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亲爱的·客栈2》总导演陈歆宇:讲述创造的挑战
2018/10/13 20:20:02 传媒1号

    

     1号按

     回首属于去年金秋时分云南泸沽湖畔客栈里回忆,仍念念不忘,温暖犹存。新一年九月,山水又相逢,《亲爱的·客栈》总导演陈歆宇再次率团队开赴边境城市内蒙古白狼镇,渴望将经营升级,将关系拉近。“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源于陈歆宇个人的好奇与希望,也是整个制作团队的尝试与冒险。《亲爱的·客栈》第二季昨夜首播告捷,“快被武艺笑死”、“亲爱的客栈小鹿”等8个热搜相关词条也迅速抢占微博热搜榜,开播收视也拿下同时段第一,引起广泛讨论。1号记者专访大家长陈歆宇导演,听他讲述“创造美好生活”的个人解读与制作背后从零到一的重重挑战。

    

     《亲爱的·客栈2》总导演陈歆宇

     “直到昨天晚上我还在反思自己的步子是不是稍微迈的大了一点”,陈歆宇坐在客栈拍摄地简易搭建的剧组仓库里夹烟沉思道,“包括从观众的解读来说他们能不能接受(‘创造美好生活’的设定)。”因为不足5度的室温,他不时站起来走动借以取暖,那天是这个以湖南人居多的南方团队来到干燥的大兴安岭畔白狼镇录制新一季《亲爱的·客栈》的第9天,而那时距离首播已不足24小时。

    

     “创造美好生活”的主题是随着《光明日报》记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于十一档在官微上正式发布的,这似乎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脉络。创造、美好、生活,看似简洁易懂的三个词汇,背后都实则蕴含着无穷的探索命题。你该怎样创造生活?怎样的生活称得上美好?怎样的综艺节目真人秀真的能与生活的哲学命题相匹配?你很难一时回答这样的问题,也很难为这三个主体词汇给出明确的定义,可《客栈》团队却带着这个命题的前期设置来到远离城市喧嚣的白狼镇,1号也带着关于这个主题设置的疑问开启了与陈歆宇的对话。

     精神内核:

     “创造美好生活不是一句口号”

     这个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主题是所有故事开始的初心。换言之,这句极具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总结是陈歆宇自己提出来的,而并非团队的讨论所得。

    

     若从千禧年大学毕业来到湖南卫视时开始算起,今年正好是陈歆宇进入电视行业的第十八个年头。在不断经历学习、体验和挑战之后,这位已至不惑之年的长沙老男孩终于下定决心在职业生涯成年之际开始向节目“创造”发起冲击。

     这个看似标新立异又极具冒险精神的尝试,最初的设定并非水到渠成。“其实到今年五月份我都没想清楚该怎样写第二季的故事”,陈歆宇坦言,“因为第二季的故事往往比较难写”。客栈谁来开?怎么开?在哪儿开?这一系列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使得已称得上湖南卫视金牌制作人的陈歆宇十分困扰,特别是因为上一季情侣嘉宾人物关系的改变而使得他沿用原班人马的想法破灭之后,陈歆宇不得不重新思考人物关系的选择和客栈经营的逻辑。

    

     而此时“经营升级”似乎作为一个困局的解决之道在陈歆宇脑海里浮现。整个节目的创作理念也从第一集的放慢脚步感受到第二季的脚踏实地创造。 “这是一个现实的逻辑,我们要去开一个客栈,肯定需要自己涉及各个环节,而不仅仅是经营,前段的故事一定要有,故事也应该从这儿开始”。

     陈歆宇反复强调:“这句话(创造改变生活)不是一句口号,一个主题如果仅仅是一句口号的话是没有意义的,它一定是既有故事的主体,又有精神的内核。”而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从前期选址、房屋设计、选材搭建、迎客经营,甚至到节目录制之后客栈的未来发展和村民员工培养,每一步都有艺人和节目组的全情参与,动手实操的生活创造力成为了故事的不二主体,“创造”也从导演个人职业的期望挑战逐渐发展成为第二季节目制作的灵魂所在。

    

