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精神要破的是哪个圈?《超新星全运会》用这两天诞生的10块金牌砸出答案
2019/11/2 22:19:27 传媒1号
2011年,美国学者伊莱·帕理泽提出「Fiter Bubble(分化气泡)」理论——
算法时代的人们,越来越单一接收所被标签的、所被推送的圈层内容,世界形成一个个相互隔离的气泡,这会造成一个丧失文化弹性的未来。
而我们这些年不断听到的「破圈」二字,正就是这代中国互联网人在用人文的破圈思维试图打破技术的圈层局限。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便是于10月8日开始资格赛点播、11月1-3日进行决赛直播的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它的破圈之道,便在于以「体育精神」这样一种具有穿透各个圈层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实现对「Fiter Bubble」的突围。
破一重圈:
男频、女频、都在同频
男女的兴趣爱好是一个自古以来便各自为圈,在网络文化中更甚——男频女频分化十分严重。
而《超新星全运会》是少有的对男性、女性都有致命吸引力的内容:
对男性而言,它完全具备比肩竞技体育的决赛现场感,让男性感受到赛事级的兴奋感、刺激感。在首日直播中主持人海涛都忍不住表示:「我又找到了在看电视比赛的感觉了」;
对女性而言,它打造了一场最符合中国女性观众审美的顶配颜值运动会。尤其体现在第二比赛日的游泳决赛现场,女性运动员仿佛出水芙蓉的肢体之美,而男性运动员则荷尔蒙爆棚的力量之美。
当男性要的肾上腺激素、女性要的审美需求感在同一个节目中得到满足,两性才终于走到了一个互相理解、共同探讨的话语场,女性可能终于可以理解为什么男性会为一场比赛疯狂,男性也可能终于理解为什么女性喜欢这些的小哥哥。
破二重圈:
破了自己的小圈,成了体育精神的大圈
《超新星全运会》的破圈逻辑,就是「打散小团、重组大团」——
让火箭少女101、RISE、SNH48、UNINE成员突破「小团」,成为六大赛区(东部赛区、西部赛区、南部赛区、北部赛区、中部赛区、海外赛区)的「大团」成员,比如东部电竞代表队中有来自R1SE的夏之光、何洛洛,也有来自UNINE的李汶翰、陈宥维,这些成员在电竞项目中重新组队,也展现了不同各自所在团体的别样团队精神。——由此才让高度聚焦在某个圈层的观众看到圈外的风景。
为了实现这个破圈,在本届《超新星全运会》上设计了多个以赛区为单位的团体赛,比如拔河、电竞、男女混合游泳、男女混合150米接力团体赛等;植入了多个以赛区为主体的互动环节,比如首金李昀锐的赛后观众问答便是「您预测哪个赛区会夺得首金?」;同时,赛事设置了赛事大区奖牌榜,获得金牌最多的大区将获得超新星全运会大区总冠军。
尤其电竞,作为今年新增项目,需考验极强的团队默契与配合。第二比赛日半决赛上,中部赛区对阵西部赛区展现了极高的竞技水平,斯外戈与赖艺形成了「中部双核」,而赖艺在回应自己拿下一血时也表示,这是两个月团队磨合的结果,是队友相互配合的结果。
而这样的破圈,恰恰真正理解了体育精神的本质——
体育赛事是以运动为纽带的社交场景,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正是让不同圈层的运动员相互协作、不同圈层运动员的观众共同加油,让人们能够真正感受到体育精神中「相互理解、友谊长存、团结一致」的内核。
破三重圈:
打破壁垒,体育无圈
《超新星全运会》破的不仅是「圈」,破的更是「壁」。
它的社会学功能,便是让体育向大众破圈,拆掉高墙、打破壁垒,让体育无圈。
一方面,它让这批多达近150人规模的超新星运动员,以「众流效应」产生顶流效果,使得体育话题具备大众土壤、打开全民热议。
