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张机(三)
2016/4/29 南阳张仲景健康养生研究院

     三、美 之 术

     勤求古训探素索灵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博采众方阐幽发微开辨证论治之先河。从此,使祖国医学由肢离破碎趋于成熟与完善,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近两千年而不衰。民国二十四年徐衡之先生指出:“中国文化史,苟无仲景其人,中华民族,恐亦成为无医之国矣。”

     (一)六经论伤寒(确立六经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根据人体六大组织结构所属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等方面的生理功能及外邪侵袭后的各种病理变化,经动态观察、四诊合参、综合分析,以明疾病之所在、证候之进退、预后之吉凶等,厘定正确的治疗措施,以太阳经为例:

     1、太阳本病(经证)

     (1)主要内容:

     ①性质:表病、热病。

     ②证候提纲:脉浮,头项强痛,恶寒。

     ③病机:外邪侵入肌表,营卫失调。

     ④病变脏器:膀胱、三焦。

     ⑤病情特征:恶寒。

     ⑥热型:发热恶寒。

     ⑦治则:解肌、发汗。

     (2)证型:

     ①.经病主证:

     a.表虚的中风证,即桂枝汤证:由于卫失外固,营血内弱,证见头项强痛,发热,恶风,自汗,脉浮缓,治主解肌祛风。

     b.表实的伤寒证,即麻黄汤证:由于卫气被遏,营血内郁,证见头项强痛,发热,恶寒,无汗,脉浮紧,治主发表散寒。

     ②.经病兼证:

     a.表里同病:表实里热大青龙汤证:证见发热、恶寒、无汗、烦躁,治主重解表,兼清里热。表寒里饮小青龙汤证:证见干呕,发热而咳,治主重温里,兼解表实。

     b.邪郁肌表:邪郁不透的桂枝麻黄各半汤证:由于病久风寒两郁,邪正俱微,证见形如疟,热多寒少,日二三度发,面热,身痒,治主两解风寒小发汗。汗出不彻的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由于汗后风重寒轻,表邪不甚,证见形如疟,日再发,治主重解肌微开表(即两解风寒微发汗)。表郁里热的桂枝二越婢一汤证:由于表未解,风寒两郁,兼有里热,证见发热恶寒,热多寒少,烦渴,治主微发汗兼清里热。

     c.邪客经腧:表虚的桂枝加葛根汤证:由于风邪客于经腧,证见项背强几几,汗出,恶风,治主祛风兼和经脉。表实的葛根汤证:由于寒邪客于经腧,证见项背强几几,无汗,恶寒,治主散寒兼和经脉。

     ③.禁汗证:

     a.桂枝禁忌证有:表实者,酒客中风者,服桂枝汤吐者,太阳病汗吐下温针仍不解者,约为表实、内热、邪陷,禁用。

     b.麻黄禁忌证有:咽喉干燥者,淋家病者,疮家病者,衄家病者,亡血家病者,汗家病者,病人有寒者,尺中脉微者,尺中脉迟者,约为津伤、血虚、中寒、阳虚,禁用。

     2、太阳府病(里证)

     (1)蓄水证:

     ①病机:为表未解,邪传膀胱气分,热与水结。

     ②症状:脉浮,发热,烦渴,少腹满,以小便不利为特征。

     ③证型:

     a.蓄水本证:由于水停津不上承,以渴而能消水的消渴为特征。

     b.蓄水变证:由于水停上逆于胃,以渴而不能消水的水逆为特征。

     ④治疗:治主解表化气,主方五苓散。

     (2)蓄血证:

     ①病机:为表未解,邪传膀胱血分,热与血结。

     ②症状:脉沉,如狂,发狂,少腹急结、硬满,以小便自利为特征。

     ③证型:

     a.新病结浅型的桃仁承气汤证:以少腹急结为特征,治主泄热散血。

     b.久病结深型的抵挡汤证:以少腹硬满为特征,治主急以泄热逐瘀。

     c.久病结深势缓型的抵挡丸证:以少腹满为特征,治主以泄热行瘀。

     3、太阳变病(误治坏病)

     (1)水饮内停证

     ①阳虚水泛的真武汤证:主证汗后脐下悸,头眩,身瞤动,主温阳散水。

     ②阳虚水动的苓桂甘枣汤证:主证汗后脐下悸,欲作奔豚,治主和表利水。

     ③阳虚水逆的苓桂术甘汤证:主证汗吐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主温阳化水。

     ④水寒束肤的文蛤汤证:主证水灌后烦热,肉上栗起,意欲饮水反不渴,治主透热散水。

     (2)协热下利证

     ①表里俱热下利的葛根芩连汤证:主证下后利不止,脉促,表未解,喘而汗出,治主解表清里。

     ②表热里寒下利的桂枝人参汤证:主证下后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治主解表温里。

     (3)余热内郁证:

     ①余热迫肺的麻杏石甘汤证:主证汗下后,汗出而喘,无大热,治主宣肺清热。

     ②余热扰膈的栀子豉汤证:主证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胸中窒,心中结痛,治主宣郁清热。

     (4)气血营卫阴阳亏虚证:

     ①津伤血虚的桂枝新加汤证:主证汗后身疼痛,脉沉迟,治主生津和营。

     ②中虚气滞的朴姜夏草人参汤证:主证汗后腹胀满,治主和脾散滞。

     ③阳虚液脱的桂枝加附子汤证:主治汗后汗漏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治主滋阴和阳。

     ④营卫俱虚的芍药甘草附子汤证:主证汗后病不解,反恶寒,汗出,治主敛阴和阳。

     ⑤阳虚阴竭的茯苓四逆汤证:主证汗下后病仍不解,厥逆、吐利,烦躁,脉微细,治主回阳益阴。

     (5)结胸证(为有形之邪结):

