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卫视激战“Q3文化季”:这四点做不到满盘皆输
2017/7/14 传媒1号

    

     文丨 麦冬 来源丨电视驴 (ID:tvdonkey)

     原标题丨文化类节目扎堆Q3, 这四点做不到满盘皆输.

     文化类节目火了有一阵子了。而在这之前,是漫长的寂寥。

     想来这颇似小时候,大家都喜欢吃大鱼大肉、熊掌燕窝,而如今,精品的有机蔬菜终于挪到了饭桌中间。而这一步,用了将近三十年。

    

     两个显而易见的原因:一是《诗词大会2》、《朗读者》火了,二是总局各种政策限制加引导,如“全明星限令”。

     然而,笔者想说的是:非理性地扎推(或曰押宝)文化节目其实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就伤心、伤钱,有四个方面必须提前考虑到。

     风口成“疯”口 ,

     头部卫视激战“Q3文化季”

     2017年的这个Q3,无疑将成为一个“文化季”。文化节目口碑大火之后,各家卫视筹备已久的饭菜终于要上桌了。这一次,“顶尖大厨”都下手了。据尚待核实的各方信息反馈:本次文化类节目热潮,位居头颈部阵营的“卫视七星”全部入局:

     东方卫视Q2《诗书中华》比完诗词之后比戏曲,《喝彩中华》“类达人秀、四个明星观察员坐镇”,预计7月15日播出。

     刚刚“大胆启用年轻干部 完成新老交替”的湖南卫视在筹备《诗词天下星》(具体播出时间还未官宣)。

     浙江卫视连推两档:《汉字风云会》7月13日起,周四播出;《向上吧诗词》则将7月初开录,预计周日播出。

     江苏卫视在策划《成语中华》(具体制作与播出情况暂未知,一说18年上档)。

     北京卫视《念念不忘》已经于5月起播出,形式是非赛制的家书解读节目。

     深化改革后动作频频的山东卫视以“国学”为题材,发起了《国学小名士》全球招募,形式为青少年对战,“将于8月份播出”(或定档周四)。

     安徽卫视《少年国学派》已经开播,形式结合了成语故事演绎、自由演讲、辩论PK等,播出时间为周日。

     竞争,从来没有这么激烈。而这场正面对垒,或许也将改变之后的卫视竞争格局。同一题材比拼,高下更容易看见。

     文化节目三大困境

     花钱未必赚到吆喝

     文化节目招商难,大家可以都有预料,之所以纷纷上马,估计社会效益考虑得更多一些,。然而,一个更可能的现状是:花钱未必赚到吆喝。

     1. 创作突破难

     首先就是题材受限。有人担忧,众多的文化节目,从名字上听起来就像是孪生兄弟,能否打出差异牌?会不会“题材同质化严重、迅速产生审美疲劳”?比如冷淞前几天在专访中就指出“诗词已经是彻底的被挖掘尽了”。

    

     有人说文化类节目是综艺市场的新风口。然而大家忘记了,其实市场上一直不缺文化类节目。只是在《见字如面》、《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2》等引进或借鉴了国外先进节目模式,抬高文化节目制作门槛后才终于“热”了起来。

     大家创作的需求很高,然而市场上这样的高门槛制作团队还有多少?他们又能有多少新鲜创意?

     2.招商有局限

     《朗读者》从制作到招商均有董卿的大力推动,《见字如面》在第一季裸奔后终于与凤凰金融达成深度合作。然而文化类节目“植入难、卖货难、收视不佳”的问题依然难以根本改善,导致招商上确实不那么容易。

     3.花样宣推与难拉的收视

     不可否认,目前大火的几档文化类节目,在宣传推广方面都花了大力气。然而,社交媒体的情怀讨论,似乎并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视率和网站点击量。即便斩获“白玉兰”的《朗读者》,其央视综合频道的平均收视率为1.06%,全网视频播放达到9.7亿次,可与大IP综艺动辄破3的收视率、大几十亿的网络播放量(当然,这个数据存疑)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收视率数据显示,某新开播的一档文化类节目收视居然跌破0.1,文化类节目的收视竞争力,即便与美食、育儿、汽车等垂直类节目比都不占优势。

     缺一不可!

     文化节目四大注意事项

     1. 必须审视本地文化调性、文化积淀

     文化节目的打造,其实并不是那么简单,能做好大综艺,未必就能做大文化。除了投入和制作实力,本土是否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拟打造的节目是否与频道调性相一致非常关键!

     中华五千年,各省都有比较深厚的文化,应该因地制宜寻找突破口,挖掘独有性。比如东方卫视,如做百年商埠文化,似乎比诗词、戏曲更加贴合频道调性,也更符合大众认知。比如山西卫视,《世界面食大会》做得就非常有意思,至少味蕾是调动了。

     2.必须在题材和形式上有突破

     题材很重要,不要再扎堆到诗词和书信了。

     比如:对联,年俗,古乐器,武术,饮食文化,乃至冷淞先生力推的“四大名著”等……都是可供开发的题材。扎堆在诗词和书信里玩情怀,其实还是想象力缺乏的表现。

     再就是形式,“以一敌百”、“Letters Live”用了,那么是否还有更好玩的形式?这方面必须有创新,如果老瓶装旧酒,赛制、舞美、环节无新意,倒不如不做。

     3.量力而行 注重经济效益的衡量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自然最好。然而电视台做节目也不可不注重经济效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在招商不明朗的情况下斥巨资打造一档文化节目,风险非常大,甚至有可能会使电视媒体面对视频网站的竞争更加被动。须知,视频网站是很少赔本做文化节目的(《见字如面》是一个特例)。

    

     4.传承上有创新 避免复古和泥古

     国家多次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关键词就在“优秀”和“创新”二字上。

     “优秀”意味着众多宣扬“三从四德”的封建糟粕(所谓的“女德班”等)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去除;

     “创新”意味着必须有时代意义,鼓励人们学习古代人的先进民族精神,不能做成复古和泥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心,不在表,嘉宾、选手上节目未必要大批量穿着汉服。

     上海电视节上,总局宣传主管部门领导曾用“一多、一热、一冷”来概括当下中国电视节目,“公益元素多起来了,文化类节目热起来了,引进模式冷下去了”。不过目前来看,文化节目光“热”还不够,恐怕还需要“把锅烧开”,把浮沫撇净。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也讲到,“电视要重寻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重构国际传播的文化吸引力,重建电视媒体的文化公信力”。这个目标,任重道远,极其考验电视从业者智慧。

     惟愿Q3过后,文化类节目精品队列里,再多上几个新名字。

    

    

     今日推送列表

     【头条】我为什么只想和你唱?

     【二条】《中国有嘻哈》有freestyle,但未必有嘻哈

     【三条】头部卫视激战“Q3文化季”:这四点做不到满盘皆输

     【四条】1号学术|薛世君:传统媒体评论如何借鉴自媒体的讲故事技巧?

     【五条】1号招聘|1号招聘|中信出版社 新浪娱乐 蒴果莲莲 晓晓南杨 搜狐娱乐

     【六条】1号炮台|十年了,有人还在玩味着当年的“艳照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