧资格的,很多制作人是不具备组织生产者的相关业务素质的,当然很多采购者也不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这就是当下影视行业乱象的根源。

     影视行业是名利场也是利益交换的工具,同时也是鱼龙混杂的交易所,似乎是穷了太久看见钱就没命了,似乎富得太容易已经不是钱能解决的事儿,于是一切道理和创作规律都失效了。

     有时候我真为很多影视行业的同行们脸红,吃着影视行业的饭,却连基本的判断和认知标准都没有,对于影视作品连起码的鉴别能力都没有,对于影视作品的艺术创作和商业创作的界限都不明白,甚至很多片子他们都看不懂,却也在这个行业混得风生水起,说到底还是文化问题,整体提高文化水平和文化的宽度与厚度亟待解决。

    

     我们今天的辨不清真伪就是为了明天更加清楚地看到什么才是垃圾与罪恶,从未想过整个行业可以乱到这种程度,可以明目张胆到这种程度,可以肆无忌惮到这种程度。大家都只问眼前的利益和收获,只问不择手段地攫取,许多人沦陷了,丧失了艺术追求,也丧失了行业的四梁八柱,试问那些还有坚持的人你们还能坚持多久?

     影视圈最无奈的是原来有能力有专业素养有敬业精神的一批制作人和制作公司开始跟随所谓的市场放弃了对于创作的坚持,把灵魂卖给了资本。

     缺少了这些人的坚持,整个影视市场其实大家的水平就都差不多了,谁也不好意思说别人的长短,谁也没有行业担当的底气,受众也别感叹,反正您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电视剧不是生活必需品。

    

     “

     收视造假源于贪心,评价体系正慢慢失去公信力”

     一石激起千层浪,收视率风波一出,那些最近两三年的所谓高收视、高口碑、高影响的大剧几乎全部斯文扫地。有没有误伤?有,但是很少,用这种形式把很多人和很多作品,很多主创人员拉下神坛是最没有尊严的,原因大家都懂。或许有人会将之归结为资本的罪恶,但资本本身没有错,还是人的错。只有人心被蒙蔽了,才会如此支配资本。

     换句话说,贪心不足蛇吞象。你的剧又想讨好年轻人又想讨好中老年人,既要网络点击数据爆表又要电视播出收视率超高,可能吗?年轻人喜欢看基本不会提升收视率,老年人喜欢看基本不会提升点击量,为了制造双赢只能作假。剧本阶段故事核儿,人物设置,桥段情节等总想讨好各个年龄段的观众,最终成品难免不伦不类,整体质量能不下降吗?根源在于制作者太贪心了,只要纯粹一些立马就会好转。

    

     其实,收视率造假最大的受害者是电视台和制作发行公司,但是始作俑者也是这两家,真是既可怜又可恨。可怜的是现在情况太严重,被抽走的利润太多了,到了抹不平的地步,敢怒不敢言了;可恨的是当初得到的利益没想到这么快就要吐出来,还把整个行业害得不浅,当初难道没有想到作恶会有报应吗?

     收视造假造成了什么?收视率高不一定是剧好,收视率低的剧也不一定像大家说的那样不堪,这就是当下电视剧市场的真实写照,没有评价标准,没有评论参照,更没有共识和基本判断,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这也可能是许多人最想要的结果——浑水才好摸鱼嘛。曾经平台是神话,播彩条都有收视;曾经剧的质量是神话,播多少遍都有高收视率;曾经口碑是通行证,因为还要脸面;曾经创作创新被人尊重,现在抄袭一样被人推崇,你说这个行业它还能好吗?

    

     收视率假,点击率假,阅读量假,粉丝数假,艺人指数假,编剧假,演员假,三观假,利润假,成本假,上市报表假……请问,这个行业什么是真的?这真的不是负负得正的结果,这本身就是作死的节奏。乱世需用重典,为了行业和文化市场的健康,加油!但是不要指望既得利益者轻易退出。

     “

     打假要靠重典,推波助澜者比造假者更可恶”

     收视率风波将来结果如何还不好说,但是我个人不太同意单纯取消收视率和票房的做法,这个不符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很多事情都会走到另一面极端去,只要大家想改变,能做到出发点正确、手段全面、各方制约、违法成本巨大、不搞区别对待等,凭借中国人的聪明不可能是这个解决办法,现在是打假,数据本身没有原罪。

     在我看来,收视率打假首先破垄断,一家独大势必污染起来太容易,而且防不胜防。其实,现在市场上各种数据不少,只不过没有成为度量标准和通行货币,被广泛接受的唯一数据又是最古老和原始的统计方式。其次,总局应该设立部门来整合数据,通过几方参与完成新的数据标准和发布平台,就看有没有这个魄力。第三,对于数据异动建立预警机制,并建立黑名单制度,只要上了黑名单就驱逐出行业。等等。还待大家补充。

    

     打假似乎一直是个难题,是因为我们太善良、太宽容?还是因为我们没有起码的底线?我觉得造假者非常可恶,但是明知道是造假还主动参与其中的那些推波助澜者更加可恶,是你们给了造假者肥沃的土壤,也是你们利用了自己的金钱、实力与势力去支持造假者,这个罪过可能比那些要有口饭吃的造假者更加严重。世界是因为有力量者扛起来的,如果这个肩膀一倾斜,世界将会矮三分,一再倾斜行业就面临坍塌吧。

     当所有的论据都是假的时候,我们所有的论点也就只能从各自的内心出发。我们又重新回到了主观判断的原点,这实在是一种悲哀,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感觉。其实我们已经被虚假包围着很长时间了,并且绝大多数的人都觉得周边的虚假都成长得真实起来,甚至有别人对这个虚假诟病时还会挺身而出为它辩护,这不得不说是虚假的巨大胜利。

    

     请大家记住,不尊重艺术最终只能远离艺术,不尊重观众最终会被观众抛弃,不尊重市场最终会被它背叛,电视剧不是万能的收视法宝,没有了好的内容就会慢慢丢失自己的阵地,靠假数据终归不会长久,观众很容易找到新的兴趣点来替代。忠诚度是靠真正的内容来支撑的,炒作兴得了一时,但不可能久远;数据买得了当下,买不来未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