     ①大结胸证:邪结在胸膈,证重。

     性质:属阳,属实。

     成因:误下陷邪,或传经之热,与水互结。

     主证:脉寸浮关沉,或动数变迟,或沉紧,膈内拒痛,心下痛,按之石硬,潮热。

     证候分型:大陷胸汤证,邪结偏下,主证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治主峻攻以荡实逐水。大陷胸丸证,邪结偏上,主证兼见项亦强,如柔痉状,治主缓下已荡实泻肺。

     ②小结胸证:邪结在心下,证轻。

     性质:属阳,属实。

     成因:误下陷邪,或传经之热人,与痰互结。

     症状:主证脉浮滑,正在心下,按之则痛。

     治疗:治主清热消痰开结,主方小陷胸汤。

     (6)痞证(为无形之邪滞):

     ①成因:误下陷邪,或胃虚热入,气机阻滞。

     ②主证:心下痞、或痞满,按之不痛而濡。

     ③证候分型:

     a.热型:大黄黄连泻心汤证——由于内热壅胃,致心下痞,按之濡,脉关上浮,治主泄热消痞。

     b.寒型:附子泻心汤证——由于热结于胃而表阳虚,致心下痞,复恶寒,汗出,治主扶阳泻痞。

     c.虚型:半夏泻心汤证——由于胃弱气滞,致呕而发热,心下满不痛,治主降逆泄痞。

     甘草泻心汤证——由于胃虚阳陷,致心中痞硬而满,下利,雷鸣,干呕,心烦,治主和中泄痞。

     旋覆代赭汤证——由于胃虚气逆,致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治主补中镇逆。

     c.实型:生姜泻心汤证——由于食饮滞胃,致心下痞硬,干噫食臭,雷鸣,下利,治主散水消痞。

     4、太阳类似病

     (1)温病:

     ①成因:伏热内发。

     ②病理:热灼津伤。

     ③症状:发热而渴,不恶寒。

     ④误治坏病:

     a.误汗风温证:由于津伤热盛,致身灼热,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鼾,语言难出。

     b.误下证:由于津液下夺,致小便不利,直视,失溲。

     c.误火证:由于火热伤营劫津,致微则身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瘲,身若火熏。

     (2)风湿病:

     ①病机:主由风湿相搏。

     ②证型:

     a.轻型:为湿滞经脉。桂枝附子汤证:偏于风胜,证见身体疼烦,不能转侧,脉浮虚而涩,治主祛风胜湿,温经散寒,从外祛邪。白术附子汤证:偏于湿胜,证见一身尽疼,大便硬、小便自利,治主化湿温经,培土输液,从内撤邪。 b.重证:为湿流关节。甘草附子汤证:风湿俱盛,表里阳虚,证见骨节烦疼掣痛,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身微肿,治主补中祛邪,温阳除湿,缓通表里。

     5、太阳可能出现的里虚证

     (1)气血不足,兼感表邪的小建中汤证:证见伤寒二三日,心中烦而悸,治主缓调营卫,养正祛邪。

     (2)心血不足、心阳不振的炙甘草汤证:证见伤寒脉结代,心动悸,治主通阳复脉,滋阴补血。

     (二)脏腑辨杂病(脏腑辨证论治理论体系)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认为各种内伤杂病的产生,都是整体功能失调,即相应的脏腑经络病理变化的反映。从这一观点预见性,提出了根据脏腑经络病机结合八纲进行病与证相结合的辨证方法。如:水肿病,在《水气病篇》根据水肿病形成的内脏根源和其所出现的证候而分为肝水、心水、脾水、肺水、肾水,然后再确定不同的治疗法则,选定不同的方药,给予相应的治病。

     再如,《中风历节病篇》指出内因是中风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根据其经络脏腑所产生的病理变化,以在经、在络、入脏、入腑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辨证论治。

     (三)三因类病因(病因学的三因归类)

     临床上发病因素千差万别,张仲景根据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了三因归类法:即:“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刀、虫兽所伤。以此祥之,病由都尽。”明确提出了致病因素不外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对指导临床认知发病原因具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四)辨证寓八纲(即八纲辨症)

     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近两千年来仍是广大中医工作者最常用的临床认识疾病辨证手段。

     (五)治则述八法

     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六)五行治未病(即仲景治未病五行医养体系)

     未病先防、初病早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仲景指出:“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余脏准此。”

     (七)经方如美人:

     宋版《伤寒论》113方(实112方),《金匮》262方,除去重复,254方,用药214味。

     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黄煌指出:“经方如美人,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并说经方“引无数人折腰”,非常形象,也非常贴切。

     我认为经方美人,确实内含许多美的元素:选药美、炮炙美、组方美、用量美、剂型美(18种)、煎法美、服法美、将息美、养护美(辨病施护),更重要的是审因美、辨证美、时空掌控美、以变应变美,最终是收效美、医者美、患者美、家庭美、社会美,天下皆美其为美。

     (八)温病启肇端

     提出了温病病因有伏气和新感之分,最早提出温热病应忌用辛温之品,六经辨证为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打下了基础。

     (九)妇科树典范

     《伤寒论》涉及经带胎产多科病种,如胶艾汤治痛经、当归生姜羊肉汤治宫寒、甘麦大枣汤治脏躁等。

     注:本文为刘世恩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南阳张仲景健康养生研究院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