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号子》:开启一场真正「接地气」的音乐献礼
2019/10/18 20:35:00 传媒1号

音乐体裁与献礼主题有着天然的契合度。被称为「最强献礼档」的2019,更少不了各种围绕音乐呈现的文艺作品。用歌声表白祖国,成为了正能量传递最易引发观众共鸣的方式之一。

对于人们第一印象中的献礼歌曲,广为传唱又气势恢宏,但大多切题歌颂祖国与时代,并由专业音乐人士制作演唱完成。这一类歌曲大多依靠大众传媒完成「接地气」的普及工作。而有一类歌曲则恰与其相反,它产生并应用于民间,带有与生而来「接地气」的基因,在歌颂之余还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这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听过却不甚了解的号子。

用天然来自于劳动人民「接地气」的题材,实现真正与年轻人沟通「接地气」的音乐献礼,这便是10月18日首播的广东卫视大型原创音乐文化节目《劳动号子》追求的创作初衷。节目更是选用了习近平主席2018年新年贺词中的热门词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主题,并以「号子唱起来,幸福拼出来」作为标语。由此可见,《劳动号子》不仅只是一档把号子这一种民歌形式搬上电视舞台的原创节目,更是一场着力去挖掘号子背后精神和价值的音乐献礼。
因其题材新意和具有社会担当的政治站位,节目从开机起就得到了广泛关注。广东广播电视台台长蔡伏青则认为,「号子声中蕴含着勤勉、坚韧、团结奋斗的精神,值得传承和发扬,广东卫视打造的这档节目,既有深刻的文化属性,也有鲜明的音乐特色。」
那么,节目是如何展开实现其「接地气」的价值追求和视听感受的呢?

独特性:看似小众,实则大众
劳动号子,虽然在音乐综艺市场上首次集中亮相,但却是一个很难定义小众或大众的题材。
就市场主流选择上,它的确看似小众。作为民族在特定年代特定行业的劳动场景中奋斗精神的艺术写照,劳动号子随着机械化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逐渐谈出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但同时就产生环境与特定地域或行业内的传唱范围而言,看似小众的号子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与新时代劳动精神相契合的大众命题。

节目围绕奋斗、梦想、力量、青春、爱情、荣光、喜悦、希望、团结和幸福十大主题,挑选了包括原生态号子、非遗号子、跨国号子等60首风格各异的劳动金曲,并邀请王宏伟、戴玉强、陈思思、霍尊、萨顶顶以及刘力扬六位涵盖美声、通俗、民族三种唱法的「时代号子手」,联袂20多名神秘飞行嘉宾对传统号子作品进行重新编排和演绎,联动劳动场景的完整舞台视听,从而为作品注入新时代的独特元素,为当代劳动青年提供一份新潮歌单。

从首期节目看,不论是王宏伟在综合几个原有版本之上改编的《黄河船夫曲》,还是融入更多律动随之体现强烈霍尊个人风格的《乌苏里船歌》,每一首在节目中演绎的号子也都是全新独特的创作和再品味。
趣味性:让号子呈现更加纯粹完整
围绕号子题材的独特性,加之秉持尊重作品的原则,节目因而有了很多极具趣味性的设计。
其一,所有重新演绎号子歌曲的歌手在「唱号子」和随之产生的「传号子」外,增添了前期「找号子」的外景录制环节,配合原生态真实号子歌唱人的微纪录片,让本就来源于生活的号子作品,前世今生能够变得更为丰富和完整。
例如首期萨顶顶所接到的就是根据任务箱中的《广州话正音字典》自选一首粤语劳动号子,这也首次挑战粤语歌便以民谣开场的《咸水歌》。萨顶顶本人表示,「广东话我觉得每一种语言得有自己的旋律,广东这边的戏曲包括它的音乐都是跟它的语言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学习广东话也为自己在某些时候的旋律创造以新的动机。」

其二,邀请著名作曲家张千一和文史学者蒙曼在歌手演唱完毕后作为鉴赏人,为号子作品进行歌曲知识的延展。张千一就在首期节目中回忆了他与《乌苏里船歌》原唱者郭颂合作录制的故事,蒙曼则从民俗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介绍号子歌曲诞生的背景。这赋予了节目本身一定的人文气息和科普气质,为号子作品本身向更广泛大众的普及提供了必要的认知前提,同时加深了观众对于号子背后劳动人民群体和奋斗精神的理解,这是另一则在传播层面上实现「接地气」的策略。
其三,用互动来传播,遵循年轻人消费习惯。节目传播上紧跟时下潮流,在年轻人热爱的网络社交平台上进行更「接地气」的玩法创新,这其中既有联合抖音平台开展「劳动号子让你红」活动,节目同时也联手全民K歌平台举办「唱出劳动范儿」活动,为节目的良性发酵和二次传播搭好平台。
使命性:「号子的精神永不磨灭」
作为国内首个节目组将视角聚焦于号子这一朴实却又沉甸甸的题材,《劳动号子》毋容置疑承担起了将传统的号子作品重新带入大众视野的使命。总导演王若实在谈及节目的个性特色时表示,「唱和传播歌曲只是我们的一个手段,一个艺术表现形式,但更重要的是透射出,号子虽然已经远离了我们,但是号子的精神永不磨灭。」
号子的精神,其实就是「接地气」。由极其质朴和纯真的词曲组成的劳动号子,有着最能够代表底层劳动人民奋斗的精神内核。戴玉强在谈及自己为什么接受节目理解时强调,在劳动美学和音乐起源之外,需要考虑节目能够吸引多少年轻人,以让他们通过这样一档节目来整个了解音乐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脉络。「我觉得有一定的压力,但是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争取共同努力做好。」

由此可见,与主流年轻观众的对接是节目在新时代实现市场「接地气」的追求。毕竟精神和文化的传承,需要新生力量的推动。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节目在组建「时代号子手」团队的时候选择了来自不同唱法领域、不同年龄阶段的多元性考量。王若实还透露,节目后面的飞行嘉宾还会涉及周深、蒋敦豪、张磊等年轻人很喜欢的嘉宾,通过艺人多元性将号子作品传达到更广泛的受众中。

这不仅能够在传播上实现号子作品与新时代年轻人的沟通,也会为快餐式文化下略显浮躁的音乐行业注入更多来自传统精神的正向价值观。《劳动号子》因而在致敬时代与人民之中同样承担起了更多的行业使命。
广东广播电视台副台长、广东卫视总监曾少华表示:「作为广东卫视改革振兴重点综艺项目的《劳动号子》,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节目生产和传播中不断创新创优,把它打造成为一档现象级的品牌节目。」


1号结语
节目《劳动号子》将传唱千百年的劳动号子重新挖掘出来,并达成了其与「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时代精神的价值共鸣。兼具题材的独特性、流程设置的趣味性和奋斗精神传播的使命性,节目得以通过艺术性和观赏性达成更具价值传递的导向性,开启了一场从主题、到传播再到时代再孵化的真正「接地气」的音乐献礼。节目将继续逢周五21:10在广东卫视播出,请与笔者共同期待。


点「阅读原文」
直达「1号微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