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的反噬与“不能承受的偶像之轻”
2017/10/10 传媒1号

    

     鹿晗用自己的恋情再次证明自己是顶级流量的代表。粉丝们各异的反响也成了一出让吃瓜群众调侃八卦的谈资。鹿晗说自己公开恋情“也是不容易”,粉丝则痛心疾首大呼“我不会再爱你”。在这场来自粉丝的反噬中,谁能够承受“不能承受的偶像之轻”?

    

     谁来定义“偶像”

     什么是偶像?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偶像的意义在当代社会尤为混乱。很多人往往把明星、偶像、演员混为一谈,并不能够清晰地辨别它们各自的边界。明星只是一种属性,而偶像和演员一样,在这个社会高度分化、分工越加细致的时代,都是一种职业。

     根据百度百科的定义,偶像“谓一种为人所崇拜、供奉的雕塑品,比喻人心目中具有某种神秘力量的象征物,也指一种不加批判而盲目加以崇拜的对象。特指一种传统的信仰或理想”。而在现代汉语中,偶像意味被追求、被崇拜的对象。

     所以,虽然具体含义发生了变化,但从传统的定义到现代汉语有一个本质是不变的:偶像身上存在着物化、符号化的属性。深情、苦情,幽默机智的段子手,坚持不懈追逐梦想,知识分子式“老干部”,霸道总裁……这些都已经成为偶像身上耳熟能详的符号。

     偶像含义的第二个变化,就是由原来的物品转化为具体的人。原先的偶像都是一些与宗教或是神秘主义有关的象征物,最直观的是雕塑品。而现在,狭义的偶像往往专指娱乐圈领域,偶像和演员一样,都是一种职业。偶像上综艺节目,出专辑,出演电视剧、电影以及频繁在社交网络刷屏,之所以受人追捧,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演技、唱功或是别的过硬的专业素养,而是将其受人仰慕、追捧的一面供粉丝消费,其本质是一种产品被消费的经济活动。

     然而,有血有肉的人和无声无息的物品,到底还是存在区别的。这就是第二个重要的问题:谁来定义偶像?

     其实,对偶像进行定义的权力,既不属于偶像本人,也不属于粉丝,而是受到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是一种体系的产物。每个年代都会有一些受到热捧的偶像品质,或是霸道总裁、或是邻家暖男、或是高冷学霸、或是猫系萌物……这些形象经过大众传媒的传播、再造、再传播、再创造,循环往复,其具体的形象和内涵始终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所以,一个以人为载体的偶像,在他身上存在两种东西:一种是被人崇拜的某些品质,它最终形成多个标签,这些符号、标签由整个社会文化所决定,这便是人设;另一种则是偶像本人真实的日常生活,包括个人的习性等等。

     人设,便是粉丝和偶像产生交集的领域。

     也因为人设、偶像、粉丝三者间的关系,使得如今的粉丝与偶像,始终存在两种难以解决的矛盾:

     偶像本人能否表现出粉丝期望的“偶像”形象的矛盾。也就是,偶像背后团队所致力打造的人设,能否满足粉丝期望从而被大量消费(粉丝——人设);

     偶像人设与偶像本人本身之间的矛盾。简单点说,就是“我既想成为偶像,又想做自己”,二者不可兼得(偶像——人设)。

     人设的“契约”

     无论是哪一种矛盾,矛盾的集中点都聚焦于人设。无论是粉丝对偶像人设的期望没有被满足,还是偶像本人没有履行好人设的义务,都会导致人设的崩塌,从而挑动粉丝的神经,引发怒不可遏的情绪宣泄。

     薛之谦、靳东这种人设的崩塌,就是第一类:人设没有满足粉丝的期望。

     薛之谦的人设一直走段子手追梦以及苦情、深情路线。“一个人有多么不正经,就能有多深情”是他人设最好的注解。所以,当他与前妻复合伊始,粉丝不会对薛之谦的复合戏码表现出类似鹿晗粉丝呼天抢地似的悲鸣,而是一片祝福之声。但是,当李雨桐的一系列“实锤”证明,薛之谦的深情只是惺惺作态、只是“戏精”一样的表演时,薛之谦苦心经营的人设便瞬间在这些“实锤”下灰飞烟灭。

     靳东的人设则是知识分子风格的“老干部”精英路线。发微博用繁体字,听京剧、打网球、搞摄影、玩机车,直到说出看“诺贝尔数学家得主的小文章”、感叹梵高的名言“在这个薄情的世界上深情的活着”这些语惊四座的金句,他精心编织的人设,被所有人发现仅仅是表演拙劣的装X。

     成也人设,败也人设

     鹿晗恋情曝光后,粉丝反响差别很大,实则是“粉丝——人设”、“偶像——人设”两种矛盾兼而有之,同时爆发。

     表面上看,粉丝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关晓彤本人与鹿晗在一起看起来“不搭”,“你不配”,以及鹿晗与关晓彤早已确定关系,却依然在随后播出的《奔跑吧》节目里与迪丽热巴组成频频上微博热搜的“陆地夫妇”。“审美有问题”加上“使用不真诚的套路”,这让那些抱着年轻美貌又真诚努力的“鹿晗”人设的粉丝们难以认同。

    

