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也要看天的“脸色”
2017/3/23 赵树堂中医馆

     世界气象日是1960年由世界气象组织确立的,时间在每年的3月23日。

    

     气象是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如冷、热、干、湿、风、云、雨、雪等。中医认为,人和天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人和大自然是一个整体

     整体观是中医学关于如何看待人及其健康和疾病的一个基本观点。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认为,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不断地受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和适应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现象都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这就是中医“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的天人相应观的理论基础。而气象条件又是大自然中影响人体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成六淫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中医学一向重视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所谓六气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这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条件,对于人体是无害的。由于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调节机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从而使人体的生理活动与六气的变化相适应。所以,正常的六气一般不易于使人发病。

    

     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如果气候变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如春天当温而反寒,冬季当凉而反热),以及气候变化过于急骤(如暴寒暴暖),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的时候,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于是,六气由对人体无害而转化为对人体有害,成为致病的因素。

     中医治病因时制宜

     人体作为自然界中的一个开放系统,就会受到自然界错综复杂的时空致病环境和因子的影响。所以,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便是中医治病的一大特色。

     例如,切脉是中医诊病最主要手段之一。而人的脉象却因四季而有显著不同。春季为弦脉,夏季为钩脉,秋天应是浮脉,冬季应见营脉。

     古人认为,如果脉顺四时(正常脉象),即有病亦易治,原因在于病未深入;如果脉与四时相逆,则一般来说病常已到了难治或不治的地步了。

    

     中医针灸也讲究四时,不同季节取经络脏腑的不同穴位。针灸时进针深浅也要“以时为齐”。春夏宜浅刺,秋冬要深刺才有显效。李时珍在著名药典《本草纲目》中专门有一篇“四时用药例”,说明他用药讲究季节。《内经》中亦有专门论述和具体指导。

     中医治病因地制宜源于各地气候各异

     中医治病不但讲究因时而宜,还讲究因地而宜,其中原委离不开各地气候特点各不相同的。

     元代朱丹溪和明代张景岳均为历代名医,都是浙江人。朱丹溪在浙江义乌行医,发现“江南土地卑弱,湿热相火为病者最多”,因此提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的论点和治疗原则。而张景岳因一直在北方行医,根据北方人多阳虚体质,病多寒象的事实,又提出了“阳常不足,阴本无余”的不同论点。近来调查也证实了他们的论点。

    

     南北方人体质既因外因影响有不同,因此治病用药亦应有所区别。唐代名医孙思邈说过:“凡用药,皆随土地所宜。江南岭表,其地暑湿,其人皮肤薄脆,用药轻省;关中河北,大地干燥,其人皮肤坚硬,腠理闭塞,用药重复”。以外感风寒为例,江南一般麻黄一钱就可出汗散热,所以南方医书上有“麻黄不过一钱”之说,而到黄河以北麻黄要用到三钱。

     春夏秋冬养生各有不同

     中医养生尤其讲究因时而宜,不同的季节、节气,养生重点各有不同,养生方法也各异,春养肝,夏清心,秋润肺,冬补肾是最基本大原则。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就有如下论述: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不同的季节,气候特点各有不同,养生重点和发病特点有所区别,衣食住行也有不同的要求。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赵树堂中医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