     至于“美好”,陈歆宇给出的回答显得极具现实主义,“我觉得客栈首先是自然之美,贴近自然,这个一二季都是没有变的,以前总是在国外拍,但其实我们国内有这么美好的地方,那为什么不自己把它介绍好呢。”或许,对于综艺节目而言,表面上看来是在用以艺人的“生活”为代表来“娱乐”观众,而平台背后也蕴含着内容制作者们自己对于价值传播的理解和生活命题的回答。

     “我这么一说你应该都不觉得这些词语大了吧”,陈歆宇笑着补充道。

     社交探索:

     “70、80、90生代的年龄逻辑”

     从《花儿与少年》的男女搭配旅行,到《我家那小子》的长辈观察生活,陈歆宇似乎从未停止以真人秀为载体的社交关系探索。

    

     “今年整个分手的比较多吧”,他不经意地笑道,“所以这一季就不太想再去探讨爱情的事情了。”特别是面对不同于80后早婚早育的90、95后,他们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却也已经步入社会承受压力,疑问与好奇促使着70后的陈歆宇以个体形式探索这个集体的社会性特征。社交关系的探索也从男女之间的爱情转变为更广范围针对世代特征的反思。

     若将新客栈家族的五人具体分类归纳,珂涛夫妇代表的可以看作是70后成熟夫妻关系,武艺所代表的则是80后单身男孩的爱情渴望,以及王鹤棣、马思超所代表的90乃至95后初入社会的相处状态,陈歆宇希望通过展示不同世代人们在同一共享空间下的生活状态探索自己的同时,将“客栈”放大,引起社会空间下大家各自的反思。

    

     “他们(王鹤棣、马思超)在客栈里所扮演的角色暂时还不是那么明显”,陈歆宇坦言道。或许这是95后进入社会却还未能很快找到角色定位的一个缩影。“可这并不否认他们很努力,我们都曾年轻过。”

     珂涛夫妇的延续则代表着“亲爱的”之灵魂所在。而变与不变仍在相对之间,婚姻进入第十一年的他们也渴望在客栈中探索更为务实与平实的生活。刘涛也实现了从油盐酱醋中走出而更多与客人交流分享的愿望。不仅仅是艺人之间,导演与艺人、艺人与房客、艺人与村民、房客与村民也都在各自的年龄逻辑里尝试走进彼此的内心。

    

     而自称生活感不强烈的陈歆宇却也由此在工作中润物细无声得学习和感悟着生活。有趣的是,热衷于探索社交的他最常见的衣着装备便是身上这件印有ANTI SOCIAL(反社交)的卫衣。他并没有对衣服作出更多的解释,反而像个大男孩一样,抚掌大笑,并转而离开,迅速的回到监控室进入工作状态。

     从零到一:

     “挑战还是比较大的”

     这是陈导在接受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他在采访全程中重复最多次的一句话。

     从零到一,不同于从一到二,从而到三。一句“创造”,说来容易,背后却是无数艰辛。一方面,诸如恶劣天气、断水问题、交通不便等客观因素增加了节目录制的戏剧冲突和不可控因素,另一方面,回归到社交相处,本季创新式固定村民嘉宾的加入也更加凸显了陌生人短时间相处的挑战。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直至录制中期的现在陈歆宇仍会发出不确定式自我怀疑的感叹吧。

    

     尽管如此,这位不时需要依靠滴眼药水来缓解眼部疲劳的总导演并未因客观困难而停止对节目制作的热情,监控室内也不时回荡着他爽朗的笑声。这算是电视人事业热爱的激情所在。对于这个50平米简陋棚屋里通宵达旦的节目组伙伴们,常人眼里的“美好生活”似乎离他们远了些,但“创造”与“挑战”却从未离开。

     1号结语

    

     从节目制作细节上升到综艺节目制作,宣扬生活价值观,正视现代化社会下的快速社交与共享生活。陈歆宇导演将他对生活的疑惑与探索融入在节目理念里,也希望通过影像媒介转达到每一个观众心里。

     创造本身成为了《亲爱的·客栈》第二季的精神内核,结合强调自然之美与生活经营的人文主体,一方面将团队与艺人的个人表现融入节目中,另一方面也将故事解读留给每一位渴望美好、与生活共鸣的我和你。

     把传媒1号设星标

     第一时间了解 传媒1号的最新动态

     按照如下步骤

     把1号设置为星标

    

     近期好文

     1号合辑 | 2018年传媒战国策八大论

     (点击下图跳转↓)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