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深析《声入人心2》的「禁欲系创新」
2019/7/22 21:00:34浅度 传媒1号

    

     虽说是市场机制使然,但中国综艺仍该指出一个并不太正的风气,便是跟风。

     一档节目火了,一个模式行之有效了,便会登时如雨后春笋般长出一片同质化的内容,迅速耗尽这个品类的资源、观众的热情,也迅速恶化这个品类所相关产业的生态。

     从这个角度来看,《声入人心》却是一个孤例。从2018年四季度该节目成为当年黑马综艺至今,仍是市场上的唯一孤品。

     1号分析,其原因不外有三:

    

     其一,相较于其他素人音乐节目,这是一个对成员要求不但很高并且人才资源有限的节目,而这个稀缺圈层已经高度认可《声入人心》的品牌,这便意味着后来者将会遇到很高的进入门槛;

     其二,相较于其他被跟风的节目,这不是一个快餐节目,不一定在业绩登时立竿见影,不一定在回报上马上收回投入。而跟风者往往是急功近利的,他们更会选择回报速度快、回报程度高的项目。

     所以,如《声入人心》这样一个高难度且高风险的节目,若不是有一个强大平台的支撑,有平台的勇气、眼光和决心,是万万难以孵化出来的。而以上这些素质,是属于引领者的气度,而非跟风者的品格。

    

     而第三个原因则在于,这是一个完全原创、全新的品类,没有国外的宝典、没有外脑的支援,这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成功。而此前,《声入人心》主创们也从未透彻地向业内公开经验,业内同行未必摸得清它的套路、窍门和秘诀。

     恰逢《声入人心2》上档,1号借此之机,向《声入人心》制片人任洋先生,请益不为人多知的《声入人心》的创作经验。

     1

     笔者写过不少综N代的稿子,从媒体评论的角度而言,我们总希望第二季的节目会有很多爆点、改变,这样才能成为评论人有点可评的「谈资」。

     但是,任洋的采访,却几分颠覆了我的认知。

     任洋说,「按照常理,作为第二季往往希望拓宽影响力、扩展受众群,都要去找突破、创新、卖点、爆点。但是,今年我们明知在暑期档中,会有更强的对手、更大的收视压力、更高的观众期待,反倒没有要求自己去找新的爆点、炸点,因为抱着第一季的光环容易变得激进。

     因此,第二季核心的创作理念便是要用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有意识地克制、压抑自己的颠覆激情,首要是反省补足、补齐短板,次要才是延伸创新。

    

     所以,第二季的《声入人心》我们并没有看到花里胡哨、颠覆认知的改版,而似乎改版又无处不在,浸润在节目品质感受升级的方方面面,这便是任洋所说的——「微创新」

     透过此次专访,任洋分享了《声入人心2》的五大「微创新」,从参赛成员、出品人、音乐内容、节目出口、价值表达等覆盖人物、内容、模式、立意等各个角度,对第二季的《声入人心》进行了不动根本、只做提升的优化。

     2

     第一个微创新,便在于成员。

     观摩首期节目,从几组成员的分批出现——「海归组」、「第一组」、「18岁组」——我们就可以看到,今年《声入人心》在成员的选择以及编排之上,进行了更有章法、更有布局的微创新,结构上更加多元、极致。

     这样的创新也取得了不俗的观众回馈:

     节目开播之后,网友好评如潮:「这是什么神仙节目,成员都有颜有才」、「这里真的是凭实力说话」、「让更多人了解了歌剧和音乐剧」、「大神就是大神,太稳了」;

     伴随节目播出,「声入人心」、「声入人心学霸开会」、「刘岩 教科书」、「方晓东气质」相继热搜登榜,节目一举同时占据微博综艺超话榜、热门话题总榜、话题总榜、综艺榜四个榜单第一;

     首期节目结束,#声入人心学霸开会#一小时阅读量破2000W,首期热门成员刘岩、方晓东、袁广泉等个人微博增粉破万。

     这个微创新得以成型,是得益于更加长时间、更加大规模的选角作为基础。从今年2月底开始,《声入人心》节目组在国内的11个点、国外的2个点(北美、意大利)进行全球征集。由于第一季的圈层影响力,今年报名人数激增3倍,将近11000人报名,最终才择选出了登台的新36子。

    

     万中选一,呈现在节目之上的:

