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学术|刘畅:网络真人秀直播:当无聊成为一种意义(1)
2017/12/12 传媒1号

    

    

     刘 畅:南开大学文学院传播学系教授

     摘要:网络直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解放了久被压抑的播音与主持的视听生产力,为大众多元的审美观提供了多样的选择权利;另一方面,它也强化了商品消费社会中的“虚假需求”与“单向度的人”的倾向。其突出表现为:它使受众在娱乐和愉悦中沉溺,在沉溺中误把无聊视为意义的一种。部分网络直播真人秀的基本特征就是“无聊”,即意义丧失的虚无感,具有“空心病”患者的种种特征,甚至可以说是“空心病”患者获得片刻心理安慰的精神集散地。就支撑其生存基础的经济活动而言,它是一种“无聊消费”;而就其具体表现内容而言,它又是在“消费无聊”。观赏“他人”无聊,得到的只是暂时的麻醉,绝不会为自己产生出意义来;而为了消费刻意“制造”出的无聊,也绝对成为不了意义。

    

    

     网络直播,以其直达的便捷性、内容的丰富性、即时的互动性深受大众喜爱,其来势之猛,从量上说,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态;从质上看,也在极大地冲击、侵蚀着传统视觉传播的旧有领地,使得那些垄断性的传统视觉平台优势不再,视觉传播主持人这只“旧时王谢堂前燕”,正以其多元新颖的的形象,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给用户带来全新的视觉、心理体验。

     2010 年,YY、六间房等网络视频聊天室兴起,标志着网络直播正式进入直播1.0 时代;2014 年由于游戏在电竞产业的亮眼表现,游戏直播用户粘性高,具备极强的时效性和观赏性,发展成为直播2.0 时代;2015 年,国内的移动视频直播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映客、花椒、一直播为代表的APP 受到了众多90 后,00 后用户的追捧,“无直播不分享”成为直播的新主题,直播社交媒体的属性更加明朗化,标志着网络直播进入“移动直播、泛娱乐直播”的3.0 时代。几年时间内,从网络直播1.0 时代发展到3.0 时代,并向以AR/VR 软件为主的4.0 时代不断发展,CNNIC 数据显示,截止2016 年12 月,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 亿,占据网民总体的47.1%。真人秀场直播和游戏直播分别占比19.8%和20%,这样迅猛的发展势头,使得2016 年成为电子无愧当之无愧的中国网络直播元年。

    

     网络直播,是一个较为笼统的概念,覆盖的领域较广,一篇小文,难以概全。这里只想从受众的角度谈一个问题:网络直播中的无聊消费问题,也可以说,在网络直播中,无聊和意义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或者说,在此,无聊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种意义。因而,弄清意义与无聊的意涵及其在网络直播中的表现实有必要。

    

    

     网络直播无疑属于一种新的传播现象,而人类传播活动的本质特点之一就是意义的交流,翻开传播学教程之类的书籍,就专门辟有《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一章,专门谈论传播符号所传达的意义问题。那么,什么是意义呢?它大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意涵。

     狭义上的意义是指一个信息中所承载的主观精神内涵,即传播学教材上所说的: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人与动物的区别,就是会思考,给无生命的事物注入意义。人与人的区别,就在于赋予外在对象意义的能力。意义体现的是人与外界事物的互动,一方面,人把自身的情感、精神内容投射到外界事物之上,另一方面,人又从外界事物对象上获取新的精神内容。杜甫诗句“自来自去堂前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贺知章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就是例子。

     广义上的意义是指生命主体存在价值和理由。从意义层次上讲,根据人对个人人生定位的不同,大致有:1、生存意义。2、功利意义。3、道德意义。4、精神意义。5、超越意义。从价值上讲,决定一种人类行为活动意义大小的因素主要有:1、实际效果的得失。2、主体烙印的深浅。3、精神内涵的深浅。4、创新程度的高低。5、社会价值的大小。6、认同价值的宽窄。篇幅所限,恕不展开。总之,意义活动具有独特性,创新性,激发着人的生命活力,使其永远在追求人生的价值,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柏拉图才说“人是寻求意义的动物”。