     深层的原因则是,鹿晗的恋爱行为剥夺了粉丝的独占权利,打破了粉丝与偶像之间隐形的契约。对于粉丝来说,偶像的人设,就是偶像的“可出售空间”。与一般注重业务能力的演员、歌手不同,偶像的“可出售空间”更为广阔,甚至其私人的一举一动、情感生活都能成为粉丝的幻想空间,产生情感回应。所以,粉丝对演员、歌手,往往是不求回报的喜爱与欣赏,而对于接受其馈赠的偶像而言,粉丝会要求偶像保持自己的完美人设,满足粉丝对他的行为期待。因而,粉丝对偶像的喜爱,并不是毫无条件的,而是类似权利与义务的双向契约关系。

     当粉丝发现,作为偶像的鹿晗并没有满足他们的期待,反而跑去和别的女演员早就偷偷谈恋爱时,便会有一些粉丝表现得怒不可遏。就好比李雨桐发现薛之谦用自己的钱去讨好前妻后还以实锤,如今粉丝们发现鹿晗拿着自己的钱去和关晓彤谈恋爱,这能忍?“我花钱,我默默支持,你却去和人谈恋爱,这严重违背契约精神”。

     所以,在当今的娱乐产业,粉丝干涉偶像的私生活,在外人看来不可理解,但在粉丝圈,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不过,在经历这次不太平的恋情自爆后,鹿晗是否贬值呢?从粉丝的反应看,有人祝福、有人不在意、有人气急败坏,这恰恰说明,鹿晗粉丝的来源不再单一,而是变得多元化。

     对于原先的铁杆粉丝而言,作为一个男偶像,鹿晗年轻、单身、美貌的颜值、“雌雄同体”的气质,使得它可供意淫的空间巨大,而现在,他那些原先被粉丝独占的男友力已经不再是公关产品,而只是成为与关晓彤秀恩爱的私人订制后,鹿晗本人对于粉丝的价值急剧降低,贬值的必定的。

     但对于路人而说,这并不影响他们成为新的“鹿饭”。鹿晗本人现阶段已经从原来带有中性气质的小众偶像变成了以“跑男”为支撑的综艺咖、以大量IP影视作品为支撑的年轻小生。“大家好,这是我的女朋友XXX”的“鹿晗体”大行其道,让许多路人觉得这个“北京小爷挺man”,恰恰表面鹿晗正行走在转型中期的鹿晗,依然有着强大的吸粉能力。所以,尽管微博上都叫嚣着脱粉,鹿晗的粉丝量反而从3900万涨到了4000万。只不过,不靠颜值而靠业务水平,这条转型之路对于目前作品乏善可陈的鹿晗而言,注定崎岖。

     写在最后

     对于国内的偶像、明星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无疑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偶像们能够依靠粉丝真金白银的购买力,在社交媒体中获得无数的曝光与“热搜”,成为搅动公众认知的娱乐风向标,也能在获得媒体曝光后,依靠粉丝流量收割一系列的品牌代言、获得众多综艺、影视资源。这种既参演主流作品和节目,享受主流艺人的机会,又享受粉丝追捧、为他买单的“脚踏两条船”的偶像模式,对现在的明星来说简直是最好的现状了。

     这无疑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粉丝倒逼资本、倒逼媒体去拥抱偶像,让偶像从一个被小众养成的爱豆变为符合主流审美的大众偶像,这在成就自己偶像的同时,粉丝与资本也联手打破了小众、大众偶像之间的壁垒。当这些业务素养不怎么高的偶像,真正走向人民的聚光灯下时,便会体会到“不能承受的偶像之轻”。

     其结局,往往是偶像用拙劣的演技去“强奸”大量的影视作品。“元老”粉丝们在爱豆们跳脱出原先的人设后,终于怒不可遏的控诉“没有我们,你什么都不是”。而绝大多数的路人则将不可理解的粉丝斥为“猪精”,控诉这个狂欢、媚俗的娱乐至死时代。这种粉丝不买账、社会也不买账的各方皆输的结局,也只能由粉丝、资本、社会一起为之买单。

    

    

     推送列表

     【头条】借鉴美剧悬念塑造,首开周预告先河,《秦时丽人明月心》给中国周播剧带来新思考

     【二条】粉丝的反噬与“不能承受的偶像之轻”

     【三条】江苏卫视领导层变动!副台长任桐兼任卫视频道总监

     【四条】1号学术 | 周星: 理性思辨文化市场规律——略论超高片酬问题的文化成因

     【五条】1号招聘 | 传媒1号《中国经营报》《爱笑会议室》和颂传媒 腾讯娱乐 芭莎能量

     推荐阅读

     ▲ “史上最差评分电影”究竟是如何激怒了公众?

     ▲前方路不通,脱口秀该怎么绕道?

     ▲依靠综艺起家的浙江卫视,在2018年或许需要改变了

     ▲2017,社会“非媒体”机构传媒人才需求10大趋势 ——180家非媒体机构招聘信息词频分析数据报告

     ▲从烫手山芋到香饽饽,接下来会是 “慢综艺”的天下吗?

     ▲传媒学子,这里有大师姐给你的一封信

     ▲除了豆瓣,谁还能成为口碑的评判参考?

     ▲慢综艺的下一站,牵手地产?

     ▲电视台要靠电视生存?早揭不开锅了!

     ▲报纸休刊请别哭,这对记者其实是好事

     ▲视频网站暑期档盘点:这块娱乐乌托邦,还能存在多久?

     ▲电视平台暑期档小结:凛冬将至

     ▲从秀流量到拼演技,尬吹“演技”的四种方法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