     一是更高的学历背景。

     更多国外名校的海归学子加入节目,包括了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博士袁广泉、北德克萨斯大学博士胡浩、意大利帕格尼尼音乐学院的何亮辰、白俄罗斯国立音乐学院王嘉欣、英国伯明翰大学周士原、马来西亚启新书院的徐凯等等;

    

     以及四川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各大国内院校的第一,也尽数齐聚《声入人心2》。

    

     二是更强的专业能力。

     今年来了在美声领域业内更有地位的、声量的、代表性的音乐剧、歌剧演员,比如国家一级演员刘岩,节目中其他成员称其为「音乐剧的国王」「音乐剧的开山鼻祖」;又如国家级舞台顶级唱将张英席,2015-2019连续四年亮相央视春晚;再如中国原创音乐剧演员郑棋元,亦是国内极具代表性的「音乐剧王子」。

    

     三是更年轻的新生代挖掘。

     本季节目中有一批18岁的高三、大一学生,由此可见节目具有极强的包容度,既有非常成熟的、履历光鲜的成熟歌者,亦向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敞开怀抱,而并无高下、优劣之别。这便显示了节目在人才上的价值观——打破资历秩序,唯有实力至上。

    

     任洋说,其实高学历、高颜值、高专业度,这些都是必须做到的铁律标准,其实没有太大意外。但是意外之喜,则在于他曾经担心看到自信满满的、充满期待的目光,担心有包装意识、明星状态,担心他们带着一夜成名的期许而来,但这36个「同学」让他放心了,他们心态正常、初心不忘,在意的点仍然在于,我能唱什么作品,我能跟什么声部搭配。

     这便是节目组始终坚守学院派的标准和门槛原因之所在,而没有向市场化妥协与转向的原因。因为在他们的教育体系中,评判一个人的高下是要靠绝对实力说话的,没有其他不纯粹的、不澄明的、急功近利的心思。

     3

     第二大微创新,则在于出品人。

     本季出品人整体格局、功能没有太大变动,只做了一点人员更替,换成了张惠妹。

    

     这不仅仅是在整体阳刚气息稍占主导的节目中增加更多女性视角,也不仅仅是看重她的乐坛地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两大因素:

     其一,她有跨界美声的经验。

     2007年,在张惠妹的职业巅峰,她选择了赴日本出演51场的音乐剧《图兰朵》,并且这也一直成为她演唱会的保留节目——演唱《图兰朵》的经典选段《今夜无人入睡》。

    

     在职业巅峰有此选择,可见她对美声、对音乐剧的敬畏与看重,由此,也更能理解音乐剧演员的不易,更能把经验传带给年轻成员。

     其二,她是《声入人心》的「自己人」。

     合作一场之后,任洋向张惠妹表示,有幸邀请到您的加入,您是这个节目的「自己人」。《声入人心》是一档风格化非常强烈的节目,「温和的表达」是节目所必须坚持的语言状态与节目风格。

     而张惠妹的性格、语言,关照他人,极其包容他们的失误、极其照顾他人的感受、极其鼓励少有舞台经验的年轻人,不急不躁、不制造噱头、不谄媚夸张,都与其他两位出品人以及节目整体非常融合。

     她的加入,让节目保持了更加完整的连贯性。

     4

     第三大微创新,则在于「音乐」。

     反思第一季的得失,遗憾之一便在于「人红歌不红」。虽然,这本身就有美声唱法的高门槛所带来的传播力的影响,但节目组仍然希望在坚持美声唱法的原味之上,进行一些帮助提升音乐剧、歌剧作品传播的「微创新」。

    

     首先,提前在微博上募集音乐发烧友,节目组收到1500多封邮件、建立30多人的「选歌发烧友群」,群策群力地为节目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歌来源;

     其次,在音乐择选上更加成熟、更加大胆。第一季的音乐多为现有的、经典的作品,这是比较稳健、保守的做法。而基于第一季的试水,第二季开始敢做一些偏门但好听的作品的改编,敢做一些非美声但适宜美声演唱的经典老歌、世界名曲的改编,让音乐更加多元化、更有机会出彩。

    

     再次,一改「音乐总监」的单一设置,而变为五位不同风格音乐制作人合作的「音乐制作群」,有古典风格的、创新风格的、经典风格的、流行风格的,在不同的曲风中可以听到不同的音乐理解与心思,由此,让观众即使在一个垂直品类中也能听到非常多元的音乐表达。