根据传媒1号与微博联合出品的《一周综艺报告》显示,上周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便已拿下了话题新增量、全站短视频播放量双料TOP3,本周赛事直播高能加码,赛事与周震南分别登上各领域热搜第一位。
(数据来源:传媒1号X微博《一周综艺报告(2019年10月21日-27日)》)
同时,这些超新星运动员的实力是让普通人够得着、可学习,更易引发共情、模仿的。从第一届到第二届,几乎所有大魔王都被挑战成功、所有纪录都被刷新——
男子跳高从160CM飞跃到今年的180CM,女子50米游泳提高近1秒、男子50米游泳提高近3秒、女子射箭项目中吕钊以六箭58环、男子射箭项目中于小彤以六箭59环的绝对实力斩获自己等待了一年的金牌……
游泳教练张琳都掩饰不了惊讶之情——从两个月前的预选赛到两个月后的决赛,选手水平发生了如此突飞猛进的进步。而这,便是《超新星全运会》试图通过打开大众关注之后,向全民倡导的一种全民运动的生活方式与精神态度——只要有拼劲、肯练习,任何人都有超越自己的可能。
另一方面,它让最专业的人做最通俗的科普,这对于想入圈、未入圈的新体育迷而言至关重要。
赛事组委会邀请邓亚萍担任金牌教练团总教练,其次还有包括张娟娟、张琳、张培萌、张豆豆、胡麟鹏、余志豪等中国知名运动员,不但在场下面对超新星运动员进行训练指导,也在场上面对普通观众进行赛事解说。
相较超高水准赛事解说,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的场外点评能够补足一般赛事无法科普的体育常识。比如,海涛会以普通观众的视角请教张娟娟指导,射箭要用左眼还是右眼?是否可以戴眼镜?正是因为点评对象从顶级运动员变成超新星运动员,受众对象从资深体育迷变成待科普的观众,所以,才形成了破圈式的体育评论风格。
而在整个内容市场,此前却存在这样的内容断层,我们缺乏这种提供给刚刚从体育圈外走向体育圈内的过渡型赛事、科普型内容,给希望破圈的普通人一个逐步地、渐进地了解体育的契机。
破四重圈:
行业精神破圈,才是真的跨界
体娱行业双向破圈,近年似乎屡见不鲜。
然而,这里既不想谈已经司空见惯的「人的破圈」——体育明星与演艺明星的拼盘,也不赘述第一届《超新星全运会》已经体现的「模式的破圈」——用正规体育赛制直播呈现一种内容新品类,而要谈谈更加本质的「行业精神的破圈」。
文娱的行业精神内核,是让人松弛的;但体育的行业精神内核,是让人紧绷的。我们鲜有看到真正以体育精神为内核的文娱节目,这才让贯彻「生而为赢」体育精神的《超新星全运会》显得截然不同——因为本质的改变,我们甚至不该称之为节目,而就是赛事。
所以,你会看到150米赛场上,姚琛即使崴脚两次、明显拉伤,依然全力冲刺到底;
所以,你会听到解说台上,主持人表示这里不需要面部管理,龇牙咧嘴都是帅的,因为这才是拼搏精神;
所以,你还会看到为了今年新增项目「武术」呈现出赛事级水准,运动员们在短短两个月内练就十八般武艺——剑术、拳术、枪术、长拳,武术教练余志豪频频感慨:「进步实在太大了!」
尤其运动员李明轩,在其比赛结束后,主持人问,「你们看得出来他受伤了吗?」,大家这才知道刚刚打出一套高燃武术的他,下午排练时被剑割伤了左手,负伤上场却不见任何痕迹。
在这里,胜负欲、拼搏感,才被得到最公正的理解、最大化的宣扬。这便是这场赛事与娱乐节目的本质区别——在以娱乐精神为主导的节目里,胜负欲甚至会变成观众批评的众矢之的。
1号结语
美国学者之所以担忧「Fiter Bubble」现象,就是担心圈层的固化影响文化的流动。
而在《超新星全运会》中,笔者看到的则是一个破圈的文化策略——
每个圈层有其小的、不同的价值标准,而整个世界也有大的、共同的价值理念。比如体育精神,就是这种具有统一、传统各个圈层的世界性话语,而《超新星全运会》便是以这个发力的破壁点,用10块具有含金量的金牌、大幅刷新第一届纪录的战绩,实现文化的大破圈。
点「阅读原文」
直达「1号微店」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1号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