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征稿通知
2018/7/16 21:05:00 中国科学院成都教育基地研究生会

     亲爱的研究生:

     为进一步促进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开拓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励研究生突破创新,营造求真、务实的学术气氛。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教育基地主办,院属成都、重庆地区各培养单位承办的第三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拟于2018年10月中旬在成都举行。论坛面向院属成都、重庆地区各培养单位及其他高校研究生征集论文,现将论坛征文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学术论坛征稿通知

    

     1

     论坛主题

     求知 求真 求新

     2

     选题方向

     计算机类

     光电技术类

     生物科学类

     环境科学类

     化学-化工-材料类

     地理学类(山区发展、

     数字山地、山地环境

     方向)

     土木工程类(山地灾害

     方向)

     图书情报类等

     3

     论坛时间

     投稿截止时间:2018年9月30日

     论坛开展时间:2018年10月中旬(具体时间请关注第三轮通知)

     4

     论坛地点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九号

     5

     征文对象

     院属成都、重庆地区各培养单位及其他高校研究生

    

     征文要求

    

     1.请投稿人结合论坛选题方向自拟题目撰写论文,摘要字数300-500字(写清研究内容、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论文字数2000-8000(含图、表)。

     2.投稿摘要或论文应是近两年(包括未发表的)在以上选题领域具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科技成果或应用成果。要求论点明确、思维缜密、用词规范、论据充分,严禁抄袭。

     3.投稿人应为除导师以外的论文第一作者,且须征得导师同意之后方可投稿。论文一经录用,需投稿人本人到会场作报告。投稿摘要的作者请在论坛当天提交论文全文。

     4.摘要或论文以电子文稿的形式提交,需提交论文及论文摘要(具体要求及格式详见附件)。组委会将对您的文章严格保密,特别是未见刊文章。

     5.投稿人需提交个人详细信息(项目、电话、单位或学校、研究方向)。

    

     文稿提交

    

     1.提交论文截止日期为2018年9月30日,邮件“主题”请命名为:“研究所/学校-姓名-论文所属选题分类”。并将论文电子版和所有图件的TIFF格式(600dpi,彩色图用CMKY模式)提交到论坛专用E-mail:UCASCDLT@163.com(通讯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九号,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研究生学术论坛组委会)。

     2.发稿邮箱必须是第一作者本人邮箱,投稿时务请于邮件中说明学位信息(硕士/博士)、稿件发表情况(未投稿/审稿中/已录用未见刊/已见刊)、联系电话。

     3.文稿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李建斌 联系电话:13183800309

     李彦稷 联系电话:15210578545

    

     论文奖励

    

     1.论坛将组织专家对所有稿件进行匿名评审,在征集到的稿件中评选出若干篇优秀论文(具体数目根据文章数量和质量来定)。优秀论文作者将受邀参会,评审结果将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通知论文作者(第一作者)。

     2.各分论坛分别设有一、二、三等奖,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获奖名额根据各分论坛文章质量和数量分别设置。

     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研究生学术论坛组委会

     2018年7月16日

     附件:论文格式要求及说明

    

     附件

     论文用word 2007或 word 2010版软件编排,论文书写顺序为:标题、作者、作者单位(包括单位全称、城市、邮政编码)、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栏(包括基金项目,作者简介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职称、专业、Email等)。文章各要素一定要齐全,以免后续更改替换的麻烦。文章中所有的英文和数字均应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包括图表中),以下各项不再赘述,其他各项具体要求如下。

     一、标题:文章标题上方空五号字一行,一般最多不超过两行,居中,黑体二号字。

     二、作者:作者上方空五号字一行,作者行为仿宋四号字,作者间用逗号(中文逗号)隔开,单位序号用上标,举例如“刘艳宾1,2,弓小平1,潘展超1,韩琼1”。

     三、作者单位:五号宋体字,居中,各单位之间用“;”隔开,一般一个单位占一行,内容应包括单位全称、城市、邮政编码,举例如“1)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四、正文:正文与作者单位间空五号字一行,正文为五号宋体字,章节标题一般不超过3个层次,各级标题一律顶格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手动输入,不要用自动编号),数字编号与标题间空一个汉字(两次空格键),一级标题用四号宋体字(段前0.5行,段后0.5行),编号为1,2,3……,不标“前言”字样,亦不给前言节序号(或可认为其序号为0)。二级标题用五号黑体字,编号为1.1,1.2,1.3……,三级以下标题亦都用五号黑体字,编号为1.1.1,1.1.2,1.1.3……。若确有必要,可编四级、五级标题,形式分别为:“1.3.2.1 矿石矿物”、“1.3.2.2 脉石矿物”;“1.3.3.2.1 石英”、“1.3.3.2.2 长石”……

     文中公式、方程式、图、表均应编排序号,且图表序号均应在正文中相应出现。

     文后参考文献表中列出的文献必须是在正文(含图表)提及过的,正文(含图表)提及过的文献必须列出在参考文献表中。参考文献一律采用顺序编码制。注意,华人的西文文献,请在引用处和文献表中均尽量将作者的名亦全拼给出。

     变量代号请用斜体,矢量代号为黑斜体。但pH、Eh、重力加速度g、圆周率代号π、自然对数的底e、各种元素符号等永远是正体;常用函数名sin、cos、lg、ln,一些算子如微分符d为正体。

     地层代号,下奥陶统冶里组上段O1y2中的1为下角标,y为斜体,不是下标,2为上角标。余类推。

     文中凡表示确切数字和公历年月日的均使用阿拉伯数字,仅专有名词中的数字、部分序数词等用汉字,外文字母注意区分大小写。

     五、图表要求:图表及图表名请直接插入,勿用表格、文本框插入。图请保证清晰可辨、美观大方,图中文字采用六号宋体字,图名采用小五号宋体字,图说明采用六号宋体字,居中。表名采用小五号黑体字,居中,表内容采用六号宋体字,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

     六、参考文献:六号宋体字,论坛采用顺序编码制引用文献。参考文献表按顺序编码制组织时,各篇文献要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

     示例:

     [1] BAKER S K. JACKSON M E. The future of resource sharing [M]. New York: The Haworth Press, 1995.

     [2] CHERNIK B E. Introduction to library services for library technicians [M]. Littleton, Colo. ;Libraries Unlimited , In c.,1 982.

     [3] 尼葛洛庞帝. 数字化生存[M]. 胡泳,范海燕,译. 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4] 汪冰. 电子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M].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

     [5] 杨宗英. 电子图书馆的现实模型[J].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2);24-29.

     [6] DOWLER L. Ther esearchu niversity'sd ilemma;resources haringa ndr esearchi na t ransi nstitutionale nvironment [J ]. Jour na lLibrary A dministration,1 995,21(1/2);5 -26.

     七、非正式出版物, 包括硕士论文,请列在“注释/Note(s)”项下,置于结论、谢语之后,参考文献之前;若有多条,按文中出现顺序排列,其序号用阴圈码。文中引用处用第一作者(等)后加阴圈码上角标(如张三?;李四?;王五?等),或直接写阴圈码上角标于引用内容之后。博士学位论文可以作为正式出版物使用。

     八、作者简介栏:包括基金项目信息和作者信息,基金项目采用“注:本文为xxxxx项目、YYYY项目和ZZZZ项目的成果。”的格式。” 作者信息采用“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最高学位,专业。联系方式、Email。论文是否已发表及发表刊名。”举例如下:

     注: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的精细过程研究”(编号41272222)及中国地质调查局科研项目“扬子板块北缘中生代构造演化与成矿”的成果。

     金秋十月,我们成都见!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成都教育基地研究生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