     5

     第四大微创新,则在于「节目出口」。

     任洋坦言,做第一季时,便知道最终出口是要决出6名首席,但是6名首席要做什么是非常困惑、没想清楚的。即使后来巡演表现火爆,可以称为今年上半年地面巡演的第一品牌,但是节目组仍旧没有完全满意。

    

     然而,第一季的成员们用实际行动给了节目组最好的启发。在郑云龙、阿云嘎等第一季成员大火之后,他们并没有去接电视剧、演唱会等的「回报率」更快、更高的资源,而是「有点傻」地回归原本属于他们的舞台。

     这让节目组动容、骄傲,也让节目组恍然大悟。他们这才明白,做巡演、出专辑,是任何一档音乐节目可以提供给素人的出口,然而,《声入人心》不该走这样的同质化之路,做中国原创音乐剧,才是《声入人心》的独特落点。

    

     所以,在经过半年的从节目上到节目下的反思,终于确定了在节目落点的「微创新」——为6名首席提供6部量身定做歌剧、音乐剧的男主角资源。

     而这,才是抱着要发扬歌剧、音乐剧初心而来的歌者们,最想要的结果与舞台。

     6

     最后也最重要的一大微创新,则是关于节目的价值表达。

     2018四季度的《声入人心》第一季结束之后,继续跟进2019一季度「声入人心男团」上《歌手》,同时,1月底开始筹备巡演工作,3月开始首演6月初结束,同期进行第二季的选角工作。

     可以说,从去年第一季筹备的开始,到第二季开播的现在,《声入人心》节目组没有一天不浸润在这个项目、这个圈层之中。

    

     所以,长期交流、耳濡目染,这个节目组成为最了解这一圈层所思所想、所痛所难之处的媒体人,他们是可以代表这个圈层发声的一个出口。

     那么,什么是这个圈层最需要表达的呢?

     中国音乐剧、歌剧市场长年流传深广一句话——外来和尚好念经。国外剧目的票房总比国内原创好。

     而对于一部好的原创音乐剧而言,打磨、排练,一到两年才能登台,在「外来和尚好念经」的市场环境下,国内原创作品往往只能演出几十场到一百场,但是国外一部作品至少演出几千场才会停下。所以,一来成本无法收回,生产难以投入;二来演员培养艰难,没有锻炼条件。

    

     而这,便成为了第二季的《声入人心》的一个使命感的来源,成为了节目的一个表达重点:

     一来,在每期节目之中,都会推出中国原创音乐剧作品,比如首期节目我们就听到了来自三宝老师在音乐剧《钢的琴》中的选段;

     二来,要给那些坚持中国原创音乐剧的演员更多的高光,让观众看到他们的努力和付出。

     所以,这一季中之所以有刘岩、张英席、郑棋元等人的出现并不只是显得节目的资历深厚,而是他们的确是为中国原创音乐剧、歌剧做出相当大贡献的人物,其中,刘岩更是只演中国原创音乐剧的这样一位人物。他的业界名望,不止在于实力,亦在于情怀。

    

     透过这季节目,节目组希望能够让观众意识到,不但中国也有优秀的原创作品,并且它们在曲调、演唱风格、词义理解上,更适合中国发音、更符合中国审美、也更能在创作内容中融入更多有关中国当下的表达。

     如果,这个初心能够达成,或许将会真正意义上帮助中国音乐剧、歌剧市场的良性发展。

    

     1号结语

     创新者的窘境,往往是急躁、冒进,由此失了根本、方寸。但是,我们往往会忘了,会迷失。

     任洋说,「承认自己不足,不要太过着急,慢火炖出来的一定是好汤」。可以在音乐上、表现上,有更多的尝试;但在气质上、根本上,要有明确的坚守。宁愿孤独,也不要变得俗气、变得浮躁。

     这不仅仅是对节目本身的保护,也是对这个节目所影响的音乐剧、格局圈层的保护。在这档节目越来越与垂直圈层紧密相连时,如果节目变得急功近利了,那么便牵连了那些俗气的、嘈杂的声音进入原本纯粹的、高洁的圈层,把它变成一个不太好看的名利场,争斗激烈的修罗场,这恐怕,就事与愿违了。

     所以,也许最值得庆幸的便是,一个品质的节目组,找到了一个品质的圈层。他们互相尊重,惺惺相惜。

    

    

    

     点「阅读原文」

     直达「传媒1号互动影视共研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