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歌》:「我们」有时代,而「歌」无时代
2019/10/31 20:35:21 传媒1号
10月27日,《中国梦之声·我们的歌》在东方卫视最强势的周日晚间上档。
一篇恰当的综艺评论,便是剥开它的内容表层,解开它的内核本质。笔者认为,这档节目的内核本质,便是制造无限放大的冲突感,却在极限冲突之中迸发更大意义的融合。
恰如这个名字,《我们的歌》——「我们」是有分别的,各自生活在各自的时代之中、文化之中,而「歌」却是无分别的,它跨越了时代的差距、融合了文化的障碍,成为了我们之间的同一首歌。
所以,「我们」有时代,而「歌」无时代。
前辈与新生的显性冲突
两代歌手,是节目体现在模式上最显而易见的冲突。
代际冲突,是一个非常广义的概念。将代际冲突置于音乐视角下,便会呈现出唱腔的冲突、审美的冲突、音乐理解的冲突、处理方式的冲突。
比如,同样一段旋律——费玉清与许魏洲演唱《你是我永远的乡愁》,前辈歌手更倾向用连续转音的方式处理,新生歌手则更倾向用比较简洁干脆的方式处理。这既有音乐审美在年代当中的流变,也有国民性格在时代之中的转变,中国人从曾经的婉约内敛转向了如今的干练外放。所谓歌以咏志、歌以抒怀、歌以达意,冲突之中我们却也看到了时代的进步。
又如,同样一个品类——任贤齐与王琳凯都热衷的RAP,在任贤齐的时代中,RAP必须字正腔圆,它就变成了律动受限的「数来宝」;而在王琳凯的时代中,RAP终于被作为一种独立的音乐类型来对待,它有它的独立风格、独立标准。恰恰如此,我们才看到了文化的多样性、审美的多样性。
这些所谓的「冲突」,本质不是「冲突」,而是发展、历史与文化的遗产。
两相对撞,一方面,创造了音乐的突围——产生了一种复古与流行奇妙组合的独特审美,这是无论在音乐市场还是音乐节目中,都极具辨识度的。
我们有太多节目在寻找有辨识度的声音,因为它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能够迅速抓住观众的耳朵;但却鲜有节目去制造这种有辨识度的组合,而这种组合对注意力的抓取力其实是DOUBLE的——
这些成名艺人本身就有极强个人色彩,而代际组合的辨识度不仅仅来自于音色、乐感、处理这些纯音乐性产生的组合辨识度,更强大的辨识度来自于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厚重感,而这种「文化厚重感」恰恰是在我们听了太多快餐式的、流水线的浅白音乐之后,需要的心理支撑、营养补给。
另一方面,带来了传播的突围——既有新声的流量也有前辈的国民度,让这个节目具备强大的社会传播能量。
根据这两年的《传媒1号文娱蓝皮书》显示,近年内容传播出现了一个比较普遍且并不乐观的现象——收视率与热度值,经常形成倒挂之势,收视率高的热议不高,热议高的收视率不高,真正能够实现收视率与热议值齐飞的内容少之又少。
这是因为,收视率需要的是国民度,而热议值需要的是流量值,而能够做到兼顾国民度与流量值的内容实属不易,因为要完成这二者的辩证统一、有效融合,这样的模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艺人拼盘而已。
而《我们的歌》便找到了「我们的歌」这样一个连接国民度与流量值的关键枢纽,它实现的不仅仅是两代歌手的融合,更是两代观众的聚场。所以,笔者看好这档节目的后续传播——不仅是国民度的良好帮助打开话题度,让节目不止于小众粉丝的圈地自萌;也不仅是话题度的热议帮助迅速铺开国民度,让节目拥有国民级的热度——二者极有可能由此形成台网双向反哺,成为两代人的共同收看的内容、共同热议的话题。
这其中,蕴含了一种以歌会友的「忘年式人生态度」——前辈有对新声的低姿态学习,不以经典固步自封;新声有对前辈的诚挚尊敬,不以潮流否定经典——这是一种敞亮的、开放的代际交流模式,而这种模式恰恰是我们容易缺失的。
不知您是否有这样的生活经验——
