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在“三伏”,养生也在“三伏” 三伏贴的那些事儿
2018/6/16 7:16:55 赵树堂中医馆

    

     1

     三伏贴是如何治病的

     “冬病夏治三伏贴”取自《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冬病夏治之意。三伏贴简单来说是通过药物对特定穴位的刺激发挥作用,以贴代针 刺激穴位。

     具体来讲呢,贴敷药的配伍组合,以辛温发散为主,辛可祛风散寒,温可助阳,通过皮肤吸收并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也就是说,是药物+穴位的双重功效来防病、治病。

    

     2

     哪些病症适合“冬病夏治”

     每年夏天,满街都能看到三伏贴的宣传。容易给人造成三伏贴治疗百病的误导。 三伏贴也并不是人人都适合,那么哪些病症适合三伏贴治疗呢?

     呼吸系统疾病:

     体虚易感、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心病、鼻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

     虚寒性胃痛、慢性胃肠炎、腹泻、消化不良、厌食等

     骨关节疾病:

     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变等

     小儿疾病:

     体虚易感、哮喘、支气管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厌食、遗尿、生长发育迟缓等

     妇产科疾病:

     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属寒证者

     亚健康调理:

     免疫功能低下,阳虚体质,气虚体质,亚健康等

    

     3

     为什么儿童特别适合“三伏贴”

     1. 小儿脏腑娇嫩,不耐寒热的骤然变化,同时也不宜承受长时间药物对脏腑尤其是对胃肠道的刺激,所以能用穴位贴敷疗法的尽量不用内服药物。

     2. 小儿给药困难,尤其是内服药,给一口吐半口,疗效肯定就差,而且小儿看病、吃药的时候心情不好,看见医生就怕,打针的时候啼哭,这个也影响他的疗效。因此穴位贴敷这种容易操作,患儿无痛苦的治疗方法,尤其适合小儿。

    

     4

     “冬病夏治”有哪些优势

     三伏贴蕴含着“春夏养阳,冬病夏治”的中医思维。“冬病”是指某些冬季易发作、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等等;

     “夏治”则是利用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三伏贴旨在借助“天时”的力量发挥更大的效用,好比当年诸葛兄借助的那场“东风”。

    

     5

     三伏贴的时间

     初伏:7月17日-7月26日,共10天;

     中伏:7月27日-8月05日,共10天;

     中伏(加强):8月06日-8月15日,共10天;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共10天。

    

     6

     为什么一定要个性化定制

     众所周知,每个人的症状、病情都是不同的。只有通过专家来问诊辩证,根据个人的身体状况,真正做到辩证准确,制定个性化配穴方案,并且配合具有针对性的药粉配方,才能真正解决不同人的不同病症。

    

     7

     哪些禁忌人群

     心脏病、肾病、肝脏疾病者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患者

     有咯血症状患者

     孕妇

     有严重药敏史

     瘢痕体质或穴位处有皮肤溃损

     恶性肿瘤及癌症患者

     对皮肤暂时留下痕迹、起泡很介意者

     2周岁以下幼童

    

     8

     没有明显症状,是否可以贴

     可以,贴敷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方法。

    

     9

     贴敷后的注意事项

     贴敷后要注意:

     1. 整个贴敷疗程中,尽量少食用生冷水果如西瓜、香蕉、苹果及其他非应季水果;少食用肉类及辛辣刺激食物。忌口越严格,贴敷效果越好。

     2. 贴敷当天尽量不食用上述食物。

     3. 最好三餐清淡,辅以小米粥为最佳!

     4. 如果贴敷过程中有过敏、刺痛、灼热、皮肤发红等不适,请立即停止贴敷。

     5. 贴敷当天可以洗澡,但是要在贴敷完成(撕下贴敷)后2小时再进行;如果局部有过敏的患者,还请及时就医。

     10

     如何预约(提前预约有优惠吗?)

    

     长按扫描二维码,即可提前预约,88折优惠,月底恢复原价。预约即可免费体验价值180元的德国威伐光深部验证治疗系统。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赵树堂中医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