     那么,什么又是无聊呢?简单来说,无聊就是意义的丧失;复杂点,就是丧失了精神追求,只在本能层面上追求生理和心理的满足。日常生活中,在一特定时间内,如果感到无事情可做,无对象可以引起注意,生活没有内容,自己的存在没有价值,就会感到无聊。更具体地说,无聊的事情具有已知性,重复性,和空洞性。一部电影已经看过,就不想再看了,因为已经知道人物和情节了,再看,就很无聊;拿着一个盘子反复地冲洗,始终在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如同卓别林表演的那些在机器重压下工作的工人,也很无聊,因为它是反复而无新意的;电影、盘子,还有一个具体可感的对象,有时,生活中连这个对象都没有,于是导致空洞性和虚无感,即所谓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的感觉。恰如弗兰克尔所说:“存在之无聊的主要表现是厌倦,对精神病学家来说,厌倦所带来的问题比焦虑带来的要多。……比如,我们来看看‘星期日神经官能症’——人们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觉得生活没有了内容,其内心的空虚感凸显出来。类似抑郁、暴躁和药物依赖这样的普遍现象,除非我们承认其背后的存在之虚无,否则是难以理解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将无聊看做“兽性的、难以言传的痛苦”。

     人是理性的高级社会性动物,这就决定了其不仅有动物性、生理性的初级需求,还有精神性、心理性的高级需求。正是在这一点上,意义成为人存在与生存的必需品。“意义疗法”的创立者、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曾说:“人类对生命意义的追求是其主要的动机,而不是什么本能驱动的‘次级合理化’。这种生命的意义是独特的,因为只是并且只能是由特定的某个人来完成。也只有这样,他才满足了自己追求意义的独特愿望。” 鉴于发达工业化给人所带来的普遍的意义丧失,弗兰克尔决意创立“意义疗法”心理学派,他解释说:“‘Logos’是希腊字,它表示‘意义’。‘意义治疗法’,或如某些学者所称的‘第三维也纳心理治疗学派’,其焦点放在‘人存在的意义’以及‘人对此存在意义的追寻’上。按照意义治疗法的基础而言,这种追寻生命意义的企图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动机。”

    

     这种论断是有实证数据支撑的,“前几年,法国人曾做过一项民意测验,结果显示,89%的被访者承认需要‘某种东西’才能活下去;另有61%的人承认自己生活中确有某种东西或某个人是自己愿意为之献出生命的。在我维也纳的医院里,我在病人和医护人员中间重复了这一测验,结果与法国的测验结果几乎一样”。此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家还对48所大学的7948名大学生做过一项统计调查,在问及什么是你目前最主要的事情时,16%的学生回答说是“赚很多钱”,78%的学生回答其首要目标是“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义”。

     若结合中国近年来的相关状态,则很不乐观。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徐凯文在《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一文中指出:“我们看一下中国人精神障碍的患病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100个中国人当中只有1个人患有精神障碍,而这个数据到2005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17.5%。”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徐老师认为,其病因在心而不在身 —— “实际上我们并不是得了什么生物性疾病,像精神分裂症这样的发病率始终是保持不变的。在过去30年当中,什么东西变大了,焦虑和抑郁,焦虑症和抑郁症”。数据表明“焦虑症的发病率,上世纪八十年代大概1%到2%的样子,现在是13% …… 目前,至少每100个中国人当中有13个人是焦虑症患者。……我做了20年精神科医生,我刚做精神科医生时,中国人精神障碍,抑郁症发病率是0.05%,现在是6%,12年的时间增加了120倍”。徐老师将其命名为“空心病”,他指出:“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作为精神科医生,我们有个拿手的杀手锏,就是任何抑郁症患者如果用电抽搐治疗,他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但是电抽搐治疗对空心病都没用。”

    

     之所以没用在于“空心病”的病理核心就是“意义的丧失”,而这种丧失是发于内在心灵的,所以外疗药物毫无效果 —— “他们(患者)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他们从小都是最好的学生,最乖的学生,他们也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称许,但是他们有强烈的自杀意念,不是想自杀,他们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活下去,活着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其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普通现象是什么?有几位学生告诉我,‘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学习,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活着。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徐老师将问题归结为意义问题 —— “所以我们回到一个非常终极的问题,人为什么要活着?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1. [美]维克多?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华夏出版社,2010年版,第130页。

     2.《活出生命的意义》,第118页。

     3.《活出生命的意义》,第117页。

     4.《活出生命的意义》,第119页。

     5.徐凯文:《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搜狐,2016-12-09,

     经济学,http://mt.sohu.com/20161209

    

    

     欢迎加入“1号社群”,

     每日获取《1号新闻》;

     每月获取《1号月刊》;

     每季获取《1号蓝皮书》!

     【入群方式】

    

    


     1号小编——扫码进群

     推送列表

     【头条】即使是避重就轻的娱乐圈大联欢,《吐槽大会2》的火力输出依然很稳

     【二条】论中国电视剧十年之怪现象

     【三条】影视圈营销狗的日常

     【四条】1号学术|刘畅:网络真人秀直播:当无聊成为一种意义(1)

     【五条】1号招聘 | 传媒1号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2018校招 经济观察报 中国教育报 新浪综艺 果壳网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