当您收到比您年长许多或者年幼许多的人一起去KTV的邀约,往往会有很多顾忌——会不会唱不到一起去?会不会被质疑审美?最终,往往索性婉拒。
而这种常态并不是好的状态,相对于敞亮,它是幽闭的,相对于开放,它是封锁的,这既是人之常情自我保护的不自信,也是看不到隔代对撞音乐之美的不自知。然而,当《我们的歌》把这种时代交融的音乐之美呈现到大众面前之时,他们会看到新的可能性,新的乐趣点,甚至掀起一股KTV两代对唱的新流行风尚。
仪式感与随意性的隐性冲突
另一个冲突,则是稍微不易察觉的——
它做到了极致的仪式感,却也做出了极致的随意性。
《我们的歌》是一个仪式感肉眼可见极强的节目,强烈灯光、对撞舞美、恢弘音乐,都在给你强化塑造这个视听印象。
尤其,它还设计了一个符号学意义上具有多重所指的视觉标志「Y」。符号是最有仪式感的象征,这个「Y」,一是象征融合,两代音乐人分别从一左一右的两个分叉而来,终于殊途同归。
这个象征意义最极致的表达就是呈现在舞美之上,整个大舞台就设计成一个巨大的Y字型,两代歌手分别从音响变形而来时空隧道走出,在首期节目确定配对之前便各自在各自分叉舞台彼此屏蔽进行合唱,演出结束才走向融合舞台。
二是象征肯定,「Yes」,当演唱完毕之后,两代音乐人进行双向选择,同时按下「Y」的确定键,组合这才生效。
三是象征年轻,「Young」,组合是新生的,旋律是不老的,音乐借由全新的编曲、全新的演绎,产生了全新的感受。那一刻,你会发现,音乐的确没有时代。
但在另一方面,它似乎又是一个非常「随意」的节目,没有彩排、临时配对,台下互相「欺骗」,台上惊现各种表情包,这是国内第一档把真人秀状态带上竞技舞台的节目。
是的,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很多音乐与真人秀融合的节目,但是,与其说是融合不如说是拼接,真人秀前传+音乐竞演中段+真人秀后续,这样的模式结构,表演中绝不会有真性情的一面的流露,只会有一个准备充分的、进入表演模式的歌手。
而《我们的歌》的歌手,显然是「随意」了点。他们是让歌手带着未知、带着好奇上的舞台,所以我们第一次看到在舞台上并不那么模式化的歌手,他们藏不住的各种面部表情,甚至出现弯腰、屈膝的肢体语言,这种出其不意的状态反而让舞台有了前所未有的另一种真实的生命力。
然而,这同样也是一种辩证统一——
正是这种带有随意性的仪式感,才真正在彼此交锋的瞬间爆发即兴发挥的高潮,才让歌手的神采有了不一样的光芒,才让最原始的音乐心流爆发在舞台之上。
这其实是一种全新理念——真人秀观的音乐表演,真人秀不走台、无剧本,就是为了激发人物最真实、最强烈的瞬间状态,彩排、预演、台本剧透,都会破坏这种纯粹的魅力。如果说,在表演上,这称之为「保护演员的状态」,那么,换位在音乐上,也可以称之为「保护歌手的状态」。
而我们可以预想,这样一种需要真人秀状态的演唱,其实需要更复杂的前期准备,比如歌手本身的实力,对陌生的舞台、意外的搭档、冲突的合作,是否可以接受、应对、甚至享受?这要求歌手既要有过硬的业务能力,也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1号结语
开放,是一个国家的盛世气度。
这些年,我们之所以越来越能、越来越敢提多元性,本质上在于中国又逐渐找回我们文明基底中包容并蓄的民族气质。
此前,我们说的「多元性」,多是在空间维度上的多元性,对于不同民族、对于不同国家,我们提倡和而不同;而《我们的歌》则是在时间维度上打开了多元性,它让两个时代的音乐文化得以对话、和解、再创作。
我们有各自的小时代,却也有共同的大时代。在我们共同的大时代中,前辈告诉新生,曾经的流行从哪里来——这是很多新生歌手也许已经遗忘的历史课;新生告诉前辈,当下的流行是什么样——这是很多前辈歌手也许有些不敏感的新文化。
知往、知今,方知未来。
点「阅读原文」
直达「1号微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