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三大综艺制作“惯例” , 《一年级?毕业季》的“野心”值得学习
2017/1/5 传媒1号

    

     “

     “综艺节目”应该是在放松的节目状态下,主要以带给观众深刻的情绪体验为目的节目类型。既然“情绪体验”是综艺的关键词,这东西散场之后随风而逝,他日触景偶能生情几乎已是最好归宿。”

     综艺节目的诞生是为了实现沙发上的“合家欢”,但是在观众都进化到N.0时代的今天,媒体也逐渐进入一个“分众化”、“小众化”、“个性化”的时代,“现象级”成为愈发迫切又愈发艰难的诉求。

     “综艺”这个概念,被视频端无限扩大了。万事万物都可以作为“综艺”元素参与到节目中来。但各平台即便类型相同或者相近的综艺节目,制作的核心立意也都完全不同,有些节目在策划之初就会剥离出一些元素,另一些则会强化。

    

     所谓的“现象”,一定具有广泛的社会共鸣。这种共鸣,跟一见钟情的情感切片类似,产生于最核心的“三观”相合。所以,抛开综艺节目更迭几代以来积累下的套路,关注社会主流关切,热心于社会普遍关注,切实将这种节目立意执行在节目行为当中,也许是一种思路。这一点上,《一年级·毕业季》一路走来做过的尝试是不错的范本。

     观众们天生就是用来割裂的?

     NO ! 还有一些普世的价值观谁也无法绕过

     曾有制作人告诉记者,“观众们在制作人眼里天生就是用来割裂的。每个综艺节目在立项的时候首先就要确定目标观众。在目标范围内的最好都看,范围之外的爱看不看。”这种“小别离”的思维甚至直接影响到了平台定位。

     那么,这种“直接切开收视人群”的现象是不是本身就是奇怪的现象?如果某档节目设定了一个成功的具有普世价值的立意,并有一个具体的核心行为作为引导,这个节目是不是在理论上就可以收获更加广大的受众人群,获得更大的成功?

    

     湖南卫视的《一年级·毕业季》团队一开始就确立了“积极阳光向上”的节目立意,把“教育”这一行为和电视综艺做了很好的结合。节目中的每个角色塑造都一直践行着这一价值观。即便是团队之间的竞争环节也感受不到传统养成类综艺中浓浓的“暗黑”感。这一节目明确表达的价值观老少咸宜,男女通杀。

     节目核心价值观的审美倾向确立,在一开始就圈定一小撮人,这种操作本身是一种制作人“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在所有人群都能够立得住的核心价值观,综艺节目就可以实现“覆盖”的效果。

     同平台同档期的节目“老死不相往来”?

     NO ! 平台内更多展示空间联动,分分钟“养成”当红炸子鸡

     任何一个平台要形成矩阵品牌都需要多个栏目品牌作为支撑。效仿同公司艺人之间的“强带弱”、“老带新”模式,一方面可以快速提升新节目的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运气好的话,几个能彼此搭边的节目甚至可以形成闭环的产业链,体内内循环,打通十二周天得以促进神功大成。

    

    

     当《一年级·毕业季》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全线杀到金鹰节现场,孩子们怯生生的表情和金鹰节导演的一张张黑脸们确实挺让人担心是不是有点揠苗助长。结果节目制作方坚定的秉持着“带着傻孩子见世面也是教育”理念,让还没毕业的本科生直接上了金鹰节的开场秀。捎带手,连刷了一下《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这样的节目品牌。孩子们上去唱的时候相信无数观众在那一瞬间都操心的跟亲爹妈一样,演出之后才算是长出了一口气。我想那一刻就是“养成”的最真切的体验。

     节目散场徒留瓜壳满地?

     NO ! 他日触景还能偶然生情当是最高追求

     陶行知曾说:教育的成就,在于完全忘记在教育中学到的知识之后,剩下的是些什么。

     我认为这句话通行于包括综艺节目在内的所有视频类节目。当然,对于综艺节目来说,这算是一道附加题。

    

     “综艺节目”应该是在放松的节目状态下,主要以带给观众深刻的情绪体验为目的节目类型。既然“情绪体验”是综艺的关键词,这东西散场之后随风而逝,他日触景生情时偶然想起几乎已是最好归宿。

     但是,将综艺娱乐节目的功能进一步扩展,将诸多社会生活等服务功能注入娱乐节目当中,或许可以让综艺节目得到社会价值乃至经济价值的加分。同时也会在观众的心里留下一物,更容易确定一个节目品牌。并且能够帮助综艺节目在获得影响力的同时还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价值,获得主流社会更多的肯定和支持。对于媒体来说,公信力、话语权、文化品位乃是根本。不断的通过节目来巩固和确定这一根本最终就可以触及到整个平台的战略设定。

     《一年级·毕业季》里节目的核心行为就是教育,对于“表演”这门学科的系统教育。这种教育行为能够直接产生的社会功能就是会对准备进入这个行当的年轻人打开一扇天窗,同时,种种节目的出现的情节甚至可以给整个相同年轻阶段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在一个“很好看”的综艺节目中实现这一点显得尤为难得。

     笑,本身已经是当下综艺的最核心诉求,所以苛责那些能够单纯给我们带来快乐的综艺节目是不公平的。但是就事论事的说,如果一档节目在让观众笑过之后,还给人留下些什么,这样的节目在林立之中总会多些抢眼的优势。

     为频道的文化娱乐生产链嫁接上社会服务功能思维,借助综艺力量,更好的传播出核心价值观和济世情怀的声音,这不仅仅会泽被节目本身,还会延展到提升整个平台的社会服务力。这样的创作思路可能值得所有公共媒体加以借鉴。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